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听起来很棒!“2025武汉餐饮标杆”榜单的公布,不仅是对这些餐饮品牌的认可,也反映了武汉餐饮业的活力和发展水平。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个消息:"
1. "品牌认可:" 入榜的16个品牌在2025年被评为武汉餐饮界的标杆,这代表了它们在菜品质量、服务体验、经营理念、创新能力、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
2. "湖北菜强势:" 湖北菜(鄂菜)占据6席,这说明本地特色美食在武汉乃至全国都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体现了武汉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传承,也展示了湖北菜在创新与发展上的成果。
3. "行业风向标:" 这个榜单可以被视为武汉餐饮市场的一个风向标,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优质餐饮品牌的参考,也为其他餐饮从业者提供了学习和竞争的目标。
4. "经济发展:" 餐饮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榜单的发布有助于提振行业信心,促进餐饮消费,对武汉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这个榜单具体包括哪些品牌呢?" 这16个上榜品牌分别是:
1. "汉味天香·大排档"
2. "蔡林记热干面"
3. "徐嫂汤包"
4. "常青麦香园"
5. "小龙虾"
6. "黄记煌三汁
相关内容:
近日,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发布“2025武汉餐饮标杆品牌”榜单。榜单面向总部在当地的连锁餐饮品牌,基于企业实力、本地门店数量、消费者满意度、好评率、差评率、门店存活率等指标,结合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经过评审,最终共有16个品牌上榜,分别是:肥肥虾庄、靓靓蒸虾、U你·湖北家宴菜、肖记公安牛肉鱼杂馆、来菜·湖北头牌藕汤、艳阳天、湖锦酒楼、鑫小城故事、火瀑椒麻火锅、潮牛壹号鲜牛肉火锅、红鼎豆捞、爷爷不泡茶、蔡林记、茶港·点心·啫啫、仟吉、流浪泡泡·破破烂烂的烤肉店。
1 武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025年2月1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明确了武汉的四个定位: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组定位再度彰显了武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武汉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能够高效地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西部广阔腹地、南部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京津冀都市圈,是全国性的物流集散中心。截至目前,武汉已投入运营的高铁站有4座,另有4座高铁站在建设与规划中。可以说,在中国主要大城市中,武汉在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方面的综合优势是极其突出的。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武汉人的饮食风格南北交融、东西杂糅,比如,武汉明明是南方城市,热干面却成了它的代名词。同样地,武汉的餐饮包罗万象、兼容并包。本次NCBD(餐宝典)评选出的16个标杆品牌,就分属8个不同的品类,既有小龙虾、面馆和湖北菜,也有火锅、烘焙、茶饮、烤肉甚至粤菜。在武汉,你还能见到全国各地的美食在此荟萃,一些在广州见不到的北方大品牌,在这里都能轻易见到。
△图自餐宝典
武汉又称“江城”,长江、汉江穿城而过,市内拥有大量湖泊,水资源充沛,水产丰富,盛产鱼虾蟹、莲藕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武汉蔡甸区是“中国莲藕之乡”,种藕历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蔡甸藕外看肥又长,里看白又嫩,在宋朝就已是贡品。如此富饶的物产,让武汉诞生了大量主做鱼虾和藕汤的餐厅。武汉还有一个特点,连北京、上海都比不过它,那就是大学生多。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常住人口1380.91万,在校大学生141.16万人,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广州、郑州。这对于餐饮等灵活用工“大户”来说,简直是一座富矿。2 墙内开花墙外不香
优越的先天条件让武汉的餐饮丰富多彩且实力不俗。从整体数据来看,2025年1—6月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79.97亿元,排在全国第十位,不过7.3%的增速是十强中最高的,其中餐饮收入增长2.7%。武汉有不少标志性美食在全国享有盛誉,首屈一指的自然要数热干面。热干面一般在过早(吃早点)的时候吃,也有在中午和晚上吃的,据说武汉人日均消耗600万碗热干面。热干面好吃的关键除了面,还在于芝麻酱、芝麻油和榨菜丁(或萝卜丁)。能说一口地道武汉话的学者易中天认为,武汉人爱吃热干面是其性格使然,“爽快而味重,干脆而利落”。蔡林记、德华楼、蔡明纬等是历史比较悠久的热干面品牌,其中,“中华老字号”蔡林记的名气最大。小龙虾是武汉的另一特色美食。武汉有超800家小龙虾品牌餐厅,连锁品牌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每年龙虾季期间,有近20000家餐厅经营小龙虾菜品,日均消耗小龙虾近1000万只。2025年整个夏季,武汉将围绕“小龙虾+”推出600余场特色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武汉的知名小龙虾品牌有肥肥虾庄、靓靓蒸虾、巴厘龙虾等,夏日的晚上,这些门店的排队盛况令人咋舌。
