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听起来确实令人关注!像“很多人从小吃到大”这样具有国民度的糖果品牌,一旦被全面收购,通常意味着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1. "品牌升级与产品创新:" 新的母公司可能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品牌形象升级、研发新产品线,以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同时巩固或提升其在市场上的地位。
2. "资源整合与渠道优化:" 大公司往往拥有更强大的供应链、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被收购后可能会利用这些优势,优化生产效率,拓展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降低成本。
3. "战略调整与市场布局:" 收购方可能会有其整体战略布局,比如将这个品牌作为其产品组合的一部分,或者利用这个品牌的知名度进入其他相关领域。
4. "品牌延续与保护:" 对于一个有深厚情感连接和长久历史的品牌,新的母公司通常也会重视其品牌价值和消费者情感,努力保持产品的经典口味和品质,避免因变革引起老顾客的不满。
"关于具体是哪个品牌,由于信息有限,我无法确定。" 近年来,食品饮料行业的并购活动确实不少,很多我们熟悉的品牌都经历过被收购或集团重组的情况。
"如果你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个品牌的线索(比如品牌名称、特点、大致的年龄段等),或许能更具体地讨论其未来的发展。"
无论如何,对于一个伴随许多人成长的品牌来说,这次收购既可能带来新的机遇
相关内容:
3月3日,雀巢官网宣布已与徐氏家族达成协议,收购徐福记剩余40%的股份。加上早于2011年宣布收购的60%股份,雀巢实现对徐福记全资持股。
完全归于雀巢旗下
在官方新闻稿件中,雀巢认为:徐福记已逐步转型为“经典零食品牌”,深入日常消费场景。
“通过此次交易,徐福记将更广泛、更便捷地获取雀巢的全球品牌和产品资源,以实现其增长目标。雀巢也可以通过徐福记的既有优势,特别是其强大的分销网络,来发展国内的零食和糖果业务。”
徐福记由来自中国台湾的徐氏四兄弟于1992年创立。主要的生产基地坐落于广东东莞。
2011年,雀巢有意开拓中国糖果市场,看中徐福记的品牌和渠道优势,以17亿美元收购其60%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徐福记也从新加坡交易所退市。
收购顺利完成,但自此之后,品牌进入了长时间的调整期。在电商红利下,多个休闲零食品牌崛起,对一些老品牌包括徐福记带来了一定影响。
不少人的年货必备
徐福记新年糖开创了行业一个新阶段,曾经风靡街头巷尾的“酥心糖”如今却被网友调侃其与《甄嬛传》主角服饰造型“撞衫”。

图源:徐福记官网截图
徐福记真的是“时代的眼泪”吗?答案是否定的。
“前几年大家都说徐福记被雀巢放弃,我不认同。”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直言。“在整个行业,徐福记集约式优势,产业链完整度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徐福记2024新品战略发布会上,徐福记国际集团总裁刘兴罡对过去一年的业绩曾透露,称徐福记已经连续4年实现高位增长,整体营收规模已超过70亿元。关注到新的消费趋势,徐福记推出的新品开始强调“0糖”的概念。
2024年,雀巢在大中华区实现销售额约50亿瑞士法郎(约403亿元),同比有机增长率(即排除并购等因素影响后的自然增长)为2.1%,其中糖果业务功不可没,糖果业务占比为16.1%。雀巢2024年财报中就“点名表扬”了徐福记,称基于徐福记和脆脆鲨的稳健增长,以及新品上市和电商增长的推动,公司糖果业务实现了中个位数的增长。
而尼尔森零售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在大卖场超市渠道中,徐福记散装糖、散装巧克力、散装糕点三大品类位居市场第一,散装果冻位居第二,其中散装糖、散装巧克力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30%。
雀巢为何再加码?
雀巢当年收购徐福记,无疑是为了补足自身短板。徐福记的产品包括糖果、谷物小食品、预包装蛋糕和中国传统食品沙琪玛,产品非常丰富,对包括烹饪产品、速溶咖啡、瓶装水、奶粉和餐饮服务业产品在内的雀巢公司在华现有产品线是一个补充。
朱丹蓬对记者分析说:徐福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个糖果休闲零食公司。徐福记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粉丝效应以及供应链完整度已经非常高了,对于雀巢来说带去了不少增益。
据了解,雀巢在中国已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在中国运营着23家工厂、5个产品创新中心和3个研发中心。
网友评论
对此,有网友表示
确实蛮久没吃徐福记了

有网友觉得
徐福记的糖果有点齁甜

有网友说
徐福记这个名字
满满的童年记忆

你们过年会买徐福记的糖果吗?
有没有小时候的回忆?
评论区说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信息时报、南方+
编辑丨李楠
责编丨郭启迪
审核丨范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