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丽友成韩国品牌反差王,中产阶层为何集体嫌弃?

你说得对,好丽友(Haagen-Dazs)的母公司是美国的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但它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其品牌形象和市场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国本土的营销和消费者习惯之上的。它确实曾是很多中国消费者,包括部分中产阶层,童年和青春记忆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好丽友似乎确实在中国市场面临一些挑战,甚至在一些中产或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形象有所下滑,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品牌定位与价格感知:" "曾经的高端,如今可能相对普通:" 好丽友进入中国市场时,定位相对高端,价格也比国内同类冰淇淋有优势。但随着国内冰淇淋市场的发展,涌现出大量定位更高端、更新潮、口味更独特的品牌(如M圣代、钟薛高、杨枝甘露等),好丽友的“高端”光环有所减弱。 "价格相对固定,缺乏惊喜:" 相比一些新锐品牌不断推出限定口味、联名款或更具话题性的营销活动,好丽友的产品线和价格策略相对保守,可能让追求新鲜感和个性的年轻中产觉得有些“无聊”或“不够酷”。
2. "营销策略与品牌形象老化:" "营销创新不足:" 近年来,好丽友的营销活动有时被认为不够有创意,未能很好地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兴趣点,甚至

相关内容:

山姆会员店近期因上架好丽友低糖派引发会员强烈不满。

这款定价49.9元的48枚装产品虽标注减少80%糖分并增加30%可可含量,但超三成购买者打出差评,质疑其实际甜度过高。

争议核心在于:会员支付260元年费的核心价值本应是山姆严苛的选品标准,而好丽友因2022年"配料表双标"风波导致品牌公信力受损,此举被会员视为选品团队的专业性失守。

深层次矛盾源于山姆的供应链转型策略。除好丽友外,卫龙、徐福记、溜溜梅等大众品牌以"山姆特供"形式进驻,但伴随而来的是蛋黄酥、杨枝甘露等原创爆品下架。尽管芥末味板烧虾饼、燕麦藜麦蛋糕等确为渠道独家商品,其基础品牌的大众属性仍使中产客群产生认知割裂——既期待高端渠道的稀缺性,又抵触与传统商超品牌的重合。

好丽友的渠道突围折射其业绩压力。2023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营收占比达40%,但派类产品一季度销量骤降25.1%,迫使品牌寻求山姆等高端渠道重塑形象。这种商业策略与会员心理预期形成对冲:会员将年费视为"品牌过滤费",而企业将特供商品视为增量路径,两者价值错位导致信任危机。

当前矛盾揭示会员店模式的结构性挑战。在消费分级趋势下,山姆既需维持差异化选品护城河,又要通过大众品牌特供扩大用户基数,平衡点愈发难以把控。部分会员已向总部递交书面投诉,强调"渠道价值不在于包装规格差异,而在于品牌筛选机制",这场关于会员制本质的认知冲突,将成为零售业态升级的关键试金石。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