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上海消保委”)对丝绸服装进行评测的新闻要点或概述:
"核心事件:" 上海消保委对市面50款丝绸服装进行了抽样评测。
"评测重点:" 此次评测的核心是检验这些服装是否真正符合标签上标注的“100%桑蚕丝”这一关键信息。
"背景与目的:"
桑蚕丝被誉为“纤维皇后”,具有优良的品质和较高的价值。
“100%桑蚕丝”的标签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和消费者对其品质的期望。
市场上存在部分商家可能以次充好,将其他纤维(如人造丝、粘胶纤维等)混纺后仍标注为“100%桑蚕丝”以牟取暴利。
上海消保委此次评测旨在打击市场乱象,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可能的结果(通常此类评测会公布):"
"合格情况:" 大部分真正使用100%桑蚕丝生产的服装可能会通过检测。
"不合格情况:" 部分服装可能被检测出并非100%桑蚕丝,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混纺:" 混入了其他纤维(如人造丝、粘胶纤维等),比例超过标签标注。
"以假乱真
相关内容:
据了解,试验结合丝绸服装消费投诉热点和商品评价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对面料成分、真丝克重、洗涤尺寸变化率等方面进行测试。本次评测的丝绸服装价格从每件189元到1747元不等,款式包含上衣、T恤、裤子、连衣裙、睡衣、家居服等。购买渠道除了主流电商平台外,还选择了知名电商直播间。
检测结果显示整体情况良好,所有50件送检样品在甲醛含量和pH等安全指标上均符合国家标准,且大部分样品在质量性能方面也表现不错。但也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评测发现有1款样品虽宣称面料为100%桑蚕丝,但实际并未测出含真丝成分。有3款样品宣称克重与实测结果有差别,其中有2款数据差异较大。有3款样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超过标准限定范围。
本次评测中有1款购买自某电商平台的样品,虽宣称面料为“100%桑蚕丝”,但实际并未测出含真丝成分,实测面料成分为聚酯纤维(60.2%)、锦纶(31.3%)、氨纶(8.5%)。
丝绸服装的克重直接影响服装的垂坠感、耐用度和价格,通常认为19姆米及以上的真丝面料可称为重磅真丝,单位面积质量约为82g/㎡。本次比较试验对50款样品的真丝克重进行测试,实测面料单位克重在26至200.3g/㎡范围内(约6~46.5姆米)。对比后发现,有3款样品宣称克重与实测结果有差别,其中有2款数据差异较大——宣称克重分别为30姆米和10姆米,但实测克重仅为约20姆米和6姆米。
此外,常有消费者反映“明明是冷水手洗,衣服还是缩水变形”。丝绸出现缩水率较高的问题通常是由于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对面料的预处理不够充分或采用了质量较差的原料。此次在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50款丝绸服装样品进行洗涤测试后发现,有3款样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超过标准限定范围。
上海市消保委提示,消费者在网购商品和日常穿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应尽量选择信誉良好、品牌知名度高的店铺,下单前向客服确认面料成分、含量、克重等关键信息,收货后先核对吊牌、耐久标签与网页宣称是否一致。
2.丝绸光泽柔和、丝线细密、手感柔软,手抓会产生皱褶,揉搓会发出“丝鸣”声。可取衣物边角线头燃烧,真丝不见明火,燃烧后有烧毛发的气味,丝灰呈黑色微粒状,易用手捏碎。
3.丝绸服装的洗涤需格外注意,一般建议冷水手洗,使用专业的中性洗剂,同时注意不浸泡、不拧干、不机烘、不暴晒,洗涤时加几滴白醋,可起到固色作用。
4.真丝面料容易“勾丝”“跳丝”,日常穿着时尽量避免与粗糙物体表面摩擦接触;存放时建议用衣架悬挂,保持衣物廓形。同时要远离强光、潮湿、香水、防虫樟脑丸等。
(总台记者 胡祎玮)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