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数亿的秘密,家喻户晓老品牌如何仅靠“空壳”营销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说法“年入数亿,这些家喻户晓的老品牌,全靠卖‘空壳’赚钱”是一种比较夸张甚至带有贬义的描述,可能不太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 "“老品牌”的价值来源": "品牌声誉和信任":老品牌通常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消费者的信任。这种无形资产是品牌的核心价值之一,消费者愿意为“可靠”、“值得信赖”的品牌支付溢价。 "产品质量和工艺":很多老品牌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独特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精湛的工艺,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市场认知度和用户习惯":家喻户晓意味着品牌有很高的市场认知度,很多消费者形成了购买习惯,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 "知识产权":品牌名称、商标、专利技术等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 "渠道网络":老品牌往往拥有成熟和广泛的销售渠道。
2. "“卖‘空壳’赚钱”的解读": "字面意思":如果理解为品牌本身没有任何实际产品、技术或服务,只是空有名称和形象,靠收租或虚假宣传赚钱,这在合法经营的品牌中是极少见的,也是不成立的。品牌需要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维持生存和发展。 "引申义(可能指的)

相关内容:

各个商场里和各个卫视的广告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葛优说:“南极人不怕冷”,赵本山说:“北极绒,地球人都知道”,这些品牌甚至请到了许多大牌明星代言,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品牌”。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几个品牌不过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他们早就停止了自己生产产品,也放弃了销售业务,转型成专心卖吊牌的商家后,靠品牌授权年入数亿。

有句话叫“万物皆可南极人”,南极人可以说是这些商家里吊牌卖得最广最多的一个了。最初,南极人是一家生产和销售保暖内衣的公司,但由于内衣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款式老化单一,许多老品牌只剩下了高知名度,收入则大大下降了。2008年,处于收入困境的南极人创始人张玉祥下决心砍掉了公司的销售和生产部门,开始做起了品牌授权业务。2010年,南极人将自己正式更名为了“南极电商”,吊牌业务越做越大,保暖内衣、床上用品、服装、家电,甚至保健品,许许多多产品都被贴上了南极人的标签,仅2020年前三个季度,这些“吊牌”就给南极人带来了将近10亿元的收入。

不过,“吊牌模式”的开创者,其实是恒源祥这个品牌。“恒源祥,羊羊羊”,1927年创立以来,这家企业靠做羊毛、羊绒类产品成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百年品牌。但是,从1991年起,他却开始尝试做起了品牌授权业务,渐渐砍掉了自己的生产线,把保暖内衣、羊毛衫等一系列产品都授权给了别的企业。目前,恒源祥的授权厂商已经超过了100家,而且公司8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品牌授权,几乎没有自行生产了,因此,恒源祥也被媒体称为“吊牌狂魔”。

除了国内的内衣品牌,来自荷兰的电器品牌飞利浦在中国也渐渐走上了恒源祥的道路。受到企业自身战略转型的影响,飞利浦将中国市场的手机、电视、照明、空调等业务全都授权给了中国企业生产,自己仅在个人护理、剃须刀和电饭煲等领域保持着自主经营。借着飞利浦的名气,这些贴牌产品在国内也卖得很好,而且给飞利浦公司带去了很多收入。

虽说靠品牌授权赚钱没什么值得诟病的,但在名气带来的利益诱惑下,这些品牌却渐渐迷失了自我。据说,一家企业想要拿到恒源祥的授权,不仅要交100万元左右的保证金,还得提交产品的质检合格证。不过,这些质检合格证在淘宝上花100元就能买到,而且品牌方在拿到保证金以后根本不会在意质检问题。因此,恒源祥、南极人、飞利浦这些公司在授权产品上根本没有建立严格品质控制流程。

一套90多块的床上四件套,在贴上了恒源祥的标签之后,往往可以卖到200多元。贴上“吊牌”后,许多产品便彻底和假冒伪劣脱了钩,可是,质量不过关却不是一张吊牌就能解决的事情,最终的受害者只会是消费者。

如今,这几家品牌也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举报,如果他们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相信在“卖吊牌”这条路上终究走不远。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