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深沪镇内衣产业突围与新生的文章,探讨其面临的挑战、采取的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深沪镇内衣产业的突围与新生:传统品牌在变革浪潮中的转型升级"
深沪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是中国乃至全球闻名的“内衣之乡”。这里曾是中国内衣产业的一面旗帜,诞生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内衣品牌,一度以“深沪模式”——即“家庭作坊起步、产业集群发展、品牌自主崛起”的特点,引领着行业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升级、渠道变革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冲击,曾经辉煌的深沪内衣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实现新生,成为摆在深沪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昔日辉煌与面临困境:挑战与压力并存"
"辉煌历史:" 深沪镇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庞大的产业工人基础以及敢闯敢试的企业家精神,成功构建了一个覆盖设计、生产、销售、物流的完整内衣制造体系。众多知名品牌从这里走出,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深沪一度成为全球内衣产业的重要制造中心。
"当前困境:"
"市场竞争白热化:" 国内外竞争对手众多,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频发,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消费
相关内容:




如今,深沪镇内衣产业的集聚效应早已闻名业界。在不足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超500家内衣生产企业及配套厂商,形成了从纱线织造、面料印染、辅料生产成衣制造到包装的完整产业链。 “有一次,一个外国客商来洽谈,第二天他要走的时候,我们就把样品打版出来让他带走。”黄河服装织造公司负责人黄荣河说,从工厂出发到任意一道工序的配套企业,大概只需要10分钟。 完善的产业链大大提高了深沪内衣的效益,也成为外国客商青睐深沪内衣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条短裤走天下”是深沪“外贸型”内衣产业的生动写照,但也在国际贸易变局中“首当其冲”。 面对挑战,深沪镇党委、政府迅速启动市场多元化战略,打出了一套精准的“组合拳”。
4月份,深沪镇—泰国泉州晋江联合总会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活动举行。活动中,深沪商会、深沪小吃公会与泰国泉州晋江联合总会结对共建并签署意向合作协议,双方互赠纪念品。 今后,深沪商会、深沪小吃公会将与泰国泉州晋江联合总会相互提供经贸、文化信息资源,投资、商务、旅游项目资源,积极促成合作意向。

5月初,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举行。深沪镇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组织超40家深沪内衣企业组团参展,携带精心准备的产品,全力开拓新兴市场。其中,长泰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更是与印度客商现场签下订单。 5月底,晋江深沪商会与陈埭商会举行产能对接活动,“中国内衣名镇”和“中国鞋都”签署战略合作和产能对接协议,共同推动两镇产业发展,开启产业融合新篇章。

日前,深沪镇组建十余人的招商考察团赴深圳、广州、中山、珠海等地开展考察招商活动。

此次考察交流为深沪内衣产业升级提供了清晰路径:借力大湾区设计资源突破创新短板,依托跨境电商开拓全球市场,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活动中,深沪镇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签订共建协议;晋江市嘉利服装织造有限公司与陌上(深圳)供应链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晋江市深沪商会与设界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接下来,深圳内衣行业协会计划组织20多家电商、采购商到深沪开展产能对接活动。 一场场活动的接连开展,为深沪镇内衣企业“多条腿走路”搭建了更多平台。


走进长泰服装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泰服装”)打造的全省首家内衣5G智慧工厂,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忙碌运转,通过墙上的5G智能看板,可以清晰地看到产量、订单信息、机台信息等情况。

长泰服装成立于1998年,专注于内衣、内裤、T恤、背心等产品的生产。 数字化改造让长泰服装以数智技术释放新质生产力,并力创数智化转型标杆企业,实现从一根纱线到一件内衣成品的实时状态透明化。 传统制造业在数智转型的同时,更要注重向“新”向“绿”发展。

