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防水油布军靴演变与发展历程解析

苏俄(苏联)防水油布军靴的发展史反映了其军事需求、工业能力以及时代特色。这类军靴主要面向普通步兵,强调耐用性、防水性和一定的保暖性,是苏联红军在多个历史时期装备的标准军靴之一。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发展阶段 (1917-1930年代)"
"继承与改进:" 俄国革命和内战后,红军迫切需要大量廉价耐用的军靴。早期可能沿用了沙俄时期的靴子样式,或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由于战争和混乱,当时的靴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 "“Г rubashka”的影响:"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油布靴,但红军广泛穿着的“Г rubashka”(长筒布靴)在此期间很流行。它们相对廉价、易于生产,虽然防水性一般(通常需要涂油防水),但在非严寒条件下提供了基本的保护和保暖。可以视为油布军靴概念的早期形式或替代品。 "初步的油布/橡胶底靴:" 开始出现使用帆布或类似材料作为鞋面,结合橡胶(通常是压制橡胶)作为鞋底的靴子。这种组合旨在提供比纯布靴更好的防水性和耐磨性。例如,可能出现带有橡胶大底和帆布中帮的靴子。防水处理通常通过浸渍油类或使用防水胶进行。

相关内容:

“……鞋子和衣服的磨损急剧增加。一个步兵营在山区连续进行了 14 天的机动作战,结果90% 的鞋子和裤子都破损了……由于yuft和镀铬军靴腰低,因此沙子灌进腿中把腿摩擦到出血......下发的棉袜只能用两周,大多数士兵赤脚穿鞋靴......综合各方面因素,有必要用缩短靴腰的军靴替代防水油布军靴。如上所述,特殊单位也需要特殊的鞋子。”

————苏联陆军第40集团军后勤工作监督委员会

“我们所用靴子是标准的伞兵靴,在山地中使用并不适合。一些军官在登山训练中是穿着他们自己的登山靴,而我们在夏天时只能使用我们自己的运动鞋或网球鞋,但是在冬天除了标配的靴子外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如果能有一些比较轻、比较舒适而且有合适靴底的军鞋,那就太好了。”

————苏联特种部队老兵、苏阿战争亲历者Andrei

“一方面,防水油布是苏联军队的救星:一种廉价、耐用的棉织物,大量生产让成千上万的士兵穿上了鞋靴。另一方面,这当然是一种惩罚:油布鞋靴很重,不舒服,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很难找到比油布靴更丑的东西。尽管如此,防水油布的发明历史及其生产技术值得单独一章。”

————Лента.ру:《苏联发明:1917 年至 1991 年的发明思想史》序言

在苏俄军队风起云涌的20世纪,高腰筒靴伴随其征战四方成为标志性装备,一直到00年代末其才逐渐退出了俄罗斯军队一线。历史上,苏俄军队的筒靴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各类动物真皮、皮革混合等,但是士兵最常用的就是防水油布军靴。

当然防水油布军靴并非简单由帆布制成,其也有复杂的历史。进入80年代,苏军单兵装备受到普遍冲击,进而萌生了改进的想法,但是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早期经济窘迫,旧有服装仍使用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0年代VKBO系列服装普及才基本退出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防水油布俄文简称为“кирза”,英文翻译为“kirza”,音译为“基尔扎”。它是一个俄罗斯地区早古词汇,最初来自15世纪,俄罗斯从英国引入的一种斜纹布料,这种布料来自英国一个村庄,村庄的名字叫“каразею”,经过两次演化变为“кирза”。“кирза”所指的“防水油布”在俄罗斯曾指代多种材料,目前主要指代各种靴鞋用防水布料。

起源沙俄

说起苏俄军队的防水油布军靴,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米哈伊尔·波莫采夫(1851-1916)。

