福建和浙江之所以鞋服品牌特别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历史积淀:"
"福建:" 尤其以"晋江"(属于泉州市)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鞋都”。晋江制鞋业起步早,从家庭作坊发展到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这里不仅鞋类品牌众多(如安踏、特步、361°等),服装品牌(如九牧王)也相当有影响力。这种专注于特定产业的集群效应非常明显。
"浙江:" 以"温州"(服装)和"绍兴柯桥"(纺织印染、服装)为代表。温州模式以轻工业、民间创业著称,服装、鞋革、鞋材等产业发达,诞生了众多知名服装品牌(如美特斯邦威、报喜鸟、雅戈尔的部分业务等)。柯桥则拥有庞大的纺织印染基地,为服装生产提供了强大的上游支撑。
2. "强大的民营经济活力和创业文化:"
无论是福建还是浙江,民营经济都非常发达,有着浓厚的“敢闯敢试”、“老板经济”文化。许多鞋服品牌都是由当地的企业家白手起家创办的。这种创业精神和风险偏好为品牌诞生提供了土壤。
3. "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优势:"
相关内容:
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无非是“衣食住行”。而这其中,“衣”又排在首位,可见发展国产服装行业,是关乎民生的需求。

曾经,“宁要核子,不要裤子”的发展路线,老百姓生活水平迟迟无法提高,军大衣、中山装等成为国民服装统一的样式。
改革开放后,凭借沿海个别省份充分“汲取”西方鞋服的生产技术,目前在制鞋领域,我国的制造技术丝毫不亚于国际大牌,鞋服产业也涌现出很多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国已成为全球服贸产业的重要一极,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当然,在鞋服产业发达的省份,福建和浙江是绕不开的话题。

由于这两个省份在改革开放前鲜有受到中央的“眷顾”,闽浙也是国企数量最少的省份之一,彼时发展一穷二白,均是相对落后的省份;改革开放后,国家给到老百姓更多选择的机会,这对于闽浙来百姓来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由于没有更多体制和国企的工作机会,老百姓纷纷下海,要么从商,要么去工厂打工,这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而鞋服产业由于门槛低,技术水平不高,可复制性强,无需太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成为民营经济很好的“切入点”。

截至目前,浙江鞋服品牌有:奥康(真皮皮鞋行业知名品牌)、红蜻蜓(舒适时尚著称)、康奈(老字号鞋企)、啄木鸟(商务男士鞋)、大东(平价女鞋)、雅戈尔(男士服装)、杉杉(服装行业领军品牌)、罗蒙(男装)、报喜鸟(男装)、太平鸟(商务)、森马(轻时尚)、美特斯邦威(轻时尚)等;
福建鞋服品牌,运动鞋服品牌: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匹克、乔丹、贵人鸟、达芙妮(女鞋)等;服装:七匹狼、利郎、九牧王、卡宾、柒牌、劲霸、艾艾屋(女装);
可见,福建和浙江在鞋服产业几乎是“并驾齐驱”,两省在这一领域有较高的经济耦合度。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