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豪华品牌“倔强”抗衡背后,半年销量落寞撕开一线品牌狠辣真相!

我们来解读一下“二线豪华‘倔强’与‘落寞’,半年销量撕开真相,一线品牌太狠!”这个话题。
这句话概括了当前中国豪华车市场,特别是二线豪华品牌(通常指BBA之外的豪华品牌,如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凯迪拉克等)面临的复杂局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倔强”的体现:"
"核心车型韧性十足:" 尽管市场整体面临挑战,但二线豪华品牌的部分核心车型依然表现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例如: "雷克萨斯ES/LS:" ES凭借均衡的产品力、可靠性和性价比,长期占据中国豪华轿车市场前列,即使在市场下行时也稳如磐石。LS虽然改款换代压力增大,但老款仍有一定存量市场。 "英菲尼迪Q50L:" 作为同级别中为数不多提供后轮驱动和豪华操控体验的选择,Q50L在特定圈层和消费者中拥有忠实粉丝。 "讴歌TLX-L:" 同样是后驱豪华轿车,主打运动和豪华感,在中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凯迪拉克CT5/CT6:" 尤其是CT5,凭借独特的设计、强劲的动力(特别是2.0T+Super Cruise)和相对

相关内容:


豪华车市场最近真是冰火两重天。

宝马3系半年卖8万台的时候,凯迪拉克CT5才2万多,捷豹XEL销量连宝马零头都够不上。

这哪是竞争,根本就是单方面碾压。

说到底,消费者现在买豪华车,要的是品牌溢价和技术底子,二线品牌燃油车打不过BBA,新能源又玩不过特斯拉,卡在中间太尴尬。

宝马能把iX3卖到8000多辆,关键还是吃准了“油电同价”策略。

挂着蓝天白云标,用X3的壳子改个电机,价格定得和燃油版差不多,用户自然觉得“买个标也不亏”。

反观凯迪拉克锐歌,起价43万比自家XT5贵一倍,内饰却用着和别克同款大连屏。

普通消费者心里算盘打得精——同样的钱不如买蔚来,服务更好还能换电。

沃尔沃XC60能卖3万多台,完全是吃了“安全人设”老本。

但电动车领域的安全标准和燃油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电池防护、智驾系统这些新命题里,沃尔沃没建立起新优势。

看看极氪001怎么宣传的?

底盘调校、电池安全、智能驾驶全都要抓,沃尔沃纯电车型还在强调笼式车身,消费者早不买账了。

林肯的问题更扎心。

上次商场展台看见航海家,旁边家长指着车标教孩子:“这是长安新出的电动车?”品牌认知度低到这种程度,再好的车也卖不动。

现在新势力都在砸钱搞用户运营,理想汽车连儿童座椅都包设计,林肯4S店还端着“美式豪华”的架子,年轻家庭谁愿意买单?

捷豹现在搞一口价模式,本质上还是渠道崩了。

当年加价卖车把经销商养刁了,现在销量暴跌,4S店集体摆烂,厂家只能亲自下场。

但问题是,七折豹的名声早就传开了,现在突然搞官降,老车主觉得被割韭菜,新客户又等着继续跌,品牌价值直接崩盘。

说到底,二线豪华现在最缺的是“爆款思维”。

雷克萨斯ES当年靠进口身份和免费保养杀出血路,现在电动车赛道里反而果断用丰田技术降本。

凯迪拉克要是能把锐歌卖到25万区间,沃尔沃给EX30配上激光雷达,未必不能翻盘。

但传统大厂层层审批的决策机制,根本跟不上新势力的迭代速度。

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宝马i3现在月销稳定2000多台,用的还是CLAR油电兼容平台。

这种“油改电”放在新势力身上要被喷死,但宝马用户根本不在乎。

品牌力强到可以抵消技术短板,这才是二线豪华最该恐惧的——当消费者认准了车标,参数配置表根本没人细看。

说白了,二线豪华现在就是在跟时间赛跑。

燃油车还能吃几年老本?

经销商网络还能撑多久?

每拖一个月,BBA的新能源车型就多卖一批,品牌忠诚度又加固一层。

等到宝马i5、奔驰EQE都降到30万区间,凯迪拉克们怕是要连最后的基本盘都保不住。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