米哈伊尔·波莫采夫是沙俄时期俄国军队一名才华横溢的军官。

其写过气象手册、发明过气球飞行计算仪、研究过火箭发动机、和他人合作发明降落伞与合成橡胶等。

米哈伊尔·波莫采夫

1904年,米哈伊尔·波莫采夫尝试发明一种不使用橡胶的防水织物。他使用蛋黄、松香和石蜡的混合物自然浸泡帆布料,从而得到了一种粗糙、坚硬但是防水的材料,甚至还有些许透气性,被后世俄罗斯学界称为防水油布(кирза,中文音译“基尔扎”)。

经过几周努力,波莫采夫最终实现了防水油布的工业化批量生产。

因为当时波莫采夫已经是一名知名的发明家,因此他发明的防水油布一度广受关注,在1905-1906年先后在列日和米兰作为俄罗斯代表发明之一参加国际展览会,并开始小规模生产试装,据说曾试验性地配发到日俄战争前线,作为士兵和军马的皮革包具的替代材料。

但是天不随人愿:防水油布太便宜,推广使用会影响到沙俄军火商的利润,因此受到抵制;而且当时合成橡胶的规模化生产已经在沙俄地区铺开;再加上波莫采夫涉猎太广,织物并不是他重视的研究方向,因此在其逝世后,其发明的防水油布基本被遗忘。

再起苏联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橡胶的需求大大增加。然而俄德等国没有稳定的天然橡胶来源,被迫重视合成橡胶德研究。沙俄从1910年开始到一战早期,逐步完成了合成橡胶的初步研发与规模化生产。但在一战和内战的破坏后,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早期,苏联研究人员需要设法重新建立起合成橡胶工业。

30年代初期,也就是合成橡胶工业初步建立时,苏联红军面临后勤困难。虽然此时红军还没有大扩军,但是军队的弹药、布料以及军用鞋靴供应量都不能满足要求。在鞋靴方面,供应量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防水性能和寿命不足,但这两个问题根本来不及解决。

研发人员被迫寻求比皮革更便宜更适合量产的材料,在档案中发现了波莫采夫发明的防水油布。但是因为技术进步,合成橡胶已经可以替代波莫采夫的蛋黄、松香混合物,新工艺也更优于自然浸泡。

亚历山大·霍穆托夫

研发人员在波莫采夫防水油布的启发下开展了新式防水油布的研发。在30年代,由莫斯科人造皮革生产厂的总工程师亚历山大·霍穆托夫与同事伊万·普洛特尼科夫联手开展皮革替代品研发。

在1935年,该团队研发了SK型防水油布及其制作的军靴。

新军靴在苏军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测试,时任国防人民委员的“第一元帅”伏罗希洛夫曾表示防水油布军靴看起来不错,效果也很理想。

随后新军靴在Iskozh Kirov量产(此为莫斯科人造皮革厂的另一个名称,被误认为是基洛夫工厂下属的小厂),小规模装备苏军试用。

图为张鼓峰冲突时期穿着防水油布军靴的苏军照片

不过此时,苏军士兵仍然大量使用德国式皮革军鞋+帆布绑腿的模式,防水油布军靴并不多见。其实苏军基层对绑腿实用性的厌恶,也是推动防水油布军靴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传言称1938年,苏军一个换装防水油布军靴的步兵团大量士兵足部感染,亚历山大·霍穆托夫被内务部叫到卢比扬卡接受讯问。

他现场割开了一双靴子,发现材料被替换,因此免于受罚。

图为苏军绑腿使用示意图

折戟芬兰

说到底,此时的防水油布军靴主要成分是橡胶+帆布料,还有一些动物油脂、焦油等辅料。这种材料虽然有便宜,防水等特点,也适应俄罗斯春秋季潮湿寒冷的环境。但是比较重,而且不耐冻。

1939年冬季,防水油布军靴随着苏联部队进攻芬兰,在芬兰的极寒环境下,防水油布军靴不仅沉重,还非常容易冻裂破损,苏军大量使用毡靴替代,战后防水油布军靴停产。

此时的苏联在历经两个“斯大林五年计划”后工业发达、皮革鞋靴供应充足,苏军便认为自己已经不再需要防水油布,似乎这种材料被打入冷宫。

图为冬季战争中一支苏军部队的惨状,地上是被集中到一起的苏军尸体与装备,包括防水军靴

捍卫祖国

不过防水油布军靴的转机很快到来。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数百万新兵加入苏军导致皮革材料的供应骤然紧张。1941年8月,伊万·普洛特尼科夫被任命为莫斯科皮革厂的总工程师,并被命令立即开展新式防水油布军靴的研发。

