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头把交椅”巴拉巴拉半年收入40亿,却在百团大战中深陷激流

我们来分析一下巴拉巴拉(Balabala)的现状。这个描述准确地捕捉到了巴拉巴拉在中国童装市场的重要地位以及它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对这个情况的详细解读:
1. "“头把交椅”的地位": 巴拉巴拉确实是中国童装市场的龙头企业之一,长期占据市场份额领先位置。 其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和市场渗透率都处于行业前列,深受消费者(尤其是家长)的信赖。 “头把交椅”的称号反映了其在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上的优势。
2. "半年收入40亿": 这个收入数字(通常指人民币)表明了巴拉巴拉强大的经营能力和市场基础。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依然能保持如此高的销售额,显示了其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和渠道的强大。 这也说明了其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品牌溢价能力。 半年即达40亿,全年收入预计会相当可观,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龙头地位。
3. "“仍深陷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这个词源自电商领域,最初指淘宝组织的大规模促销活动,后来泛指电商平台(尤其是拼多多等)频密、低价的促销活动。 对于巴拉巴拉这样的品牌服装企业,这意味着: "价格战的压力":电商平台上的低价促销会冲击线下及线上巴拉

相关内容:

近日,森马服饰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营业收入上升13.65%至65.1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980.24%至6.65亿元,旗下儿童服饰营业收入同比上升6.88%至41.08亿元!

作为森马旗下第一大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在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渠道规模等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品牌,多年来位居国内童装市场第一。

然而,相较于2000亿的中国童装市场规模,无论是龙头品牌巴拉巴拉,还是安踏、阿迪达斯、优衣库等知名品牌的童装系列,排名前十的品牌市占率加起来仍不足15%。

80%的中国消费者仍在万千不知名品牌中挑选童装,童装的“百团大战”依然火药味十足。

我国童装市场发展于90年代初期,相对于整个国际童装市场起步较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童装的需求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国内的童装品牌逐渐崛起,海外的童装品牌也纷纷进入市场。但我国童装市场整体的发展与男女装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低端市场占据了大量的无品牌、弱品牌或区域小品牌,主要以批发为主,占据了当前童装市场约40%的份额,是我国童装销售的基石,主要面向城乡和农村市场。

以浙江织里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小童装生产基地,这里拥有1.4万余家童装企业,年销售额超610亿元人民币。前店后厂的批发模式,让这里的企业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随着电商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许多童装企业都在谋求转型升级。2018年,丽晶曾联合多家童装品牌和设计平台,在浙江织里举办行业沙龙,共同探讨童装产业发展难题。

一二线童装企业的竞争已趋于饱和,三四线的渗透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当全国性品牌下沉至三四线,与区域品牌、小品牌直接竞争,就必须在产品和渠道上建立护城河。

丽晶整理机构统计数据发现,2020 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达到 2,291.96 亿元,2015-2020 年国内童装市场年复合增长达到 10.4%,是服装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相较于美英日等国家来说,我国童装行业仍然处于品牌化发展的初级阶段,龙头公司市占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照Carter’s、Shimamura等美日童装行业龙头,丽晶发现其共同的特点是:

1. 产品品类丰富,提供一站式的购买体验;

2. 产品性价比高,在供应链和运营管理上具有显著优势;

3. 多品牌发展,占据更多细分市场,龙头地位巩固。

与其头破血流挤进高端市场,各大品牌不妨提前布局下沉渠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更多行业分析请看报告

深度报告:《童装行业深度报告:消费升级驱动童装蓝海》

领取方式:关注+私信回复“童装”,即可领取完整版报告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