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眼中的‘老字号’:逝去的是品牌,忘不掉的是情怀”这个说法,精准地捕捉到了老字号在时代变迁中,其价值内涵发生转变的核心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逝去的是“品牌”的某些维度:"
"物理形态与生产方式:" 很多老字号赖以生存的原始店铺、传统手艺、甚至特定的配方或工艺,可能因为现代化的冲击、市场竞争、城市规划等原因而逐渐消失或改变。比如,曾经遍布街巷的某个小吃店可能因为租金上涨或口味迭代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连锁快餐或新式餐饮。
"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在互联网、新消费品牌的冲击下,一些老字号的市场份额可能萎缩,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认知度降低,曾经“一统江湖”的品牌光环不再。其市场主导地位被动摇。
"传统认知与形象:"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审美变迁,老字号固有的、有时略显陈旧的品牌形象可能不再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期待,需要重新定位和包装。
2. "忘不掉的是“情怀”:"
"代际传承的记忆:" 对于父辈甚至祖辈来说,老字号可能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是童年记忆、节庆习俗、邻里交往的一部分。比如,奶奶常去的那家油条铺,爷爷订的那家报馆,
相关内容:
齐鲁网济南9月2日讯(记者 钱炜 单大伟)“老字号”在人们的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它更是一种情怀,像老照片,回头看往昔的“青葱岁月”,忆苦思甜。穿过博览会的大门,仿佛就跨越了时空,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是回到当年青葱岁月,结伴闲逛在“大观园”,许多遗忘的记忆又上心头。“小的时候德馨斋的香肠”,“五味斋的猪蹄子”,“瑞蚨祥的布 还有宏济堂的中药”“名牌有荣祥、瑞蚨祥、全祥茶叶那时候也挺多”“油旋儿、甜沫、八宝粥呀,过去挑着担子在街上。记事的时候,七岁俺就吃上了。可好吃呢,怀旧呀。”这是老济南的人珍贵回忆。

但是在博览会的门外,“老字号”的处境可没有人们记忆中那样乐观。就像一些老济南人说的,“现在很多名牌都没了”,“现在老字号就像是慢慢,自动而然的自己退出,历史舞台似的”。在对于中年人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他们与“老字号”绑定的记忆,显然没有他们的父辈那样牢靠,许多人甚至都不记得“老字号”的具体品牌。一位70后顾客虽然还记得我们山东的德州扒鸡、珍珠旗、乐陵的小枣,但是她却怎么也记不清他们的品牌,“是不是那些老字号慢慢的从人们淡出了,反而老子号不那么突出了”。

“老字号”在年轻人眼中,没有了与其成长相伴的记忆,与新兴品牌、国际品牌同处在一个竞争平台上,未来的路还能走多远,是否能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新“情怀”?一些90后的年轻人是这样看待“老字号”的,“我觉得是有吸引力的,我觉得一个品牌,但凡能生存到现在肯定是有一定道理和生存之道的,我觉得老字号这三个字对于我来说比较有安全感”。“比如说老字号的一些产品,一些年轻的刚刚出来的产品,它有更深受的底蕴,通过一些媒体的方式,给它加深一下,让年轻人更多的去了解,因为这些产品它包含着很多中国文化”。

这就是三代人眼中“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