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比尔斯撤退背后,中国小县年产600万克拉钻石,沙特买家直播间抢购热潮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闻组合,反映了当前钻石市场中的一些关键动态。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信息:
1. "戴比尔斯(De Beers)的撤退/策略调整:" "背景:" 戴比尔斯长期以来是全球钻石市场的绝对领导者,通过其“钻石恒久远”的营销和垄断性的供应链控制,塑造了钻石的价值认知。 "撤退/调整的含义:" 戴比尔斯近年来一直在调整其策略,减少对“钻石开采”本身的直接控制,转向更专注于“钻石贸易”和“品牌营销”(如其Forevermark和Forever One品牌)。他们可能出售了部分矿区资产,或者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提升品牌价值和控制成品销售环节。因此,说“撤退”可能不完全准确,更可能是业务重心和所有权的转移,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区域或业务线。但这确实削弱了戴比尔斯在源头市场的传统主导地位。 "影响:" 这为其他矿业公司(包括中国本土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2. "中国小县年产600万克拉钻石:" "惊人的产量:" 600万克拉(Carats)的年产量对于“小县”来说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数字。1克拉等于200克,这意味着年产量相当于120吨钻石。这足以在全球钻石市场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可能的地域:" 这个产量规模通常不会

相关内容:

最近网上都在说一个消息,英国老牌钻石公司戴比尔斯要把旗下的Lightbox品牌全关了,正在找人接手。这家Lightbox是他们2018年推出的,当时挺风光的,想着要做人造钻石生意。结果这五年折腾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了20多亿人民币,库存积压严重,母公司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要把它卖掉。

素材来源于网络

事情得从2019年说起,那时候中国科学院宣布攻克了人造钻石量产技术,河南商丘那个叫柘城的地方突然成了世界工厂。现在每年能生产600万克拉人造钻石,随便一个本地品牌柘光钻石就能和戴比尔斯硬刚。以前大家买钻戒要花十几万一枚,现在柘光卖个带国际认证的只要不到十万,价格差太大了。

戴比尔斯之前可不是这样。他们垄断天然钻石市场这么多年,一直宣传钻石稀有,标榜“恒久远”。但现在中国人造钻石一出来,价格低不说,品质反而更好。有个顾客说她老婆想要蒂芙尼同款6克拉戒指,本来以为国产便宜不了多少,结果实际价格差了几十万,现在两口子用着还开心。

素材来源于网络

这下戴比尔斯的日子不好过了。2024年财报显示他们亏了29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直接腰斩,从10亿掉到5.2亿。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忍不了了,公开说要把戴比尔斯卖掉。戴比尔斯自己着急,现在忙着说要专注天然钻石,想证明自己还是行业老大,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这就是给总部看的表态。

其实更早的时候戴比尔斯就慌了,先是逼中国商家标注“实验室培育钻石”,想让消费者觉得人造的不如天然的。结果老百姓心里都清楚,价格实惠才是真,根本不在乎标签怎么写。后来他们干脆在欧美珠宝展禁展示人造钻石,想卡死对手

素材来源于网络

,但消费者反而觉得他们小气,更支持国产。

这些年柘城发展神速,从一个小县城变成了全产业链基地。除了生产钻石,还配套了金刚石微粉之类的产业,利润链拉得挺长。现在柘光在京东销量排第二,仅次于某国际大牌,连沙特富豪都来直播间抢货。有顾问说八成客户是一二线城市,这些人有钱,但更看重性价比。

戴比尔斯现在进退两难,要是守住高端市场还能活,但人造钻石在环保和成本上优势太明显了。实验室生产的钻石碳排放比天然的少90%,这环保指标现在很吃香。而且人造钻石质量稳定,想什么形状切什么形状,天然钻再稀有也做不到。

沙特王室最近采购婚戒的时候选了人造钻石,这事传得沸沸扬扬。传统印象里中东都是买最贵天然钻石的,现在转投人造,说明市场真变了。戴比尔斯这两年搞的那些限制措施,反倒把自己口碑搞差了,消费者越来越不喜欢西方品牌的做法。

素材来源于网络

柘城那边工人现在干得热火朝天,听说他们给自己总结“钻石新说”,说什么技术让奢侈品不再奢侈。其实道理很简单,以前买不起的现在能买了,以前被垄断的价格现在市场说了算。非洲那些产钻石的国家现在也在学技术,印度、巴西也都开始建实验室。

戴比尔斯母公司已经准备开始处理这个百年老店了,彭博社、金融时报都在跟进报道。但戴比尔斯自己还不死心,还在搞小动作,比如游说欧盟强制标注人造钻石,想再拉回点市场。不过技术革命已经来了,人造钻石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的趋势停不住了。

这事儿背后意思挺深的,中国技术突破了西方垄断,老百姓真得到了实惠。沙特人来抢货,非洲学技术,说明中国制造这次真的改变了全球市场。戴比尔斯要是还想靠囤积居奇,怕是没戏了。人造钻石现在才刚开始发展,后面还有多少变化,只能走着瞧吧。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