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品牌伯希和风波,名称争议引关注,客服澄清与劫走敦煌文物者无关并承诺反馈至相关部门

伯希和(Pereire)这个名字确实与敦煌文物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这解释了为什么在敦煌文化圈和关注中国文化遗产的人群中,这个品牌会引发争议和讨论。
以下是关于这个情况的一些关键点:
1. "伯希和的身份":让·保罗·阿芒德·伯希和(Paul Pelliot)是一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探险家和学者。他于1900年与王圆箓道士一同进入莫高窟(敦煌),并从王圆箓手中获得了大量敦煌文献(包括著名的《敦煌遗书》),这些文献后来大多被带到法国,藏于巴黎的国立亚洲学会图书馆(Bibliothèque de l'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Chinoises)。
2. "“劫走”的争议性表述":虽然伯希和是学者,他的行为在当时是符合国际探险考古惯例的(尽管这些惯例在今天看来可能带有殖民色彩),并且他对敦煌文献进行了重要的整理和研究,但他从王圆箓手中获取这些文献的方式,确实被许多中国人视为对国家文化遗产的掠夺。因此,称他为“劫走敦煌文物者”虽然可能不完全准确(他更多的是“获取”或“购买”),但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公众对于那段历史复杂情感的表达,即对文化遗产流失海外的不满。
3. "户外品牌“伯希和”的走红"

相关内容:

日前,户外运动品牌“PELLIOT伯希和”在社交平台走红。南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有不少网友发帖“谴责”,“该品牌的创立是为了纪念法国探险家保罗·伯希和,而此人劫走了敦煌大量文物”。也有相关截图显示,一名称为“PELLIOT伯希和”的公众号曾在多年前以此作为宣传,目前相关内容已不可查。

面对上述质疑,4月25日,“PELLIOT伯希和”官方客服人员向南都记者否认道:“我们品牌跟法国人伯希和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其未对相关宣传推文图片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在藏经洞中选取文物。

被指“系为纪念劫走敦煌文物者”

南都记者查阅发现,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敦煌市文化馆此前发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外国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到敦煌肆意盗窃文物,非法窃取中国文化遗址的物品,造成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敦煌藏经洞先后被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美国人华尔纳等“强盗”劫去文物和破坏。

1908年,法国人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来到敦煌密室,翻阅了三个星期,用500两银子换取了大约7000件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绘画品,于1909年11月运达巴黎。保罗·伯希和劫走的写卷部分入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艺术品部分最初入藏卢浮宫美术馆,后来陆续收藏进吉美博物馆。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陆续有不少网友发帖质疑“PELLIOT伯希和”的品牌名字,“连英文都和伯希和这人的名字一样,居心何在”“国产品牌纪念文物强盗吗”“这个人从敦煌带走了多少文物啊,用他的名字做品牌名不膈应吗”。

在网络曝光的一张截图显示,2015年4月1日,一个名称为“PELLIOT伯希和”的公众号发文介绍品牌诞生的故事。其中写道,“1878年,一个名叫保罗·伯希和的男婴出生于法国巴黎。1908年,他前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买大批敦煌文物,带回法国。1991年,为了纪念并传承其伟大的户外探险精神而创立了PELLIOT(伯希和)品牌。”

不过,4月25日,南都记者已检索不到名为“PELLIOT伯希和”的公众号或服务号,户外品牌“PELLIOT伯希和”的官网及多个官方公众号、服务号,也检索不到前述文章相关内容。

客服否认品牌与法国探险家有关

至于该品牌的起源及介绍,官网信息如今显示为,“‘PELLIOT伯希和’的品牌定位是中国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品牌。源于‘伯牙抚琴,高山流水’这则故事,品牌注重人和城市与自然的链接,倡导回归自然,共赴山海之约。”

“PELLIOT伯希和”官网。

针对这些争议和质疑,4月25日,“PELLIOT伯希和”官方客服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可以明确地说,我们品牌跟法国人伯希和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相关问题会反馈至相关部门。”但该客服未对相关宣传推文图片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公开资料显示,“PELLIOT伯希和”所属企业为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通州区。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24日,注册资本6732.1万,登记机关为安徽省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帐篷、睡袋、登山器材、防寒服装、鞋帽、羽绒及羽绒制品等。

南都记者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悉,该公司2020年3月生产的一批次冲锋衣抽检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表面抗湿性(洗后)”。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