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银”热潮持续,购买需谨慎!揭秘避坑攻略

“金包银”(Gold-plated Silver)作为一种常见的贵金属饰品,确实因其外观亮丽、价格相对亲民而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但它和纯金、纯银、K金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是否“能放心买”,关键在于你"期望什么"以及"如何购买"。
"一、“金包银”到底是什么?"
“金包银”通常指的是在纯银(通常是S925,即含银量92.5%)的基底上,通过电镀或其他工艺包裹一层薄薄的金(通常是黄金,如Au999)。
"优点:" "外观:" 金色部分光泽好,看起来比较高档。 "价格:" 相较于纯金或足金,价格更低,性价比高。 "佩戴:" 纯银的基底对皮肤相对友好。 "缺点:" "金层薄:" 金层非常薄,容易磨损、刮花,甚至在长期接触汗液、化学品后逐渐脱落。 "不耐造:" 不适合剧烈运动或做家务时佩戴,也容易在碰撞中损坏。 "纯度问题:" 金层和银基的纯度可能不如宣传的那么高。 "保值性差:" 由于不是纯金,其回收价格主要取决于剩余的金和银的重量,远低于

相关内容:

近来,售价远低于足金产品的“金包银”饰品走红。然而,有消费者反映,从含金量低到虚假宣传,目前“金包银”饰品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金包银”能放心“入”吗?消费者该如何避坑?

“金包银”走红

在我国重要黄金珠宝集散地——深圳水贝市场,仅水贝一路和贝丽北路两条街,就有十数家门头带着“金包银”字样的店铺,有的面积达百余平方米。晚上8点多,仍陆续有人前来拿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金包银’类商品大规模进入市场,这从我们的检测需求大幅增加可以得到印证。”珠宝玉石首饰国检集团(NGTC)品牌建设与市场部负责人孟晓珺等业内人士说。

一般来说,“金包银”饰品指的是在银质基底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黄金,从外观看与足金饰品一样。值得注意的是,“金包银”名称本身并不符合权威机构对“包金”工艺的界定,而是商家对此类商品的通俗叫法。

北京一家店铺售卖的“金包银”手镯。任军摄(新华社)

“不掉色不露白”“外观和足金没有任何区别”“不剪开谁也不知道”……在某个粉丝量过万的“金包银”网店,价格不到千元的莫比乌斯手镯、碎冰冰四叶草手链、八宝罗盘等热门产品累计销量超过千件。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大品牌金店对“金包银”较为排斥。“品牌金店基本不碰‘金包银’,一般是小厂在做。”水贝市场从事黄金制品零售的店主刘先生说。

存在缺金、虚假宣传风险

“金包银”产品实际金重难检测,“缺金”问题较为突出,消费者购买犹如“开盲盒”。

去年11月,国家首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深圳实验室从不同渠道收集了17件“金包银”首饰样品进行破坏性检测,结果显示,金银分离后,有14件样品实际的含金量都少于其宣称的数值。偏差最大的一款,产品对外标称有0.96克金,但分离后金重只有0.19克。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检测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中标注了金重,但实际上为商家自称的克重,检测机构并不能在无损的情况下进行验证。

在深圳市金质金银珠宝检验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检测确定一款首饰的金重。新华社发

地方监管出手,市场仍待规范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不少消费者反馈“金包银”产品在佩戴较短时间后出现金层脱落的现象。有的消费者购买“金包银”手镯半年后想要以旧换新,却发现商家已关门跑路。

如今不少“金包银”产品的生产,是将具有首饰形状的银胚电解清洗后,放入金水中镀上金层。

“金包银”产品大规模流行后,深圳、广州两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发布行政告知书,对采用电镀等方法将金覆盖层镀到银饰品上的镀金银首饰的名称、标签标识、印记、检测证书等进行规范。两地均明确,此类产品的名称应为“镀金银”。除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固定包在银饰品外,不得称为“金包银”。

“除了产品标识,这类产品的生产标准也应更加明确,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抽检。”深圳市龙岗区珠宝行业协会秘书长石妍说。

此外,由于部分“金包银”网店开业时间较短,店铺信誉积分不高,消费者下单时尤其需擦亮眼睛,警惕低价陷阱。

转自/新华社

来源: 经济日报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