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上的信息,您提到的网红蛋糕品牌“贝思客”(Besiker)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这可能与之前的负面新闻有关。但“跑路”这个词可能有些夸张,具体情况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来解释。
以下是一些关于贝思客近期情况的要点:
1. "负面舆情和产品问题":近期,贝思客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如蛋糕发霉、口感差等)以及售后服务不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的负面讨论和投诉,导致品牌声誉受损。
2. "唐嫣解约":在负面舆情发酵后,唐嫣方面宣布与贝思客解除合作关系,并公开表示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关切。这表明品牌确实面临严重的公关危机。
3. "运营状况不明":关于贝思客是否“跑路”,即公司停止运营、无法联系或突然消失,目前没有确凿的官方公告或广泛报道证实这一点。更准确的描述可能是:
"供应链或门店问题":可能存在部分门店关闭、无法供货、线上订单无法处理等情况。
"资金链问题":严重的负面事件可能导致公司面临经营困难,甚至资金链紧张。
"寻求重组或转型":公司可能正在尝试进行内部调整,以应对危机。
4. "信息来源":“跑路”的说法更多源于消费者和媒体的猜测以及部分负面信息传播,未必是事实。需要关注是否有官方
相关内容:
记者 | 卢奕贝
编辑 | 昝慧昉
网红蛋糕品牌贝思客曾因女星唐嫣代言而引起关注,不过它最近好像突然凉了。
12月3日,#网红蛋糕品牌“贝思客”被曝经营异常#、#贝思客疑似倒闭#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近两个月来,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全国多地陆续有消费者投诉,称贝思客出现蛋糕无法配送、订单被取消等异常现象。
成立于2013年的贝思客曾经是备受瞩目的互联网蛋糕品牌。官网显示,贝思客在包括苏州、无锡、常州等14个城市运营分公司。
贝思客的前身为上海手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起推出蛋糕品牌,同年还建成了独立自有的配送物流体系,并启用了线上订购系统。此后,贝思客逐渐形成了顾客通过电商、app、官网下单,然后贝思客直接冷链送到家的售卖模式,整个环节并不涉及实体店。
彼时,这样的蛋糕商业模式尚处于成长期,规模出现的贝思客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2013年贝思客拿到嘉定区国投和经纬创始的200万美元风投,2014年又获得了赛富亚洲1000万美元投资。拿到投资后,贝思客在多个城市扩张,曾对外宣称要打造一个全国性的“烘焙王国”。
到2016年,贝思客的实际经营主体、“上海手乐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手乐电商”)登陆新三板挂牌交易,被业内称为“烘焙O2O第一股”。到2017年,手乐电商斥资2100万元与明星唐嫣签订了代言协议,合同期两年。
从财报数据上看,贝思客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处于良性上升的状态。
2015年到2019年,手乐电商的年营收分别为1.2亿元、1.8亿元、2.1亿元、2.3亿元、2.3亿元;归属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998万元、-7229万元、1122万元、241万元、1620万元。
不过到2018年中旬,情况出现了变化。
当时,手乐电商曾与A股上市公司麦趣尔签订收购协议,后者计划收购其40.63%的股权,收购溢价一度达到616.22%,但这项交易最终因为溢价过高而告吹。到2019年9月,手乐电商宣布,因根据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需要,提高公司经营决策效率及降低运营成本,公司将终止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今年的疫情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手乐电商完成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下滑3.3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3万元,同比下降26.98%。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分别向上海银行以及上海农商银行申请了总计9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且全部由贝思客创始人吴滋峰等个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100万贷款金额于今年9月29日已经到期。
近期,手乐电商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主办券商光大证券发布了关于手乐电商的风险提示性公告,表示手乐电商及其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公司实际控制人被出具限制消费令等新增风险事项。
目前,除多地出现订单异常现象外,据《钱江晚报》报道,贝思客包括杭州在内的多处办公地点已人去楼空。其下属员工出现被拖欠工资现象,销售人员手里还囤积了大量代金卡。
面对诸多质疑之下,12月2日晚间,贝思客在其官网中发布公告称:受疫情及新三板退市影响,贝思客遭遇了成立7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11月中旬以来,由于公司管理决策层的更替调整以及历时七年的供应链在疫情后需要升级,导致短期内用户下单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公告还宣称,近期贝思客已完成了管理决策层的人员交替,生产线供应链也逐步完成升级,计划于12月5日陆续恢复各地蛋糕的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