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贵的户外品牌魅力,那些自带“班味儿”的奢华之旅

“贵的户外品牌都有班味儿”这个说法,确实在户外爱好者圈子里流传甚广,带有一定的调侃和认同的意味。“班味儿”在这里通常不是指真正的“班干部”作风,而是指一种"精英化、圈层化、注重规则、有时显得有些刻板和“装”"的群体文化或氛围。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
1. "高昂的价格门槛:" 贵的户外品牌(如 Patagonia, Arc'teryx, The North Face High End, Columbia High End 等)产品价格不菲。这使得拥有和使用这些品牌成为了一种经济能力的象征。拥有者往往在消费能力上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这自然会形成一定的圈层。 2. "专业性和技术门槛:" 这些品牌的产品通常技术含量高、功能性强,并且设计专业。使用这些产品往往需要一定的户外知识和技能,否则可能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或者容易损坏。这使得圈子内部形成了一种基于专业知识的“门槛”。 3. "独特的审美和符号:" 高端户外品牌往往有其独特的设计语言、Logo、剪裁和颜色搭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穿着这些品牌的装备,有时会被视为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甚至带有一定的“装”的意味。 4. "社群和圈子文化:" 贵的户外品牌更容易形成或依附于特定的社群。

相关内容:



这几年,大众流行穿户外装去上班,装出一种“身在办公室,心在远方”的云淡风轻感,但殊不知这些花不少钱买来的户外装,正在快速沾染“班味儿”。

很多户外品牌被打工族赋予了新的解读,比如穿这件衣服是想“高升”,穿那件衣服是想“蛰伏”。周遭许多同事也正靠着这套解读,窥探同僚们的内心。



户外装,沾染了班味儿

“始祖鸟的化石骨架,寓意心怀高远、展翅翱翔,象征对权力顶峰的追求。”

“可隆的两棵松柏组成的 logo ,寓意步步高升,年轻人穿他都想迎接升职挑战。”

“迪桑特三个向下的箭头,寓意深入群众、扎根基层。”

这是时下,网上对安踏三剑客服装寓意的最新解读。原本这三个牌子都是攀岩者、滑雪者、徒步者们的心头好,但如今他们摇身一变,齐齐变成 “体制内的隐形战袍”

除了新解,网友们还给这些原本象征着“自由开放”精神的户外装上级别。 处级穿安踏李宁、科级穿耐克阿迪、劳务派遣穿始祖鸟。

此话一说,更是打开了网友们的话匣子。“体制内能够有钱穿这些?”“也有人说始祖鸟都是没毛鸟,走的全是下坡路。”

这些新解也好、引申也罢,都没啥严肃的依据来源,但不妨碍网友们选择偏听偏信,眼睁睁看着象征着“诗与远方”的户外装,集体沉沦为“班味服”。

如此“沉沦的”,并非只有安踏三剑客,还包括其它一众户外品牌。

1966 年成立于美国的户外品牌北面 THE NORTH FACE ,这几年被小年轻们穿成了“街头小霸王”,因为太火,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假货。

辨别真假的秘诀之一,就在于 NORTH 中的那个 R 字, R 字那一撇被识货的人称为 “经典大象腿” ,据说假货其他方面可以做得真,但唯独这一弧度撇,怎么做都会出戏。

图 | 北面R这一捺很难吗?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只大象腿,从此有了班味新解——它象征着打工人的终极宿命,“穿上北面,从此登山腿秒变久坐大象腿”。

有段子说,很多人看到这句新解,都会下意识看看自己的腿,然后脱口而出一句“还真是”。

1947 年创建于法国的户外品牌萨洛蒙 Salomon ,以一个经典的 S 字母做 logo ,有着一番离奇的身世。本来被三次卖身,直到被安踏拽出泥潭,现在又以丑闻名天下,打败 AJ 成为猛男最爱。

据说穿它的人月薪平均 8000 2.5 万,刚好就是最累的中坚层牛马,至此它也有了班味新解。它那一弧漂亮的 S 曲线,被穿不到它的人,揶揄成恰好就是 “牛马们弯腰驼背” 的真实写照,它背后是无数个 Excel 表,见证了打工人从“曲线身材”走向“驼背老油条”的人生历程。

图 | S这一曲线代表坎坷?

