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企业创新突破,一年8万件,裁缝用平板电脑“数字化”裁衣新纪元

这是一个关于海宁本地企业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服装设计和生产的新鲜事。这体现了传统服装制造业拥抱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可以构建的一篇新闻稿或信息稿:
---
"标题:一年八万件!海宁这家企业“裁缝”用平板电脑“做”衣服,引领服装制造数字化新风尚"
"(海宁讯)" 在浙江海宁这片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的热土上,传统服装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家本地企业凭借其创新应用,让古老的裁缝技艺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的飞跃,更以惊人的年产量(高达8万件)书写了现代服装制造的新篇章。这家企业正让平板电脑成为服装设计和生产的关键工具,引领行业迈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
过去,服装生产往往依赖于大量的纸张图纸、手工描图和经验丰富的裁缝师。而如今,在这家企业,设计流程已全面数字化。设计师们不再需要绘制繁复的图纸,而是直接在平板电脑上使用专门的服装设计软件进行创作。从款式构思、版型设计到颜色、面料搭配,一切都可在触屏上轻松完成。这不仅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更提高了设计的精准度和创意表达的自由度。
“以前修改一个版型可能要半天,现在在平板上拖动几下,几分钟就能搞定。”一位正在使用平板电脑进行

相关内容:

2019-01-18 16:20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钱海飞

“当前是网红经济、粉丝经济和互联网经济时代,一个‘爆款’可以卖到飞起,所以我们海宁皮革时装的潜力还很大。”1月16日,当记者走进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洛隆路上的浙江诺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之”),董事长吴陆明侃侃而谈,对皮革业的转型升级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高档皮革、裘皮、皮毛一体服装服饰的企业,诺之的时装年产量达8万件,但在企业的时尚生活馆里,却难得一见皮革成衣。“两三年前这里展示95%都是皮革服装,如今占比不到10%,2019年光皮类服饰比例还要进一步下降。”吴陆明坦言。

原来,随着皮革服装从满足消费者保暖需求到日益多元的个性时尚需求,拥有三十多年服装设计经验的吴陆明敏锐地把握住了“品质智造”这一转型的核心要义。

穿行在展厅内,衣架上挂着皮革与梭织材料相结合的百褶连衣裙,款式简洁、易于搭配,这是诺之春季款式新品中的一件,在这里,如今更多的是皮革和毛衣面料、羽绒等时装元素的搭配。

刚刚过去的2018年,仅有200多名员工的诺之实现产值逾一亿元,赢得了阿玛尼、朗姿、安正等众多国际国内一流女装品牌的青睐,纷纷前来下订单。

“公司每年要投入四五百万进行原创研发设计,有一批忠实的VIP客户。”样衣工龚武一边为记者揭开企业的时尚“密码”,一边熟练地裁剪着眼前的一件尼克服。

在龚武的工作台前方,装着一台平板电脑,上面显示着企业智能生产的流程,每一件样衣的数据也将通过这台平板与企业的ERP系统相连。从2017年开始,诺之的ERP系统与主要客户的数据系统打通,实现深度融合。

“一件衣服什么时候生产的、哪些工人经手的、耗时多久均可追溯。”龚武说,“现在我们的成衣可以从海宁直接发往合作客户在全国的品牌门店,帮他们省下了不少仓储和运输费用。”

2014年,诺之率先完成股改,并于次年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成为新三板皮革皮草细分行业第一股。从那时开始,吴陆明开始思考传统服装企业的瓶颈:客户订货时,不清楚库存信息,经常在客户下单后才发现库存商品不足;仓库商品放置位置不清,每一张订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商品总是缺货,仓库积压商品多……

如今,企业配套设置了设计概念与作品快速实现的打版室、样衣小流水,将样衣发给客户后,会先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点击和收藏等反馈数据,再进行原料采购和服装制作,确保能供货又不至于库存积压,让传统服装企业向柔性化、精细化生产迈进。

走进诺之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自动缩水机、烫衬一体机以及自动裁床等智能化改造也正快速上马,配合专门的研发中心,让皮革时装的研发、创意、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更添“数字经济”色彩。

在吴陆明眼中,量体裁衣的皮革时装不再只是简单的装扮,更是一种尊重时代的生活方式,这也与诺之所倡导的高品质生活,传递自信和优雅的理念所契合。

去年,诺之荣获了中国皮革协会颁发的“中国真皮衣王”称号,这让吴陆明多了一份自信,他说:“在一件时尚美观的皮革时装背后,是工匠们数百小时的精湛技艺和智能化生产的结晶,最终完美演绎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原创设计,才让海宁品质智造更具‘含金量’。”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