来到通亿(泉州)轻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亿公司”),也许你会颠覆对传统染整企业的印象。这里没有刺鼻的化学气味,也看不见污水横流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的低噪声。这家位于深沪镇的纺织染整企业,正以科技与环保的双重突破,重新定义传统产业的发展边界。 “公司是2006年投产的,成立之初我们的定位就是要绿色、环保。”通亿公司总经理李振卓介绍,通亿在2007年就通过了OEKO-TEXR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认证,这是公司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一张“通行证”。 为了更好地向“新”向“绿”发展,通亿公司成立了技术中心,设有技术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信息中心,注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此外,通亿公司从源头开始把关,严格筛选绿色环保的原材料,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规范管理,同时不断加大科研、创新和环保投入。 据介绍,通亿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绿色供应链企业、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荣誉称号。 长泰服装和通亿公司是深沪镇数改智转深入推进的缩影。 数据显示,2024年,深沪镇策划生成13个数智转型项目,总投资超18亿元,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完成2.66亿元,并推动泉州师范学院、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校企合作项目落地。 今年上半年,深沪镇再新增2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37家。 深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围绕“数智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方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可持续化迈进。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力争将深沪镇打造成为内衣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制造的标杆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中国内衣名镇”的科技含量、创新含量,为深沪镇内衣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底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进深沪镇沃伦服饰智能化车间,53台自动织袜机24小时运转着,这套智能化设备不仅可以自动排单,机台实时情况还能在车间的大屏幕上一览无余。

在深沪镇黄河服装织造公司的展厅,货架上不仅有传统的内裤,还有设计时尚的瑜伽服和泳装。 内衣产业的成功,为深沪镇延伸产业链提供了底气,这种多品类经营模式正在深沪镇形成潮流。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作为运动及户外功能性产品创新研发企业,万兴隆带来了一系列功能户外及环保产品,吸引新老客户关注。“效果非常好,人流量大,主动上门交流的客户很多。”万兴隆面料设计师吴志辉说。 展会上,万兴隆推出的骄阳防晒系列产品成为一大亮点。该系列产品以360°夏季冰壳、冰芯纱及云朵纱为主,带来卓越的防晒性能和舒适的穿着体验,重新定义了夏日防晒的标准。骄阳防晒系列产品采用先进的原纱防晒技术,其防晒指数UPF值高达100+。 2024年,CCTV-13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入伏之后”走进万兴隆车间,聚焦防晒服原料。 “夏日经济”让防晒服面料订单不断,康雅鞋服有限公司则将目光瞄准“冰雪市场”。 康雅鞋服旗下品牌菲比小象自主研发设计的滑雪羽绒服备受消费者青睐。继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热度不减,康雅滑雪羽绒服订单持续火爆;2024年冬季,广西“小砂糖橘”在哈尔滨旅游的视频火了,“小砂糖橘”身穿的滑雪羽绒服正是菲比小象。 “单一品类风险大,多元化才能抗波动。”一企业负责人表示,产业链的延伸为内衣产业本身注入新活力,也将推动产业生态的优化,让纺织产业“多点开花、多点结果”。

六源年增产2500万米高档织物面料技改项目将建设高档织物面料精品生产车间,引进节能型设备及配套设施,当前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金耐斯年产内衣裤2000万件项目已竣工投产,并与第三方开展数字化改造布局;嘉维年产内衣8000万件项目正火热施工中…… 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逐步落地,不仅为深沪镇内衣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进一步巩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企业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满足市场对高端化、功能化纺织品的需求。同时,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制造再到数字化服务,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此外,随着新厂房、研发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建成投用,将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会聚于此,为深沪镇打造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传统产业的新生密码,从拓市场的勇闯新路到强创新的科技赋能,从延链条的多元突破到优服务的精准助力,深沪镇内衣产业的突围之路,勾勒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来源| 晋江经济报、深沪镇企业发展服务科 编辑| 李永 强、林少旎 初审| 林少鑫 审核| 吴连坛、李清泉 往期推荐: 超燃!第五届深沪镇“红星杯”U20男子青年篮球赛圆满收官
非遗南音“深入社区 传承普及”公益惠民展演活动走进深沪镇 红色基因代代传 党的故事我来讲——深沪镇举办青少年党史学习月主题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