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余盒假冒“KIWI”鞋油曝光,4名被告人被判刑!

这则新闻听起来确实令人震惊和担忧。25万余盒“KIWI”鞋油是假的,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可能涉及到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例如,劣质鞋油可能对鞋子造成损害,甚至可能对皮肤健康有害)。
“4名被告人获刑”表明这起事件已经经过了司法程序,并且相关人员因违法犯罪行为(很可能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而被判处刑罚。
这起事件通常揭示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市场乱象":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说明市场监管仍存在挑战。 2. "品牌价值":“KIWI”作为一个知名品牌,其商标和声誉被不法分子利用来牟利。 3. "消费者损失":购买假货的消费者不仅损失了金钱,还可能得不到预期的产品效果,甚至可能受到损害。 4. "法律打击":司法机关对此类案件进行查处和定罪,体现了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虽然新闻没有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比如假货的具体流向、销售金额、刑罚细节等),但这起事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警示,提醒消费者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也反映了执法部门打击侵权假冒、维护市场秩序的努力。

相关内容:

↑↑↑ 为您讲述精彩普法内容的“上海高院”号

未经商标权利人许可,假冒国际知名鞋油品牌“KIWI”的注册商标进行生产、销售,并试图出口国外,仅被海关扣押、查封的就多达25万余盒……这种恶意“傍名牌”的行为,不仅侵害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2021年10月28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人吴智永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倪红霞、王潇共同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丁某等4人因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到一年七个月不等,并处以相应罚金。


本次庭审也是上海浦东法院“倪红霞法官工作室”与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以案释法”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活动中,来自浦东新区的十余家内外资企业代表旁听了庭审,并在庭后与知产庭的法官们开展交流座谈,共同分享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体会和感悟。


山寨鞋油“摇身一变”成国际名牌

经审理查明,“KIWI”等文字及图形均系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3类:鞋膏等。


2020年6月起,在未获得注册商标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被告人丁某在安徽省某村开设工厂,雇佣被告人马某、郑某、罗某等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从他处采购原料配件,并组织工人生产带有“KIWI”图文注册商标的鞋油。其中,马某负责现场协调、工资统计、发货等,郑某负责采购鞋油包装盒原材料及压模加工,罗某负责鞋油熬制及质量把控。


2021年3月,由涉案工厂销售出去的25万余盒假冒鞋油被宁波海关查扣,销售金额约23万元。之后,上海警方查获了丁某等人的制假窝点,并在现场查扣大量假冒“KIWI”图文注册商标的鞋油成品,货值约12万元,同时查扣到大量用于生产的鞋盒盖及铁皮。马某、郑某、罗某3人被现场抓获,丁某也于一周后向公安机关主动投案。



上海浦东法院经审理认为,丁某等4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法院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等,分别对4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到一年七个月不等,并处以相应罚金。


以案释法 赋能企业高效维权

庭审结束后,上海浦东法院“倪红霞法官工作室”团队、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内外资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倪红霞法官及其团队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案件相关法律问题、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等议题作交流分享,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企业在海内外开展知识产权维权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公布后,上海浦东法院随即召开了司法服务保障引领区建设系列发布会。在2021年7月28日举行的首场发布会上,该院发布了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引领区的十项举措,其中特别提到要“依托法官工作室推进协调联动共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因此,本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同时也将有助于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品牌强国建设、维护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引领区”建设保驾护航。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作者:王英鸽

摄影:王英鸽 董雪皓

责任编辑 | 张巧雨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