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解读一下这篇关于圣贝拉月子中心的报道。
这篇报道的核心信息是:
1. "公司背景": 圣贝拉月子中心是一家定位“超高端”的月子服务品牌。
2. "重大事件": 该公司正在第二次尝试通过香港交易所(港股)上市。
3. "财务困境": 尽管定位高端,但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报告期内(通常指过去三年半左右)累计亏损超过12亿元人民币。
"解读要点:"
"“超高端”定位": 这意味着圣贝拉提供的是价格昂贵、服务极致的月子服务。这种模式通常面向高净值人群,利润率理论上可以更高。然而,这也意味着其客户群体相对较小,且对经济环境、消费者偏好变化更为敏感。
"第二次冲击港股": 这表明圣贝拉第一次尝试上市未能成功,可能是由于市场环境、公司业绩未达预期、估值问题或监管原因等。现在再次尝试,说明公司可能进行了调整,或者对市场机会有新的判断。
"三年半亏损超12亿": 这是报道中最关键的信息,揭示了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
"亏损规模巨大": 12亿人民币的累计亏损额非常惊人,即使对于一家初创或快速扩张的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财务压力。
"盈利能力堪忧": 持续亏损表明公司在当前的经营模式下,收入增长未能覆盖成本
相关内容:
近期,高奢月子护理品牌SAINT BELLA Inc.(以下简称“圣贝拉”)再次向港交所递表,保荐机构为瑞银集团、中信证券。这已经是圣贝拉第二次冲击港股,然而其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却令人咋舌。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圣贝拉连年亏损,亏损额高达12.53亿。具体来看,2021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圣贝拉实现营收分别为2.59亿、4.72亿、5.60亿、3.58亿,期内亏损分别为1.22亿、4.12亿、2.39亿、4.80亿。

圣贝拉招股书截图
圣贝拉首次IPO申请是在2024年6月25日,其经营的三大主要业务线即月子中心(包括产后护理服务及产后修复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及女性功能性食品,定位为“超高端月子护理品牌”的月子中心“圣贝拉”是圣贝拉的营收主力。
此次的招股书显示,2023年,以圣贝拉月子中心的收入计算,圣贝拉在中国所有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中排名第二,占市场份额约1.0%。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圣贝拉月子中心的收入已超越2023年排名第一的竞争对手。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超高端月子中心的收入计算,圣贝拉是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按2021年至2023年收入增长率计算,圣贝拉亦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规模化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以及中国内地首家拓展至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月子中心运营商。
圣贝拉在招股书中表示,圣贝拉月子中心的目标客户为懂得悦己的中高产家庭新时代白领女性。圣贝拉月子中心小程序显示,以上海宝格丽店为例,店内套餐共分为四种,而每种套餐内又有3种小套餐可供选择,价格因房型、服务天数和服务方式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最贵的女王套餐价格达到2万余元一天。此前,海报新闻记者咨询该店的预订情况,客服表示店内房源售卖比较快,需要提前半年预订。

圣贝拉上海宝格丽店价格表
目前,圣贝拉月子中心在美国、新加坡、上海、香港、北京等地均有门店,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有72家门店,大部分设于高档酒店。其中,上海为其设立门店最多的地区,共有6家,分别位于宝格丽、外滩华尔道夫等豪华酒店或独栋别墅。
圣贝拉销售成本高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所有月子中心目前位于以酒店为主的第三方物业,公司的财务状况尤其受到租金波动的影响。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4年上半年,圣贝拉销售成本分别为1.79亿、3.30亿、3.55亿、2.36亿,租金及相关成本分别为7120万、1.23亿、1.26亿、8780万,分别占销售成本总额的39.7%、37.2%、35.4%及37.2%。
除了成本问题,圣贝拉曾因广告营销、无证行医等引发行政处罚。
2021年9月,北京贝康泽恩因从事无证行医受到主管部门行政处罚,被罚款3000元,此次事件涉及该月子中心中医师提供医疗诊断等行为。次年6月,北京贝康泽恩再次因无证行医被主管部门处以15.01万元的罚款,同样是有中医师进行医疗诊断和医疗处方等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该事件中的执业医师也受到了罚款10000元并被要求整改的行政处罚,此后圣贝拉停止了与该名执业医师的合作。
2022年4月,杭州贝康因对公司的产后研究中心和家庭护理学院进行虚假宣传而被主管机关处以10500元的行政罚款。次年2月,贝康广禾因对公司在京东上供应的月乃汤和乃悦产品进行未经证实的保健宣称,被主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罚款10000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报料,报料邮箱:zhongbobaoliao@163.com】
(大众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刘敬怡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