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您提到的“韩国东大门”服装可能是假货,以及139吨中国服装改标为“韩国造”并高价专卖给中国人这一说法,这涉及到一个比较敏感和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1. "事件背景":您提到的“139吨中国服装改标为韩国”的事件,通常指的是2015年左右在中国浙江省温州地区发生的一起案件。据报道,一些中国商人确实将中国生产的服装贴上韩国标签(如“东大门”),试图冒充韩国产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欺骗消费者。这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过的违法行为。
2. "性质":这种行为属于"商业欺诈"和"侵犯知识产权"(商标侵权)。它利用了消费者对“韩国制造”可能存在的偏好或信任,通过欺骗手段牟利。无论产品本身质量如何,这种行为都是不道德且违法的。
3. "“东大门”的含义":在韩国,“东大门”(동대문)是首尔一个著名的商业区和批发市场,以其大量的服装、饰品和日用品批发而闻名。因此,“东大门”这个标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韩国的服装产业和市场。在中国市场上,一些不法商人利用这一点进行欺诈。
4. "高价专卖给中国人":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反映了这类欺诈行为的目标群体。由于语言、文化或对品牌的认知差异,一些消费者可能更容易受到这种标签欺诈的影响。
相关内容:
在国内的电商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来自韩国东大门的品牌服装,不过最近,韩国关税厅却查扣了大批被剪标后,伪装成韩国东大门品牌的中国服装,然后再加价卖给中国消费者。而这些衣服的价值更是高达3000多万元。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记者 刘峥:在韩国东大门服装批发商区,每当夜幕降临,大量韩国品牌服装从这里销往全球各地。而本次涉案嫌疑人就是在东大门的工作室里,将从中国低价购入的服装上的“中国制造”的标签剪掉,换成“韩国制造”,在并未向海关申报的情况下走私出境,运回中国,并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上出售。


记者从韩国关税厅了解到,涉案四名嫌疑人均为中国国籍,他们先后在电商平台上接受了20多万个中国消费者的订单。除了涉嫌剪标、伪造商品产地外,在给中国消费者寄送服装时,涉案人员还涉嫌将运单等文件上的内容,伪造标识为没有商品价值的物品,以此逃避高额关税。

近日,韩国关税厅已将这四名嫌疑人移交给了检察机关,据悉,他们在2017年9月到2019年1月间,先后173次向中国走私了46万件衣服,总重139吨,价值5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0万元,从中非法获利2.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万元。


韩国关税厅特殊调查科科长 李东贤: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我们现在实行简易出口申报制和降低检查费用等措施,本案嫌疑人利用这点,将商品的价值标为0元,进行了走私。

今年6月份,韩国一名设计师同样低价购入中国服装,剪标伪装成韩国制造服装,高价在韩国市场销售,从中非法获利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20万元。

由于剪标、走私服装等案件频发,韩国关税厅表示将在今年10月份之前在韩国制衣工厂、物流中心、机场等地对进出口服装原产地进行强化管制,同时还将通过提高检查率等方式严厉打击走私行为,以维护韩国服装市场秩序。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