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商务女装质检不合格遭43万罚款,品牌面临多重困境挑战”

我们来梳理一下关于LILY商务女装因质检不合格被罚款43万元的事件,并探讨其可能面临的“其他烦恼”。
"事件核心:质检不合格,罚款43万元"
"事件背景:" 根据公开信息,LILY(丽人丽妆)的部分商务女装产品被市场监管部门抽查,发现存在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具体不合格项目可能涉及纤维成分、pH值、甲醛含量等方面(具体细节需查阅官方通报)。 "处罚结果:" 相关监管部门对LILY处以43万元的罚款。 "事件意义:" "合规风险:" 这表明LILY在产品质量控制环节存在疏漏,未能完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品牌声誉:" 对于主打“商务”、“品质”形象的LILY来说,质检不合格是对其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的一次打击。 "监管压力:" 也显示了市场监管部门对服装产品质量的重视,以及对企业合规经营的严格要求。
"LILY可能面临的“其他烦恼”"
除了直接的43万元罚款和短期内的声誉影响,这次事件可能给LILY带来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烦恼”:
1. "消费者信任危机与品牌形象损害:" "直接损失:" 顾客可能会因为担心产品质量而减少购买,甚至转向竞争对手。 "口碑传播:" 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上,负面

相关内容:

界面新闻记者 | 朱咏玲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日前,商务女装品牌LILY所属的上海丝绸集团品牌发展有限公司因两项产品质检不合格被没收、罚款总计近48万元。

据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在质量检测中,LILY一款皮短裤撕裂力(皮革)和摩擦色牢度(皮革)两个项目未达标,另一款皮衣外套的撕裂力(皮革)项目未达标,综合判定均为不合格。

两款产品的吊牌价分别为1499元和3999元,且吊牌上印有“等级:合格品”,LILY关联公司因此被判“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没收违法所得3.9万余元,罚款43.6万余元。

界面时尚联系LILY就此事寻求回应,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天眼查信息显示,LILY母公司自2012年来共获得9次行政处罚,处罚事由均为销售不合格产品。但此前的罚没款均不过3万元,不及此次罚没金额的十分之一。

服装品牌因质量检测不合格被罚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不会对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造成即时且显著的影响。相比起官方的行政处罚,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直接感知更能影响其购买决策。但就LILY近年来的表现来看,很难说此次处罚不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创立于2002年的LILY据称是国内首个开创“商务时装”定位的女装品牌,主要定位在千元以内的价格带,覆盖了在大众市场中占比不小的职业女性群体。官网显示,LILY在中国270个城市开设了700多家店铺。得益于广泛铺设的销售渠道,LILY在国内市场积累了不错的品牌认知度。

但LILY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中的位置则显得有些尴尬。很大一个原因是,在女装领域主打“商务时装”这一细分概念,多少显得有些过时。

与本世纪初的社会风潮相比,职业女性在如今已不再是稀罕身份,这一群体也无需通过时刻穿着商务装来强调自身的职业属性,商务女装和日常服饰的界限变得模糊。

LILY并非没意识到这一点,其在2019年启动品牌升级,不再将商务时装局限在传统职业和办公室场景内,转而面向新时代更多元的职场女性。

LILY在宣布转型后的两年内动作频频,包括亮相纽约时装周、两度登陆上海时装周开幕秀、在重点城市开设快闪店、与SHUSHU/TONG合作推出首个中国设计师联名系列等。

但品牌转型传导到产品层面的效果并不显著,在与伊芙丽等同类品牌的竞争中,LILY依然拿不出具有强劲优势的设计和质量,而其上新速度和定价也打不过快时尚。

尽管LILY未曾公开其业绩表现,但从电商大促榜单及品牌营销动态来看,LILY近年来发展疲软。

在近几年的天猫618和双十一榜单中,难见LILY的身影。在天下网商发布的2023年天猫618女装榜单中,LILY依旧未挤进前十,而与其价位相当的伊芙丽和ONLY分别占据了第四和第六名,价位更高但同样面向职业女性的MO&CO、COS、edition等品牌也在榜上。

比起2019年转型时的高调,LILY近两年来鲜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官网显示,LILY在2022年还官宣了西装代言人周雨彤和品牌全球代言人宋茜,推出与设计师品牌IMMI的合作系列,但2023年来尚未有品牌新闻和活动。

另一个侧面印证是,天眼查信息显示,LILY母公司的参保人数量从2019年的401人降至2022年的179人。前述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微观地揭示出LILY的经营状况:LILY被罚的两款产品在2021年8月上架,但81条皮短裤实际售出32条,188件皮衣外套仅售出44件,超半数沦为积压库存。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