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谐音梗惹大祸”以及美国某个品牌因此生意变差的情况,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星巴克(Starbucks)"在2023年初推出的“梅子茶星冰乐”(Sour Plum Frappuccino)。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
1. "产品推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梅子口味的星冰乐。
2. "谐音问题":“梅子”(méi zi)的发音与“没子”(méi zi)相似。“没子”在中文里有“没有孩子”的意思,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甚至不吉利的谐音。
3. "舆论发酵":这款产品一经推出,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讨论和争议。许多消费者和网友认为这个名称不吉利,带有“诅咒”意味,因此感到不适和反感。
4. "品牌反应":面对汹涌的负面舆论,星巴克很快做出反应,先是试图解释是梅子口味的谐音,但效果不佳。随后,在几天内迅速将产品下架,并公开道歉。
5. "品牌影响":虽然星巴克迅速纠正了错误,但这次事件在中国市场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许多消费者表示对星巴克的信任度下降,认为品牌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和尊重。一些门店也出现了短暂的客流量下降。
"“大忌”是什么?"
从这个事件来看
相关内容:
最近,服装品牌美国鹰好像遇到了一点麻烦。
他们花钱请了一位很有名的女演员,叫悉尼·斯威尼,来给他们的牛仔裤做广告。本以为这下子店里的人会多起来,但结果恰恰相反。有报告说,自从这个新广告出来以后,去他们实体店里的人,反而变少了。
事情的起因,就是那个广告。广告里,这位27岁的女演员对着镜头说话,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她说到了“基因”,这个词的英文发音和“牛仔裤”一模一样。广告里她说,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很多东西,比如头发颜色、眼睛颜色。然后镜头一转,对准了她穿的牛仔裤,她说:“我的牛仔裤是蓝色的。” 广告的最后一句话是:“悉尼·斯威尼的牛仔裤很棒。”
就是这么一个听起来有点绕的广告,惹出了大问题。很多人看了觉得不舒服。他们认为,把“基因”和“牛仔裤”联系在一起,听起来像是在宣传一种不好的思想,叫“优生学”,甚至有人觉得这跟种族歧都有关系。网络上一下子就吵翻了天。
本来只是网上的争论,但事情很快变得更复杂。一些很有名的政治人物也加入了进来。美国的右翼阵营,就是我们常说的保守派,开始站出来支持这位女演员。这些人里,有参议员泰德·克鲁兹,有副总统J。D。万斯,就连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也公开表示支持她。这么一来,一件衣服的广告,就变成了一场政治上的大混战。

那么,这场吵闹到底对美国鹰的生意有没有影响呢?有家专门分析市场数据的公司叫Pass_by,他们的数据给出了一个很直接的答案。
数据显示,广告上线后,美国鹰门店的客人数量就开始往下掉。广告是7月23日第一次播出,在接下来的第一个完整星期里,门店的客流量就比去年同一个时候少了3。9%。
情况在后面变得更糟。
关键数据在这里:
在8月3日到8月9日那一周,情况最严重。美国鹰门店的客流量,和去年同期相比,直接下降了9%。
少了将近一成的客人,这对任何一家实体店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一个本该吸引顾客的明星广告,却可能起到了反效果。
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一点。在同一个时间段,美国鹰的一些竞争对手,日子也不太好过。比如另一个牌子Abercrombie & Fitch,客流量也少了3。3%。H&M少了4。9%,Urban Outfitters少了2。7%。整个服装市场可能都有些不景气,不完全是美国鹰一家的问题。
这个数据只是统计了进店的人数。至于美国鹰的网上销售有没有受到影响,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美国鹰公司自己也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任何看法。

这件事最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在于,这场风暴到底是谁掀起来的。
很多媒体,特别是福克斯新闻,一直在说,是“自由派”的人因为这个广告“崩溃了”,所以才闹得这么大。但他们并没有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有一家叫做“媒体事务”的监督机构,专门去统计了福克斯新闻的节目。他们发现,从7月28日开始,福克斯新闻花了将近5个小时的节目时间来讨论这个牛仔裤广告。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同一时期,有一件非常重大的新闻,就是“爱泼斯坦文件”被曝光,这件大事福克斯新闻只报道了大约40分钟。
一个明星的牛仔裤广告,得到的关注度,竟然是重大社会新闻的七八倍。这说明,有媒体在刻意地放大这件事,把它变成一个热门话题。
《纽约时报》也去做了调查。他们分析了社交媒体上的数据,想看看最早是谁在热烈讨论这件事。结果发现,最先开始大规模转发和评论,把事情闹大的,根本不是所谓的“自由派”网友。
真正把这件事炒热的,是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保守派网红。他们抓住了这个话题,不断地进行讨论,才引发了后来的舆论风暴。
整个事情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品牌拍了一个有点争议的广告,然后一些保守派网红看到了,开始大肆宣传,接着福克斯新闻这样的媒体跟进,把它描绘成一场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文化战争。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女演员悉尼·斯威尼,后来被发现是一名注册的共和党选民,也就是保守派阵营的支持者。前总统特朗普知道后,立刻在他的社交媒体上称赞她,说她是对抗“觉醒主义”的榜样。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一场本来可能只是小范围的广告争议,被一群人利用,变成了一场政治表演。在这场表演里,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政客们获得了关注,媒体获得了流量,网红们获得了粉丝。
那谁受损了呢?
可能是那个只想卖几条牛仔裤的品牌——美国鹰。他们的门店客流量实实在在地下降了9%。他们本想借明星的光,结果却被卷入了一场自己根本不想参与的政治混战。他们可能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在的世界很复杂。有时候,你只想安安静静做点生意,但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卷进一场你根本看不懂的争斗里。而那些吵得最凶的人,可能根本就不关心你的牛仔裤好不好看。他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对品牌来说,这真是一个需要小心应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