最后还有 HOKA ,它也是这一两年被小白领们穿爆的一款鞋。他那加粗的 logo 字母,被新解成打工人沉重的 KPI ,蓝色的边框被揶揄成永不瞑目的电脑屏,但它的 logo 里也蕴藏着希望。

HOKA 据说来自于新西兰毛利语,有“飞跃”的意思,打工人们希望,“穿上 HOKA ,实现阶层飞跃”。



中国人的班味儿与服装互博


这几年,“班味儿”一词成为北上广年轻人的口头禅。有网友说,原本以为“班味儿”是属于全国人民的,直到他遇到一位从苏州来北京、代导师参加学术会议的研究生。

这位研究生说,“北京地铁里充满班味儿,大家都匆匆忙忙,只听得到脚步的声音。”网友纳闷,“苏州也是准一线城市,难道苏州地铁里是别的味儿吗?”研究生说,“苏州地铁明显人没有这么 多,节奏比较缓慢。”

网友从此有了一点启发,“原来出了 五环,都是中国人的生活,氛围却完全不一样。比如县城婆罗门可以五点下班,下班后可以小酒吧、撸串走起,而北上广格子间依然灯火通明。”

“班味儿”这个词据说最早起源于 2022 年的网络,无统一的定义,但人们彼此对目,又能马上发现“同类密码”。

总结来说,“班味儿”精准描绘出了职场面相—— 大家一种普遍的过劳感、疲惫感。 且牛马见到牛马,还能通过“班味儿”来确认彼此是否处于同温层中,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图 | 一个社会新鲜人沾染班味儿要多久?
“班味儿”可以说是这个职场异化时代最大的共鸣心声。它如此强大,以至于穿透肌肤,影响到了服装,进一步下探了中国人这几年的职场妆容。

户外穿搭比班味儿这个词兴起地要早一些。想当年,“牛马”还没出现,大家都还是打工人,还愿意穿着体面、怀着憧憬、去挤一挤早晨的地铁。一到周末,浆板、飞盘、溯溪、徒步走起,搭子文化应运而生。

而如今,随着班味儿如雾渐浓,职场服装品位在部分领域呈现直线下降趋势。从拒绝老板的恶心穿搭,到只愉悦自我的多巴胺穿搭,颜色越来越绚丽的背后,是内心的狂浪无处发泄,同事与老板、同事与同事之间 “断亲文化” 开始盛行—— 也就是咱两就谈工作,别的互不干预。

职场文化雷区也越来越多,到处都是禁忌,以至于打工人们的抱负抒发,开始从明走向暗处。

无论从始祖鸟到迪桑特,它们的 logo 都不算最大的,款式也不是最时髦的,但解说起来,它们的内心戏都是最多的,色调都是偏沉的,忍辱负重感又是最强的。

职场人的轻快感不再,反而让位于这样一种苦闷的文化。所有的小心思藏于角落,稳重感秀给领导看,小心打出安全牌,即便是上位者,也都要低调起来。 职场服装变化的背后,是时代。



班味儿,也要财力支撑


虽然中国人讨厌班味儿,但基本上已经离不开班味儿。 这个时代,没班味儿意味着没有安全感。


当越来越多的人信奉这些户外装背后的“职场密码”,也开始为信仰付费。只不过你想把这些“班味儿化”的服装穿上身,不是想穿就能穿,而是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

在电商平台, 迪桑特的一件 polo 衫,销量 3000 件, 一件 890 ,快赶上一款基础款的波司登羽绒服。

图 | 迪桑特的价格,真“割”


可隆 KOLON 更是把“低调的奢华”做到极致,一件 Polo 销量 1000 ,宣称有防晒 UPF50+ 效果, 售价高达 1190 元。

至于劳务派遣才穿的始祖鸟,一件速干 Polo 售价更是高达 1200 元。 没穿过的人都不解,究竟用的是什么线。

The North Face 倒是有点性价比,它冬季的羽绒服卖得最好,在电商平台一件夏季 Polo ,从 200 500 元不等,虽然也不便宜,但咬咬牙也能拿出手。

至于萨洛蒙和 HOKA 的男鞋,瞄准 1000 元关口,卖的不单纯是功能,而是一种身份。

目前搜遍全网,尚难以看到这些品牌主动进行“班味营销”的蛛丝马迹,但相信老板们应该乐见网友们的“联想”——原因不难,目前愿意把这些衣服穿进职场的,都是 “实力者”,何乐而不为。

安踏本踏应该是最大赢家。 他自己的主品牌不见得做得就有多好,但他买来的品牌,全都火爆。安踏或许不具备国际一线的产品力,但应该具备比肩国际一线的营销力。

从始祖鸟到萨洛蒙,安踏的饥饿营销玩到飞起,让你有钱也有时买不到,营造稀缺感。

至于迪桑特,本来前些年在国内还是一个小众品牌,安踏通过与伊藤忠、日本迪桑特成立合资公司,打爆滑雪服这一单一产品,并通过本土化生产,提高供给效率,又通过国内强悍的数字化营销,扩大人群触达。截至今年 6 月,迪桑特在华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亿。

户外装染上班味儿,不知道咱们究竟该哭还是笑。户外装原本承载的应该是中国人向往健康工作和生活的心愿,但如今却似乎走向了反面。

当然这种解读可能也太单一。在一些优质大厂、事业单位都有健身房,搞不好大家穿着这些衣服,就是利用午休时间去撸铁健身的。

中国人的班味儿生活,可能还是得在办公室里散,忙中偷闲、苦中作乐,给自己一点儿阳光, 像极了我们这代人的性格。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