△图自餐宝典
不过,热干面们的名气虽大,却是墙内开花墙外不香。像蔡林记,尽管已开出250家店(窄门餐眼数据),并进驻了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但其221家门店都在湖北,省外仅29家。蔡明纬318家店,省外仅7家。在门店布局上,武汉热干面的头部企业在外省几无存在感。热干面投资小、选址灵活、运营轻,在“出省”方面尚且如此,那些投资大、运营重的正餐品牌就更不用说了。例如肥肥虾庄,门店本身并不多(50多家),八成在省内。本次上榜的几个湖北菜品牌,湖锦酒楼(1996年成立)、艳阳天(1997年成立)和鑫小城故事(2004年成立),都是在本地颇有美誉且年头较久的品牌,但名气也基本仅限于本地。武汉真正比较知名的全国性连锁餐饮企业,似乎只有一个周黑鸭。不过周黑鸭偏重于零售,且过去一年门店数减得比较多,从2023年的3816家减至2024年的3031家,减少785家。总的来说,湖北菜在全国范围内,名气不如川湘粤菜不说,连东北菜、江浙菜都比不上。在湖北以外,很难找到一个像样的主打湖北菜的餐厅。至于武汉餐饮的名气,在新一线城市里,南边比不过长沙,西边比不过成都。3 新势力在破局
武汉餐饮在外省没名气的局面,从2024年开始慢慢有所改变,一些新势力主动选择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餐饮的湖北力量渐渐有了点声势。比如爷爷不泡茶,虽然这个名字让不少人诟病,不过它扩张起来是一点不含糊。2018年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品牌发展较慢,2024年突然驶上了快车道,10个月时间门店数就从300家激增至2200家,现已突破2500家,成为业内新晋顶流。它的食材选用突出“武汉味道”“湖北味道”,爆款产品荔枝冰酿便是以孝感非遗技艺米酿为基底,据说销量已累计超3800万杯。再如流浪泡泡,2023年6月创立,仅用两年时间门店总量便突破300家,覆盖全国19省超100城。流浪泡泡以“破破烂烂”的定位入场,人均六七十元即可实现原切肥牛无限畅吃+百款菜品矩阵自由组合,搭配音乐+舞蹈的轻快用餐氛围,在当下自助烤肉赛道深陷同质化困局之际,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真材实料的需求。今年5月,流浪泡泡在广州两店连开,引发排队狂潮,试营业阶段即登顶大众点评“广州烤肉自助热门榜”。此外,流浪泡泡以武汉标志性符号“和平鸟·蒜鸟”为灵感,推出10000只限量版联名周边“烤肉蒜鸟”作为广州消费者的打卡赠礼,开业首日即引发疯抢,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高频话题和年轻人追捧的潮流“硬通货”。
4 武汉餐饮起势的两大原因
7月2日,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颁奖盛典·武汉站活动在江汉区举行,湖北90家餐厅上榜,武汉占据73家。从这个角度讲,现阶段,武汉餐饮足以代表湖北餐饮。那么,武汉餐饮(或者说湖北餐饮)起势的原因是什么?这些企业为什么愿意走出去?餐宝典分析师认为有两点原因:既有外部珠玉在前,更有内部政策推动。前文说过,武汉九省通衢,包罗万象,天南海北的餐饮大品牌纷纷汇聚于此。据赢商网统计,仅今年一季度,武汉就引进了49家首店,其中餐饮26家。这些外地大牌让本地餐饮企业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行业的一些新玩法、新做派,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也由此得到了锻炼提升。
△图自餐宝典
更重要的是,湖北省与武汉市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扶持本地餐饮发展,例如:2022年9月,武汉创建了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江城百臻”,着力构建起“市级公用品牌+区级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互促共建的发展体系,重点打造了“一碗热干面、一条武昌鱼、一罐汪集鸡汤、一把洪山菜薹、一支蔡甸莲藕、一根汉南玉米、一碗黄陂三鲜、一袋休闲零食”的八大核心产品阵列。2024年,武汉围绕打造“美食之都”消费新名片,组织开展“十大名菜、十大名点”评选及宣传推广。武汉市商务局先后印发《关于促进武汉市咖啡和茶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2024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促进咖啡茶饮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推进咖啡和茶饮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2024年4月,湖北发布“楚菜美食地图”。湖北已连续多年举办楚菜美食博览会,编撰《中国楚菜大典》,发布《中国楚菜标准》,印发了《关于推动楚菜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若干措施》,推动楚菜进社区、学校、高铁、机场等。2025年3月,商务部等六部门与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华美食荟”暨湖北服务消费季启动,以楚菜品牌建设为核心驱动力,深入挖掘楚菜品牌文化内涵。此前,湖北还举办过2024大湾区楚菜寻味之旅、“新食力新楚菜”国际品鉴月(赛)等。在政策的积极推动和先进生产方式的加持下,掌握了丰饶物产资源的武汉餐饮企业,开始打开新局面、迈向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