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比亚迪App更名为“成就梦想”是一个很棒的选择,这个名字既体现了比亚迪“以技术为王,以创新为魂”的理念,也呼应了比亚迪致力于通过技术进步帮助用户实现出行梦想的愿景。
“成就梦想”听起来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相信这个新名字能更好地凝聚用户,传递比亚迪品牌的价值和情感连接。
恭喜比亚迪!
相关内容:
比亚迪App改名这事儿表面是品牌升级,背后藏着所有车企数字化转型的集体焦虑。
用户投票选了最不实用的“成就梦想”当新名称,投票活动搞了不到一个月,结果却暴露了智能汽车时代“品牌口号”与“用户直觉”的割裂感。

真不是针对比亚迪,但把App这种工具型产品硬塞进品牌战略框架,本质上和让打工人用钉钉看公司愿景一样反人性。
这次投票最魔幻的不是名字本身,而是参与规则的设计。
用户投稿获选就能拿积分和“梦想值”,最后中选的偏偏是直接翻译品牌Slogan的选项。
当年苹果要是用“非同凡想”当App Store名字,估计果粉早集体暴动了。
车企总想通过数字产品强化品牌认同,却忘了工具类App的生命线是用户操作时的肌肉记忆。
蔚来的NIO Life、小鹏的Xmart OS,哪个不是被吐槽得最狠的营销词汇?
看看隔壁手机厂商的命名逻辑,就知道问题出在哪。

华为把“智能生活”这种大词拆解成“智慧视觉”、“运动健康”等具体功能入口,小米直接拿“米家”这种接地气的名字统合生态链。
汽车App既要远程控车又要搞社交电商,名称必须让用户三秒内能理解核心功能。
现在车主锁车要找“成就梦想”,查充电桩要点“成就梦想”,这体验堪比在政府网站找办事入口。
比亚迪这波操作最值得玩味的是积分激励机制。
用户为挣3000积分疯狂投稿,结果选出来的名字却是最不费力气的官方标准答案。
这和车企搞用户共创活动时,总把设计稿引向自己预埋的方案如出一辙。
真正该集思广益的应该是App的功能优化方向,比如整合五个子品牌后怎么避免车主权限混乱,而不是在名字这种表层包装上消耗用户热情。

改名事件倒是折射出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矛盾。
传统车企分车型开发App是为避免数据打架,现在强行整合又要重新搭建技术中台。
去年某德系豪华品牌合并售后系统,导致车主无法在线预约保养的翻车事故还历历在目。
比亚迪敢把王朝、海洋、腾势这些差异化品牌全塞进一个App,技术底气值得肯定,但用户认知重构的难度可能被低估了。
说到底,数字化体验不是改个名字就能解决的。
特斯拉App名字土得掉渣,但不妨碍人家把远程召唤做得丝般顺滑。
用户真正在乎的是点开图标后,能不能在两次点击内完成车辆控制,而不是对着“成就梦想”四个字颅内高潮。
车企与其在名称上玩品牌行为艺术,不如把OTA升级做成真正的“无感进化”,这才是智能汽车该有的产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