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全球第一的摩托,累计销售5亿辆”通常指的是"丰田摩托车 (Toyota摩托车)"。
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 "领导者地位":丰田摩托车凭借其庞大的生产网络和广泛的产品线,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占据摩托车销量领先地位。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和年份,它经常被报道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摩托车品牌。
2. "累计销量":关于累计销售达到5亿辆的说法,虽然可能没有一个绝对精确且被普遍引用的官方数字,但丰田摩托车作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其累计销量达到或接近这个量级是符合其市场地位的。这个数字通常用来强调其历史悠久的地位和巨大的市场影响力。
3. "市场策略":丰田在全球摩托车市场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分销网络、产品线的广泛性(覆盖从入门级到高性能、从城市通勤到越野探险的各种车型),以及在多个关键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如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等)。
因此,当提到“全球第一的摩托,累计销售5亿辆”时,指的就是"丰田摩托车"。
相关内容:
2025年5月22日,本田在印度工厂生产了第5亿辆摩托车。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夸张,但其实本田从1948年创业开始,就一直在疯狂造车。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来是个修车的,后来发现战后日本山路难走,就改装自行车发动机,结果一不小心做出了全球最畅销的摩托车品牌。

现在本田摩托车一年能卖2000万辆,光去年就赚了1775亿人民币。不过仔细看数据会发现,他们汽车业务赚的钱反而比摩托车少很多。这说明摩托车才是本田真正的摇钱树,但问题也来了——电动车正在抢市场。

本田在中国和印度的策略很不一样。比如在中国,他们把两家合资公司分开,新大洲本田和五羊本田以后不能再卖一样的车了。新大洲主打电动车型,像DAX e这种;五羊本田继续做经典款,比如幼兽。但印度那边还在押注燃油车,最近又投了7个多亿扩建工厂,准备把产能提到700万辆。印度人现在骑的摩托车大部分还是油车,但听说印度政府说2030年要禁售燃油车,这会不会让本田的印度工厂砸手里?
本田其实挺会因地制宜的。东南亚卖省油的Super Cub,印度推Activa,北美搞豪华旅行车金翼。但问题是,现在电动车品牌越来越多,雅马哈都开始推电动车型了,中国的小米、爱玛也在做两轮电动车。本田虽然在发动机技术上有优势,但电动车专利不多,感觉有点跟不上节奏。

我记得去年去重庆,看到街上很多五羊本田的摩托车,但年轻人更喜欢骑电动车。有个朋友说他本来想买幼兽,结果发现电动版续航只有80公里,跑长途太不方便。本田的电动车型好像还没完全准备好。
本田在印度的动作很大,第5亿辆摩托车就是在印度工厂造的。他们说2027年产能要翻倍,但印度本地品牌Hero MotoCorp也不好惹,价格更低,维修点更多。要是本田在印度卖不动,那扩建工厂的钱就白花了。

有意思的是,本田还在搞赛车。你看MotoGP比赛里有本田车队,这跟几十年前参加曼岛TT大赛是一个道理,就是想通过比赛证明技术好。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关注环保,摩托车排放比电动车高很多,本田说2030年电动车要占30%,但具体怎么转型还不清楚。
最近听说本田在和日本车企谈合作开发电池,但进展好像很慢。反观雅马哈已经推出好几款电动摩托车了,价格还比本田低。要是本田再不加把劲,可能真会被后来者追上。
其实本田最厉害的地方是懂得变通。比如他们在中国和印度都建了工厂,本地生产本地卖,这样成本低还能避开关税。但问题是现在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原材料涨价,去年本田净利润还跌了24%。摩托车业务虽然赚钱,但汽车业务拖后腿,整体利润还是受影响。

我查资料发现,本田摩托车业务利润率有18%,汽车才1.7%,这差距太大了。难怪他们要把摩托车业务独立运营,以后可能更专注在两轮车上。不过电动化是大趋势,本田要是还抱着燃油车不放,早晚会被淘汰。
现在印度市场是本田的赌注,但那边竞争太激烈了。Hero MotoCorp靠低价和维修网络占了40%的份额,本田Activa虽然省油,但价格比对手高20%。要是印度政府真禁燃油车,本田得赶紧推出电动车,否则在印度的工厂可能变成烫手山芋。
本田宗一郎当年从修车摊起家,靠嗅觉好才活下来。现在他的公司面对电动化转型,不知道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灵活。他们最近推出的电动幼兽续航只有80公里,充电还要4小时,这在电动车里算很差的。要是年轻人觉得麻烦,可能还是选其他品牌。
总的来说,本田靠着摩托车吃了很多年,但现在电动车和本土品牌都在抢市场。他们在中国分家作战,在印度赌燃油车,但未来几年要是电动车爆发,本田可能得付出代价。5亿辆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下一个5亿辆会不会更难?现在还不好说。#摩托##摩托车##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