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大王陨落,曾年入30亿,今负债4亿,豪言壮语,绝不逃亡!”

这个消息确实令人唏嘘。提到“服装大王”,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以“雅戈尔”闻名的李如成先生。不过,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年入30亿”和“倒欠4个亿”,以及“我不跑路”的表态,更符合近期引发关注的"七匹狼创始人王均瑶"及其家族企业的困境。
以下是关于这个情况的一些关键点:
1. "曾经的辉煌":王均瑶创立的七匹狼(Swallow Wolf)是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曾以“狼文化”和营销策略著称,销售额曾达到数百亿人民币,王均瑶本人也确实有过年入数十亿的传闻或实际收入水平。 2. "当前的困境": "债务危机":近年来,七匹狼及其关联公司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根据公开信息,涉及金额可能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扩张过快、投资失利(如商业地产项目)、以及宏观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 "司法风险":公司及其高管,包括王均瑶的儿子王均金等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已被刑事拘留。这给公司运营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市场下滑":传统服装行业面临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加剧、消费习惯变化等挑战,七匹狼的市场份额和业绩也受到影响

相关内容:

上世纪九十年代,周华健那句“庄重一身,吉祥一生”的广告词响彻大街小巷,温州庄吉西服成了国人心中高端服饰的代名词。

然而,这个曾年产值30亿、门店遍布全国的“服装大王”,却在2023年宣告二次破产重整。

它的创始人郑元忠,从农村少年到亿万富豪,再到背负百亿债务的“破产者”,最后他跑路了吗?

从电器到服装

1952年,郑元忠出生在温州乐清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后,他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打隧道、修铁路,攒下了一点积蓄。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元忠发现开关生意利润惊人,几条铜片加胶膜就能卖出高价,而当时普通人月工资不过十几元。他果断拉上朋友合伙,甚至冒险从民间收购银元提炼白银。

凭借低价优质的产品,郑元忠很快成了柳市镇的“电器大王”,盖起三层洋楼,买了全镇第一辆摩托车,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然而,命运在1982年急转直下,全国严打经济犯罪,温州“八大王”成为重点整治对象。郑元忠被通缉,逃亡21个月后被捕入狱,186天的牢狱生活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看清了政策风向。

出狱后,郑元忠顶着压力创办乐清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靠生产开关东山再起。

到了1992年,他的工厂年产值已破百万,但这位“电器大王”却突然宣布:我要去上大学!

40岁的郑元忠走进温州大学课堂,白天学国际贸易,晚上琢磨企业转型。

两年后,他拉上老师周德文,创立了服装品牌“威丽斯”(后更名庄吉)。

彼时,中国西装市场被低端产品充斥,庄吉却瞄准高端定制,一套西服定价数千元,相当于普通人半年工资。

同行嗤笑他“异想天开”,但郑元忠坚信:“穿庄吉的人,要的就是身份感。”

西装界的“国货之光”

1996年,郑元忠温州服装界名人陈敏加盟,将品牌理念定为“庄重一身,吉祥一生”,并斥巨资请周华健代言。

广告在央视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庄吉迅速打开全国市场,大连一家商场曾创下日销187套西服的纪录,代理商们扛着现金在工厂门口排队等货。

到2007年,庄吉集团税后利润突破1.2亿元,门店超400家,成了温州民营企业的标杆。

郑元忠的办公室挂满奖章:“中国服装十大影响力品牌”“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他常对员工说:“我们要做百年品牌。”

但谁也想不到,这个誓言会在十年后沦为泡影。

坠落

2003年,服装业竞争加剧,利润下滑,郑元忠决定多元化发展,他先投资房地产,建起10万平米的购物中心,转手赚了快钱;接着进军云南矿业,拿下两千平方公里有色金属开采权;物流、发电、金融,庄吉旗下子公司一度多达18家。

真正的致命一击来自造船业。

2006年,全球航运市场火爆,郑元忠算了一笔账:“造一艘船赚的钱,抵得上服装厂全年利润。”他收购三家船企,成立浙江庄吉船业,接下了香港公司的两艘8.2万吨散货船订单。

为筹措资金,他将尚未建成的船抵押给银行,贷款12亿元。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航运业一夜入冬。

香港客户宁可支付违约金也要弃单,银行抽贷,船厂资金链断裂。

庄吉集团背上300亿债务,6家子公司破产,5000名员工面临失业,郑元忠召开员工大会,红着眼眶承诺:“不跑路、不自杀,钱一定慢慢还。”

2014年,山东如意集团以1.28亿元收购庄吉51%股权,试图挽救这个老牌服装企业。

最初几年,庄吉年营收一度重回10亿元,但消费升级浪潮中,高端西装市场萎缩,庄吉的设计和渠道却停滞不前。

到2022年,工厂陆续停工,二次破产重整的消息传出时,连温州本地年轻人都已不知“庄吉”为何物。

郑元忠的办公桌上至今摆着一张老照片:周华健穿着庄吉西服,笑容灿烂。

他曾说:“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让中国男人穿上了体面的西装。”

可惜,当企业沉迷于“赚快钱”的狂欢时,那份打造“百年品牌”的初心早已被遗忘。

结语

庄吉的陨落并非孤例,格力做手机、娃哈哈卖童装,无数企业倒在了多元化路上。郑元忠的老友、经济学者马津龙感叹:“如果他专注做服装,庄吉本不至如此。”

但换个角度看,郑元忠的冒险精神正是温州商人的缩影,他们敢闯敢拼,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创造奇迹,却也容易在时代转向时跌落神坛。

云南白药跨界牙膏成功的案例证明:多元化本身无错,关键要守住核心竞争力。

如今的郑元忠已年过七旬,仍在为偿还债务奔波,有人问他是否后悔,他摇头:“人活着就要拼,生意可以重来。”这句话,或许是对那个激荡年代最倔强的注解。

你有穿过庄吉的西装吗?对于这个消失的品牌会感到惋惜吗?

参考资料

央视《对话》栏目:金秋的约会:解放思想

浙商杂志:《温州知名服装企业庄吉“再破产”,多位浙商意欲出手挽救》

南方人物周刊:《郑元忠 「大王」落幕》

新零售:《又一知名男装宣布破产,曾年入20亿》

侃见财经:《突然宣布:破产!温州神秘富豪彻底败了,号称“服装大王”》

南方都市报:《从牢狱里冲出的温州模式》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