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华人创立的英国家具电商Made.com濒临破产,背后发生了什么?

确实,关于 Made.com 的消息令人唏嘘。这家公司曾是英国乃至全球家具电商领域的明星企业,由华人创始人创办,但现在确实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并可能濒临破产。
以下是 Made.com 情况恶化的主要原因:
1. "激烈的市场竞争:" 家具电商市场,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在线家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来自美国的 Wayfair、eBay Home、Overstock 以及其他欧洲本土的竞争对手(如 IKEA、ASOS Home 等)都拥有强大的品牌、规模效应和雄厚的资金实力。Made.com 在这个拥挤的市场中持续获得增长并维持盈利变得极其困难。
2. "高昂的运营成本:" "仓储和物流:" 作为一家自营模式(Direct-to-Consumer)的电商,Made.com 需要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仓库、处理订单、管理库存和配送。这涉及到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和持续的运营开销。 "市场营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新客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尤其是在线广告)。 "设计和产品开发:" 公司需要不断设计新的产品或与设计师合作,以保持吸引力,这也需要成本。
3. "盈利能力挑战:" 尽管 Made.com 的销售额可能曾经增长,但其成本(尤其是上述运营成本)增长可能更快,导致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维持自营模式在规模达到足够

相关内容:


经历了一年跌宕起伏后,英国家具电商品牌、由华人创立的Made.com迎来至暗时刻。


英伦投资客获悉,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Made.com准备进入破产程序



据英媒(2022年11月1日)报道,在收购谈判无果后,该公司已经委任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任其破产管理人。据了解,普华永道仍将尝试出售Made.com,但无法为其担保。



Made.com官网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一周之前(2022年10月25日),Made.com在结束了与潜在买家没有结果的谈判后,于第二天(10月26日)关闭网站、暂停新客户订单、停止在伦交所交易



而在一年多之前(2021年6月),Made.com凭借着在疫情中的积累,成功在伦交所挂牌交易,并通过IPO融资1亿英镑(共发行5000万股新股,定价200便士),公司市值也在当时达到7.75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70亿)



令人诧异的是,自那以后,Made.com的股价就呈现断崖式下跌,迄今为止股价已经从刚上市的200便士跌至0.5便士跌幅高达惊人的99.5%



说到Made.com,相信不少中国读者是很熟悉的。


因为这家公司创始人是一位优秀的华人代表——李宁。他出生于广东佛山,16岁赴海外留学,28岁创立了Made.com,可谓年轻有为。



成立于2010年,Made.com用了10年时间缓慢地完成初始积累,并在2020至2021年抓住机遇爆发,却在2022年惨遭滑铁卢。


那么,这家家具公司是凭借什么一举成为英国行业之光?过去一年里,又是什么让这家公司从神坛跌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Made.com跌宕起伏的命运。



借疫情东风,Made.com伦交所成功IPO


在介绍Made.com的成功史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创始人李宁。


1982年,李宁出生于有中国家具生产基地之称的佛山。


16岁时,他去了法国一家寄宿学校,然后考入巴黎一所在欧洲颇有声望的商学院。



2010年,28岁的李宁联手同学Julien Callede、建筑师Chloe Macintosh在英国伦敦创办Made.com。



英国旅游网站Lastminute.com创始人Brent Hobeman也是该公司的投资人之一。



李宁表示自己之所以创办这一网站,是因为自己最早在欧洲买沙发时,发现一个在中国生产、成本不到300美元的沙发,在巴黎竟标价3000美元。


他随后发现,在佛山生产的高端家具,需要经过7个以上的中间人,才能辗转到达欧洲展厅,因而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基于这样的发现,李宁创办了家具电商Made.com。



Made.com的特色在于,它将众多新潮的家具设计图发布在网络,由消费者投票最喜爱的款式,交由50名设计师设计。


设计完成后委托中国工厂生产,生产出的家具直接通过海路运往英国消费者的家中,从设计到销售只需要4个月。如果你直接购买生产好的设计师家具,最快一周到一个月就能快递到家。



