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群就不是朋友”这句话,以及将姐妹群(尤其是特卖群)视为友情“试金石”的看法,反映了一种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时代,人际关系,特别是女性之间的友谊,正面临一些微妙甚至复杂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1. "社交圈和参与度的象征:" 姐妹群,尤其是以分享优惠信息(特卖群)为主要功能时,不仅仅是一个购物交流的平台。它也是维系女性朋友们日常联系、分享生活点滴、提供情感支持、建立归属感的一种方式。群聊记录、共同的购物经历、互相的“拔草”或“种草”,都构成了她们友谊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退出这个群,确实可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社交疏远和参与度的降低。
2. "“试金石”的隐喻:" 将其称为“试金石”,是因为群里的互动(或缺乏互动)有时会暴露出关系中的问题。
"考验:" 朋友是否愿意花时间看你的分享?是否愿意为你“蹲点”抢货?是否会在你购物失败时安慰你?这种日常的互动细节,有时能反映对方对你的重视程度。
"暴露:" 群里的信息流是快速且直接的。谁活跃,谁沉默,谁经常被@,谁的消息被忽略,这些都能被其他人观察到。如果长期缺乏互动或被排除在信息之外
相关内容:
你的朋友圈里都有些什么?在朋友圈里,你还看得到朋友的真实动态和感受吗?

不知你是否注意,在许多人参加工作后,他们的朋友圈几乎都被工作支配。就算偶尔想要发一些真情实感的动态,也碍于通讯录里某些特别的人,要么不发,要么发得遮遮掩掩,暗号暗语一大堆。试问,这样的朋友圈,该如何联络感情?
-照顾生意?-部分工作或者创业的朋友,他们的朋友圈几乎齐刷刷地都是公司的产品,或者自己经营的商品。除此之外,很多人还专门会建一个群,将自己通讯录中的所有朋友都拉进去。其实,大家也都是明白人,知道和这样的人联络感情,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照顾他们的生意。只是,这样联络感情的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就像朋友小张是公司的保险经理,他每天朋友圈最常发的,就是各种人身保险和理财产品。公司不大不小,反正据他所说是非常靠谱,毫无风险。每次与他聊天,他总会不经意间将话风转到自己的业务范围上,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番充满好心的建议,希望朋友能买他家的产品。如若对方表现得兴致缺缺,当然这场聊天也会很快结束。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小张,他或许只是工作压力太大,陷入这样的情境,也是迫于无奈。但在两类人身上,这个理由却不太适合。一个是为公司所迫,朋友圈被征为“公用”,成为销售推广渠道。比如一条发布公司新产品的朋友圈,被规定在时限内需要达到几十或几百的点赞数,分享数。这时,对朋友的最大支持,就是将自己的朋友圈也挂满他的广告,并且为他争取业绩。这看似简单的一个举动,有些人却仍然“做不到”。因为,公司强行征用朋友的私人朋友圈在前,如果再有自己为了友情而扩大其影响在后,这在他们心里,其实是很不认同的。
他们面临的,是要么“违心”地为朋友助阵,要么眼见着彼此的感情日渐消散。
如果说,这些面对自己的私人资源,比如朋友圈,被强迫征用而不敢吭声,不愿表态的人,只是在现实面前,被动地选择了妥协的话,那么那些自己创业,将朋友全部拉群进行产品推销的人,与他们的感情,就显得格外难以联络了。
朋友小涵分享了一件事。前两天她发现自己被拉进了一个群,群名为“某某特卖群”。一开始她还以为是之前的某个销售拉她进去的,就想马上退出来。“退群的就不再是我张某某的朋友。”突然群里弹出一条这个消息,小涵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前段时间改卖童装的姐妹。看到这句话,小涵突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她是个未婚的姑娘,身边也没有什么童装需求,而且,说句实话,就算万一有,也会选择质量高一些,靠谱些的渠道购买。就这样,小涵被友情“五花大绑”地留在了这个群。每天一不注意就是几百条消息,还得时不时地经受对方的各种“销售询问”。
她有时都忍不住在想,是不是即使自己不需要,也应该稍微花点钱照顾照顾朋友的生意。虽然都是堆着,毕竟对于朋友来说,堆在她家里,肯定和堆在她的货架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在这些被工作和商品所支配的朋友圈里,联络感情其实越来越容易。因为,朋友间无需问候,不需关心,只是简单地点个赞,转发分享,或者拿出些不痛不痒的钱,去照顾朋友的业绩和生意,就会是他们对友情的最大诚意。可这样的友情,其实不太走心。这些行为看似是对朋友的支持,从某种意义来说,更多的是对彼此感情的敷衍。因为,他们没有关注到朋友面对工作的真实为难和情绪,也没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下去,彼此之间即使维持了表面的体面,实际上心却会越来越远。而且,当一个人越来越习惯了这样的感情沟通方式,对于真情的感受和需求,其实会日渐偏离。
生活中,部分人为了维系这样的感情,不惜打破自己的原则,花钱买些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实只会让他们对友情愈发地产生一种误解:认为真正的朋友,就是那些不惜自我牺牲,自我违背,也要时刻为他助阵的人。实际上,即使是真正的朋友,又能扛着这样的友情走多远呢?更何况,并不是每个人在一开始,都会选择在不断地自欺中,为这样的友情“保驾护航”。面对这些被工作支配的朋友圈,其实我们没必要一味地违心表真心,示诚意。朋友之间,还是用自己舒服的状态与之相处就好。

要知道,任何一种关系的维持,都必然是以彼此的真诚和舒适为先。否则,即使付出所有,也不会长久。-END-喜欢请在下方点赞、分享、收藏和评论。编辑:有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