新式军靴采用两节式结构,上部采用防水油布,下部采用Yuft材料,底部为硬橡胶鞋底。

Yuft并非什么廉价材料,它又被称为“俄罗斯皮革”,其发展历史很长。一般由年龄适中的牛皮、鹿皮或马皮,再加上猪油脂,桦树焦油等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柔软性与耐反复弯曲性。

而这款军靴上部大面积采用防水油布可以降低成本,下部采用Yuft材料可以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经过不断改进,普洛特尼科夫所领导的团队在半年内完成了新式防水油布军靴的研发并大量生产配发到一线。到1942年10月,第一批幸存的破损防水油布军靴送到后方维修,让苏军逐步熟悉这种军靴的长期维护使用方法,维修后的军靴再配发给二线部队消耗剩余寿命。

图为苏德战争后期的一个苏军前线被服维修所

1942年4月10日,亚历山大·霍穆托夫和伊万·普洛特尼科夫获得了斯大林二等奖(后改名为苏联国家奖)。

按照苏联的说法,新式军靴在二战中生产了约1000万双,节省了几十亿平方米的鞋面皮革和上千吨鞋底皮革,发挥了重要贡献。

因为种种原因,伊万·普洛特尼科夫在目前的俄罗斯作为防水油布之父被后人纪念(也被一代代苏俄军人记恨),不过这种材料并不是他一人发明的。

伊万·普洛特尼科夫纪念牌

结合上文,苏军在二战中逐步配发了防水油布军靴,但是不论苏联在战时到底生产了多少。这种军靴虽然有廉价实用的特点,但是不仅没有得到苏军的完全喜爱,供应量也没有100%替代皮革军鞋。

曾经荣获二级、三级光荣勋章、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和勇气勋章的51集团军417步兵师的工兵尼古拉·谢苗诺维奇·波西萨耶夫表示:

“在我们的工兵营里,只有军官和一些中士有靴子,即使那样他们也是防水油布军靴。只有营长和他的副手才穿皮革靴。其余的人都穿着打绑腿的鞋子,上级没有认真对待被装发放,导致我们有什么穿什么,包括在冬天......但是德国人拥有很好的靴子,非常结实,由真皮制成,跟上有马蹄铁,鞋底上有33个钉子。有机会我也想穿……”

图为苏德战争后期的一张阅兵图,可以看到脚上的穿着五花八门

不过防水油布军靴确实算是当时苏军能兼顾廉价、实用和量产的军靴了。

除了冬季的极寒时期需要毡靴外,其余时间都能包打天下。虽然靴子比较坚硬,但是足够宽松,可以适配各种裹脚布。在春秋泥泞的雨季,配合带绒的裹脚布可以有效地防水保暖,夏季则使用薄纱裹脚布透气。

此外使用各种动物油脂和焦油都可以有效打理防水油布军靴。

虽然冷战时期美国学界有观点认为苏联和纳粹德国的皮筒靴不透气,容易引发足部感染,但是苏/俄学者则反唇相讥道——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在二战后出书承认:在突出部战役中,因为美军当时使用的M1943军靴防水性能不佳,导致12000人因战壕足病丧失战斗力,有些人被截肢。

而苏军军靴所踏足的作战范围从极寒的北极圈到炎热的巴尔干,甚至是盛夏时暴雨倾盆的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却从来没有出过这种问题。

