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时光,老苏州怀旧之旅——探寻四大丝织厂的百年传承

“老苏州怀旧四大丝织厂”通常指的是苏州历史上曾经辉煌,并且在苏州丝绸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四大国营丝织厂"。它们见证了苏州丝绸工业的鼎盛时期,也承载了许多老苏州人的集体记忆。
这四大厂一般指的是:
1. "苏州丝绸厂 (Suzhou Silk Mill)": 这是四大厂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名气也最响亮的一家。它曾是全国最大的丝绸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以生产各种高档丝绸织物闻名,如真丝双宫绸、塔夫绸、织锦缎等,曾为国内外高级服装、装饰品提供面料。 是苏州丝绸产业的一面旗帜,代表了苏州丝绸的最高水平。
2. "第二丝绸厂 (Suzhou No. 2 Silk Mill)": 也称为“二丝厂”,同样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 以生产仿真丝、化纤交织等织物有一定特色,产品覆盖国内外市场。 在丝绸品种和技术创新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3. "第三丝绸厂 (Suzhou No. 3 Silk Mill)": 也称为“三丝厂”,同样在丝绸行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能更侧重于某些特定品种的生产,如装饰绸、工业用丝等。 为苏州的丝绸

相关内容:

an style="letter-spacing: 1px;">前几天跟吴文化学者姑苏春一起谈起苏州曾经的四大绸厂,他们是人民路的东吴丝织厂,仓街的振亚丝织厂和西北街的光明丝织厂和新苏丝织厂。苏州丝绸业企业大都集中在姑苏区东半部,即原来的平江区范围内。其中四大丝织厂均在人民路以西。如振亚丝织厂在仓街,光明丝织厂,新苏丝织厂在西北街,东吴丝织厂在人民路以东,东至皮市,南至因果巷。全厂职工多时达四,五千人。

苏州历史上素有万户机声,日出万绸的说法。丝绸产量,丝织业工人在苏州工业中占有很比例,还一度成立了丝绸局,许多名牌丝绸出口海外,远销五大洲六大洋,丝绸品种丰富,有古香缎,织锦缎,克利缎,富春纺,电力纺,双绉,乔绮,凌罗,还有印花丝绸,后来国有企业改制了,苏州丝绸行业都陆续转移到吴江盛泽了。

苏州当年的四大丝织厂厂内有准备车间,力织车间,经纬车间,成品车间,金工车间,力织车间织机有素机,花机,喷丝织机(后来升级为意大利喷水织机),剑杆织机等。

东吴丝织厂是江苏第一批国家一级企业,东吴丝织厂有一位企业领导退休时被特批为公务员退休,东吴厂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停车场,未来会变成一个市中心的公园。

振亚丝织厂是苏州丝绸系统第二家国家一级企业,该厂的老领导彭世涛和朱佩霞当选过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代表,这家企业管理比较严格,由于该厂地理位置在江苏第三监狱北侧,厂里力织车间的女工们戏称自己工作的地方是江苏第四女子监狱。振亚厂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别墅区,令人遗憾的是别墅区最北侧的几栋二层楼别墅位置离世界文化遗产耦园的听撸楼太近了,破坏了耦园周边的天际线。

解放前我党领导的苏州工人运动骨干汪荣生,解放后担任新苏丝织厂厂长,新苏厂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竹之苑小区,位于西北街新苏厂西侧的光明丝织厂,内部除生产部门外,还有食堂,托儿所,浴室,医务室,篮球场,最北侧的职工宿舍是民国洋房群,还有职工子弟小学,吴文化学者姑苏春就是在河南侧的光明丝织厂子弟学校毕业的。光明丝织厂曾经出过二任廉洁的厂长,一个是章长安,住在苏安新村一个二室户里,另一个是厂长虞开泉,曾经住在仓街北侧一个大杂院里住几间旧房子。光明厂九十年代初的企业精神是一丝不苟织光明,厂区的地方现在变成了证券公司和新开发的住宅区。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后四十年里,西北街东北街每天晚上十点钟会出现一股奇特的自行车车流,标配形象是一辆自行车男人在前面骑女人坐在后面手抱着男人的背,浩浩荡荡,看不到边的车流,他们是光明厂新苏厂东风丝织厂锦绣丝织厂厂门口接老婆和接女朋友下夜班的男子车队-------

当年坐在自行车上的女青工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奶奶,当他们坐在儿子或女婿小汽车里路过西北街的时候,脑海里却定格在自己当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镜头里,心里的舒服的味道不知道要比坐今天坐小车的干巴巴皮沙发好多少倍-------

(留言讨论苏州国企改制的故事)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