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描述听起来非常引人注目,但似乎存在一些不准确之处。
1. "累计销量超过5亿辆":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种交通工具来说都极其惊人。全球人口大约是80亿左右,汽车的总累计销量可能接近15亿辆,但摩托车(包括踏板车和踏板摩托车)的总累计销量也很难达到这个量级。这个数字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误传。历史上累计销量最高的摩托车品牌通常是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但其累计销量远未达到5亿辆。铃木(Suzuki)、本田(Honda)、雅马哈(Yamaha)等品牌的累计销量加起来也未必达到这个数字。
2. "年收入超过1700亿元":这个数字按人民币计算大约是170亿。对于一家全球领先的摩托车制造商来说,这个年收入数字是可能的(例如,铃木和本田的年收入都在数百亿人民币到上千亿人民币的范围内波动),但“超过1700亿”人民币(即超过170亿)可能对于单一品牌来说偏高,除非这个数字指的是整个行业的总收入,或者使用了不同的货币单位(例如,如果是美元,大约是110-120亿美元,这个量级对于顶级品牌是合理的)。
"总结来说:"
"累计销量5亿辆":这个数字极有可能是"不准确"的,远超任何摩托车的实际累计销量。
"年收入1700亿元
相关内容:
本田5亿辆摩托车背后的秘密,合资企业突然分家,未来会怎样?
最近听说本田摩托车全球产量突破5亿辆了,这数字听着就吓人。我一个朋友在摩托车论坛天天吹本田,说他们家车皮实耐用,连我爷爷那辈的老头子都认这个牌子。不过最近又有消息说,本田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厂要分家了,以后卖的车型都不一样了,这让我有点好奇,为啥突然要分开?

本田这个品牌能火,其实从创始人就开始玩命创新了。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来是个铁匠家的孩子,15岁就去修车,后来自己开了汽修店。二战后日本能源紧张,大家骑自行车太费劲,他就把小发动机装在自行车上,这玩意儿一推出就卖疯了。后来他干脆造出第一辆带Honda标志的摩托车,名字叫Dream D-Type,这车现在在收藏圈还很值钱。

要说本田厉害的地方,就是特别会因地制宜。东南亚卖省油的Super Cub,印度主打便宜好用的Activa踏板车,美国那边又搞豪华旅行车Gold Wing。他们现在全球有37个工厂,光印度一个地方就要投7个多亿人民币扩建,2027年产能要冲到700万辆。为啥这么看重印度?因为印度现在是全球最大摩托车市场,买摩托车的人比中国还多。

不过最近本田在中国的动作有点奇怪。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这两家合资厂,以前是共用车型一起卖的,现在突然说要分开,各自卖不同的车。比如五羊以后主打PCX160这种高端车型,新大洲则推电动版幼兽。我猜可能是为了应对电动车崛起,两家分开试水不同方向,看哪种模式更赚钱。
说到电动车,本田好像有点慢。你看中国的小牛电动车早就在欧洲卖疯了,但本田现在才开始推电动幼兽,价格还特别高。不过他们也有优势,像幼兽这种经典车型,改成电动车后老车主都愿意掏钱买,毕竟情怀值钱。

有意思的是,本田摩托车赚钱能力远超汽车。去年光摩托车业务就赚了1700多亿人民币,利润是汽车业务的2.5倍。但本田好像不太满意,因为整体净利润反而下降了,可能汽车那边亏得厉害。所以他们现在押宝印度市场,把第5亿辆摩托车生产线放在印度,估计是想靠低价车继续吃红利。
我有个朋友在印度打工,说那边路上全是本田摩托车,大街小巷全是Activa。不过印度本地品牌Hero和TVS也不好惹,政府还给补贴让车企扩产,竞争肯定越来越激烈。本田要是光靠老办法,说不定会被后来者追上。

其实本田能活这么多年,关键就是会变。从战后修自行车发动机,到后来参加国际赛事打知名度,再到全球建厂,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现在电动车和海外市场是他们的新战场,但能不能像以前一样稳赢,还得看接下来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