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个说法是准确的。
88年前大约是1937年。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像长沙这样的中等规模城市,传统的老字号澡堂(称为“浴室”或“堂子”)确实是重要的公共生活场所。
这些澡堂通常提供多种服务,除了主要的洗浴(泡澡)之外,"擦背"和"修脚"都是非常普遍的附加服务:
1. "擦背 (Cā bèi):" 指由专门的服务人员(通常是男性)使用特殊的搓澡巾或搓澡刷,帮顾客彻底清洗背部、肩部和腰部等自己难以触及的部位。这被认为是洗浴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彻底清洁,并促进血液循环。
2. "修脚 (Xiū jiǎo):" 指修剪脚趾甲,去除脚底的老茧和死皮。由于长期穿着布鞋或旧鞋,很多人的脚部容易积累厚茧,洗澡时修脚是很受欢迎的服务。
这些服务体现了当时澡堂的周到和便利性,是当时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老字号澡堂至今仍在,虽然服务内容和环境可能有所变化,但擦背和修脚作为传统项目,在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
相关内容:
档案史志 88年前建三层楼房,澡堂擦背先湿擦后干擦
在长沙市档案馆,有关“长沙老字号”的馆藏资料颇为丰富,“新沙池”(最早名为星沙池)便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据记载,1930年,长沙人陈禹卿等筹资16000银元,在城区中山路新建三层楼房,开设星沙池澡堂。其时一、二层分设雅、正、优、客4等座次,有200余客位。雅座设白搪瓷盆附软垫沙发,正座设旧搪瓷盆,优座设水泥盆,均附布垫双联木炕,客座为大池。门厅设南货水果柜,二楼设理发室。三楼设露天平台,经营甜品、冷饮、西点、清茶、面食等,并有雅室3间,雇有服务员100余人。
星沙池澡堂注重服务品质,电光照明,讲究店堂整洁,热情接待顾客。每当顾客进门,服务人员主动迎接入座,接过衣帽、围巾、手巾等物,送上香茶、面巾,并刷去鞋尘。入浴时,替顾客围浴巾,并提醒将贵重物件随身携带或交柜保管。洗澡时,细心娴熟的擦背工先用丝瓜瓤打上肥皂,湿擦背部,然后改干擦全身。顾客用热水浸泡后,坐澡盆小凳上,擦背工将干毛巾搓软,紧扎右手掌,结于手腕,颈、背从上而下,由轻而重,依序干擦,掌平力匀,擦背部宜重,擦胸、腹、胁、腿根时用力轻,擦完脚趾后,用肥皂冲洗,换水清两遍。水温不宜过高,以防出汗。澡堂擦背有按摩作用,泡澡完毕,让人感觉全身轻快、心旷神怡。
顾客泡澡后入座,服务员会及时递上头把(擦面毛巾),并用背把(毛巾)为顾客擦去背部水渍。顾客休息时,服务员会前来盖好浴巾,以防感冒。顾客离开时,澡堂服务员会再递手巾,并报洗澡、擦背各项费用,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正是由于陈禹卿知人善用,管理有序,使澡堂能者尽力,秩序井然,其服务工作受到顾客称赞,故店名远扬,生意颇兴。
1938年“文夕大火”期间,星沙池澡堂沐浴全停。火后,陈禹卿仍在旧址搭棚恢复经营男浴室,改名为新沙池澡堂。当时因长沙发电厂尚未恢复,入夜街道一团漆黑。为活跃市场,有利经营,陈禹卿购入发电机,除供新沙池澡堂照明外,中山路水风井一带店铺均通过新沙池搭灯用电,成为当时长沙的不夜街,顾客纷纷而至,生意日兴。
档案钩沉 修脚师傅为芭蕾舞团女主角治好足病
新沙池澡堂不仅服务热情周到,还有一项特色服务项目——修脚。据市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长沙修脚一业(行话叫挖濠子)始于1906年,由北方传入,从业者多为衡阳、邵阳人,以修边甲、铁甲及暗疹为主,技艺原始,修脚者以摇串为号,穿行于大街小巷。
李定国便是当时澡堂颇有名气的修脚者,他来自湘乡,因家中贫困,13岁随父闯荡,在衡阳街头学“挖濠子”,随师沿街实习。1920年,李定国来到长沙,受雇于澡堂。1948年,李定国受雇来到新沙池澡堂,已成为长沙城的修脚名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沙池澡堂,李定国以精湛的技艺,热忱地为足病患者消除痛苦,遵守职业道德,凡经他修治的足病者,如仍有痛感或留有隐患,他都负责“返修”,其品德和技艺受到顾客的赞扬。1956年苏联中央芭蕾舞团来长沙演出时,女主角因足趾暗疔恶化,疼痛难忍,将影响演出。经李定国修治后痛感全消,女主角感激地伸出拇指,连声称道李师傅的“手艺好”。
20世纪80年代,因“洗澡难”突出,新沙池澡堂报请有关部门批准,于1984年拆除新沙池澡堂和冰厂,在原址重建两栋五层楼房的新沙综合服务大楼,新建大楼于1987年9月开业。其澡堂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恢复了擦背、按摩、修脚等传统服务项目。如今,尽管洗澡条件已成为居家必备,“新沙池”却能带给人们“老长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