M1943军靴是美军在二战后期列装的一款经典军靴,替代了伞兵靴和军鞋,但是突出部战役后美军医疗部门认为此军靴不适合寒冷环境

“战壕足”的具体成因尚无定论,一般认为足部长期处于寒冷、潮湿、挤压和肮脏的环境中容易诱发。实际上突出部战役中少量穿着M1944橡胶防水军靴的士兵中也有此病。

M1944橡胶防水军靴从阿留申群岛战役中使用的一种高腰防水军靴缩短而来,在突出部战役中有少量配发到位,在朝鲜战争中前期也有使用,其防水和保暖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预防“战壕足”通常还是尽量保证足部温暖干燥,定期更换袜子。虽然突出部战役美军战壕足集中爆发与军靴设计有一定关系,但个人认为另一个重要因素可能还是管理问题,即缺乏经验的美国陆军对于野战条件下大头兵的脚部健康关注不够。

而苏(俄)军队就很重视这个问题,即使条件再简陋再困难,苏俄军队的营区都会有军靴、裹脚布烘干消毒间,士兵被定期要求用稀释过的消毒溶液洗脚。军队重视,大头兵自然也会更注意。

战后推广

苏德战争结束后,防水油布军靴在苏联国内外推广。

在苏联国内,这种军靴被退伍人员穿回家,投入到战后重建当中。工矿业工人、消防员等行业也很欢迎这种靴子。

在国外,部分卫星国以及和苏联关系友好的国家军队也配发了这种军靴。例如民主德国人民军用到1968年,芬兰军队用到了1990年。

苏联军队差不多在195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普及了这种军靴。经过50年代的探索过度,防水油布军靴成为M69制服条例的标准装备。

基层士兵69/73条例的作战服装已经基本是防水油布军靴的天下了,只有热带野战服会使用细带军皮鞋

同时空降兵也短暂装备了改良的防水油布军靴。这一时期的防水油布军靴有所改进,但大体一致,防水油布与Yuft材料通常按照85%比15%的比例使用,物资有限的苏军倒是坚持了底线。

战后初期的苏军训练图,可以看到还在用绑腿

不过苏联(俄罗斯)军队始终有官兵分明的传统,军官除了皮革军靴,还有系带皮革短鞋,条件始终比士兵好。

此外装甲兵、仪仗队、空降兵等单位仍然使用皮革军靴。

此外极寒环境仍然使用毡靴,热带环境最初是配发制式的系带皮鞋,后来在阿富汗战争中大量使用各种复合材料运动鞋。

穿着69/73条例制服的苏军军官合影

阿富汗遭受质疑

1979年,在阿明即将反水和美国扶持的瓦哈比“圣战士”恐怖分子在阿富汗日益做大的背景下,苏联派兵全面介入阿富汗局势。

在战争中,苏军很快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适应。在军靴方面主要集中在高腰筒靴登山不便的问题上,其次就是磨损快,再一个就是笨重不灵活。

在降低腰高方面苏军采取了一些办法,例如大量配发热带军鞋和伞兵靴,采购民用运动鞋、个人购买卫星国系带军靴等。上述现象在一些特战或伞兵单位中更常见一些。山地部队还使用了带鞋钉的系带登山靴。

战争后期还出现了各种本国生产“短靴”。80年代后期,因为国内经济日益困难,驻阿苏军后勤管理日益混乱等一些原因,军靴的改善情况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就是此时苏联国内的系带短靴设计能力有问题,材料不算很差,工艺水平也有,但是版型细节不能看。

空降兵穿着的“着陆靴”,它是在防水油布军靴的基础上增加系带改进而来,后来被传统系带军靴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各部队后勤条件不同以及冬季没有更好替代品等原因,防水油布军靴仍有留用。

下图为依照69/73条例穿着热带作战服的苏军士兵,肩章未改为保护色

穿着民用运动鞋和系带伞兵靴的苏军士兵

苏联从67年开始列装的夏季系带伞兵靴,舒适度不如后来的版本。

双扣系带登山靴,其版型可能来自捷克的某一款登山靴。

民用运动鞋有多个牌子,其中山寨阿迪的莫斯科运动鞋广受欢迎,这些鞋子有的是部队采购的,有的是自购的,还有后方团体慰问的。

以莫斯科牌运动鞋为代表的复合材料运动鞋相当一部分是基层自购的,而条件较好的军官根本不待见本国产品,它们往往会自购捷克斯洛伐克的双扣系带军靴。

除了上述军靴,阿富汗战争后期苏军还配发了“短靴”,鞋底采用了注塑压模工艺,版型也不知一种,有的类似捷克靴,有的更简洁一些。

但这种靴子评价喜忧参半,短靴版型类似筒靴缩短,再加上配发水平问题,有时候得到的码数不全,因此不太合脚。苏联解体后,短靴成为俄军早期短靴的设计来源。

下图为使用双扣的“短靴”

