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确实是近期中国零售业和奢侈品领域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我们来梳理一下关键信息:
1. "主体:" 北京SKP(北京SKP Limited),位于北京国贸CBD商圈,是高端奢侈品购物中心。
2. "头衔:" 被誉为全球“店王”(King of Shops),这主要基于其极高的销售额和运营利润。根据一些报道,其年销售额曾一度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您提到的360亿元可能是一个特定时期或调整后的估值,但“店王”称号主要源于其历史峰值)。
3. "事件:" 据多家媒体报道,北京SKP可能被出售。潜在买家主要是来自中国的私营企业集团。
4. "背景:"
"运营主体变化:" 2023年初,SKP从其母公司(原王府井百货集团等)手中被剥离,由嘉里集团(CapitaLand)和九龙仓(Kerui Holdings)共同收购,成为一家合资公司。这次收购旨在引入国际资本和管理经验,提升运营效率。
"市场环境:" 近期中国奢侈品市场面临一定挑战,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消费者信心波动等因素影响了高端消费。
"财务表现:" 尽管SKP依然保持盈利,但可能未达新东家或市场预期的增长速度,或者新东家希望通过出售来优化资产配置或
相关内容:
据观察者网消息称,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博裕资本接近达成协议,或将出售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包括该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SKP旗下的高端商管业务及华联SKP旗下实体商场资产的出售事宜。
目前整个SKP业务的估值在40亿-50亿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292亿元-365亿元)。但交易仍处于商讨阶段,不排除引入新的竞标方,最终结果也并未确定。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向北京SKP方面求证,一位自称北京SKP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暂未收到类似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SKP的前身为华联新光百货(北京)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华联和台湾新光三越联手打造的高端商业项目。2007年,首家新光天地旗舰店在北京开业,引入Prada、Gucci、Chanel、Fendi等多个奢侈品牌。2011年,北京华联成为新光百货大股东,次年新光三越退出新光天地。
2015年,北京华联接过新光天地,正式更名为SKP。北京华联目前在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开设了SKP商场,位于杭州的第五家SKP正在建设中。
北京SKP在2011年以65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国内百货销售冠军后,至今的十余年间,稳坐全国销冠“宝座”。2020年,北京SKP以177亿元的销售额超过世界最富盛名的奢侈百货公司哈罗德百货,成全球为“店王”。
2023年北京SKP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265亿元,创历史新高。期内,西安SKP和成都SKP分别实现了80亿和55亿的营业额,2024年7月开业的武汉SKP首日营业额即破亿。
近几年,消费者对高端零售的态度开始趋向理智和谨慎,这也导致北京SKP的增长略显乏力。
据北京商报报道,在2021年前后,北京SKP的销售额增速较快,其中2017年销售额为125亿元,同比提升30%;2021年销售额近240亿元,同比增长35%。但是到了2022年,北京SKP销售额相较于前一年有所下滑,为239亿元;2023年销售额同比提升约10%。
胡润百富官方号显示,在连续三年的增长后,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经历了一场“冷却期”。过去两年间,全球奢侈品消费者群体缩减了约5000万人。除疫情初期外,2024年也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奢侈品市场又一次出现明显下滑的年份。
麦肯锡预测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将仅增长1%至3%,与以往动辄双位数的“大跃进式”增长相比明显回落。贝恩公司则指出,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下降18%至20%,业绩回落至2020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