Made.com在伦敦上海都设有办公室,上海的员工主要负责与中国40多家家具工厂合作,伦敦方面主要和一些欧洲家具设计师合作,把他们的作品交付给中国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收集创意、检验创意的受欢迎程度,还是销售,都是通过线上完成从而减去了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了价格。



因此在价格上,Made.com销售的设计师家具要比竞争对手品牌便宜近75%


得益于良好的商业模式,Made.com收益逐年增长,业务版图也从英国扩展到法国、德国、瑞士等9个欧洲国家


2020年3月,英国爆发新冠疫情,长期的封锁政策让网购兴起,也成为压死线下零售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反,Made.com主攻的线上服务业却获得了爆发性增长,变身疫情大赢家。



凭借物美价廉和累积多年的电商优势,Made.com在新冠疫情中迎来了爆发,实现业绩大幅增长,市值水涨船高。


Made.com称,2020年其在英国的总销售额攀升至1.65亿英镑,在欧洲大陆的总销售额则达到1.5亿英镑。



正因为疫情期间销量暴涨,Made.com于2021年6月正式在伦敦证交所挂牌交易,一时间风光无右。


通过去年的IPO,Made.com募资1亿英镑,发行5000万股新股,每股定价200便士,公司市值达到7.75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70亿)。


Made.com表示,筹集资金将用于公司在整个欧洲进一步发展并扩大其服务范围。



一年时间,Made.com情况急转直下


只是令Made.com没想到的是,上市竟是它下坡路的起点。


在完成IPO的当天,Made.com被曝出股价立即下跌了7%。


一位知情人士称,伦敦股市竞争极其激烈,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流动性非常重要。鉴于Made.com的规模较小,美国和欧洲的大型对冲基金都没有参与入股。



2022年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和通胀压力的双重影响,Made.com的亏损持续扩大,从1010万英镑增长到3530万英镑。


2022年9月24日,Made.com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受成本上升、供应链紧张、消费者信心下降以及商品打折的影响,该公司计划裁员并考虑出售。


虽然Made.com没有宣布具体的裁员人数,但据英媒当时披露,该数字接近200人,占公司总员工的三分之一。



该公司在声明中指出,经济放缓、通货膨胀导致消费者支出和信心下降,以及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和供应链不稳定,是公司裁员的根本原因。


具体解释来看,通胀压力让不少英国消费者放弃购买设计师家具,俄乌战争更导致海运成本飙升,运力紧张,库存不能无法及时补充。


需求下降意味着收入下降,运费提高导致运营成本上升,两者不断挤压着Made.com的利润空间。


Made.com表示,由于这些状况的持续时间和恶化程度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不得不打折销售商品,因此影响了净收益。


经过一个月的谈判,情况似乎变得更加棘手。


2022年10月25日,Made.com宣布与潜在买家谈判失败,并警告称如果在现金耗尽之前无法筹集到资金,它将“采取适当措施为债权人保留价值”。


第二天(10月26日),该公司向伦敦证交所提交最新报告,宣布它的子公司Made Design Ltd (MDL)已“暂停新客户订单”



报告写道:“鉴于MDL在任何进一步的融资需求上都依赖于Made.com,并且为了为其债权人保留价值,MDL董事会已决定暂停新的客户订单。这一决定仍在审查中,我们将适时进一步宣布。根据这一决定,Made董事会将继续寻求为其债权人和股东保留价值。”


当天下午,Made.com网站意外瘫痪。网站首页写道:“我们正在进行重要更新,以改善您的购物体验。”



现在你打开Made.com官网,就会看到一行字:“对不起,我们现在无法接受任何新订单。”



英伦投资客写在最后


虽然Made.com因为谈判和融资失败已进入破产程序,但需要肯定的是,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本身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因为体量太小、资金储备不够,扛不过这波突如其来的通胀和供应链问题。


事实上,据英媒总结,认可并有意收购Made.com的潜在买家还有很多,既包括英国本土百货公司Frasers和John Lewis、私人股本运营商Alteri、床上用品零售商Dunelm等,也包括欧洲家具零售商等,只是收购价格还需要进一步洽谈。


至于Made.com的未来究竟如何,我们还会持续关注。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