下图为两种不同版型的“短靴”对比

防水油布军靴在阿富汗战争中退居二线,不过有的部队条件不好,或者冬季保暖等原因,防水油布军靴仍有使用。

从来没有的尾声

其实早在沙俄时期,苏俄地区就有改进军靴,淘汰裹脚布的呼声,相关呼吁一直延续到冷战时期,直到00年代中后期。其实筒靴和裹脚布是密切相关的,防水油布军靴更是强化了二者的联系。

筒靴又硬又宽松,内部还比较粗糙,使用袜子不仅不合脚,还容易磨破,防水油布军靴的出现更加强化了这一点。因此苏俄军队想要换掉筒靴和裹脚布,那就必须一起淘汰。

进入到70年代,防水油布军靴因其笨重,粗糙等缺点越发不受欢迎。阿富汗战争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支持了淘汰论。但是俄罗斯初期糟糕的环境令俄军无暇顾及。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生产的筒靴高度有所降低,腰口处增加了调节带,但可能是因为经济问题,用料反而较苏联时期下降了。

一直到2007年底,随着俄罗斯经济条件的好转。当时的俄军对外宣布要彻底淘汰裹脚布和筒靴。伴随着军事改革,俄军开始引入新理念试验新军装,一直到2016年,名为VKBO的服装系统开始普及,多种军靴和袜子淘汰了防水油布军靴和裹脚布。


然而,时至今日俄军并没有彻底淘汰裹脚布和防水油布军靴,可能是剩余物资太多,也可能是经济问题。诸如建设部队等一些二线单位仍然使用它们至今,还引发了欧美的议论与嘲讽。

结语

必须要强调的是,防水油布军靴从来都不是什么高档装备,它本身就是苏俄军队在战时无力为几千万军人普及皮革军靴而不得已的妥协。坚硬、笨重、不合脚、不透气等缺点是始终存在的。

另一方面,防水油布军靴也确实满足了廉价、易于生产等要求,而且能够做到防水,这对于早期机械化程度不足的苏军,在东欧恶劣环境下作战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强于绑腿。

此外直到今日,防水于透气始终存在矛盾,科技面料的使用也只是部分缓解了这个问题。例如美军在二战、冷战中使用的橡胶防寒靴同样存在透气问题。此外长时间穿靴鞋本身就有积汗的问题,如果是长距离行军就会更明显。而军靴普遍比民用鞋透气度更差,各国军队常见做法就是定期脱下休息,更换干燥的鞋袜,并不是某种军靴军鞋就能根治的,除非学非洲黑叔叔穿凉鞋草鞋沙滩鞋。

而裹脚布确实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筒靴的种种不足。笔者因工作原因,曾经使用裹脚布穿橡胶靴参与负重百米冲刺。比多穿鞋垫或穿小一号靴子快0.5秒,舒适度贴合度好得多。(后来因为裹脚布太难看了被领队强制扔掉)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战争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升,“裹脚布+筒靴”早就被边缘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也是趋势。

但现阶段,“裹脚布+筒靴”已经政治化了:在俄罗斯看来,这些装备代表军队陋习,装备落后,在军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当摈弃,才能彰显新俄军风貌;在欧美看来,“裹脚布+筒靴”仍然代表俄军不能摆脱贫穷,落后,思想过时等窠臼,侧面说明俄军很多积弊难以根治,可惜这种联系更多是带着答案输出情绪,史实如何并不是受尊重的。

无论如何,俄军在可预见的发展道路上,仍然会缠着裹脚布,穿着防水油布军靴稳步向前。

————全文☆完————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