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钓”在节假日走红,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融合了钓鱼的乐趣、动手创作的满足感以及收获的惊喜。这种活动吸引女性和亲子家庭加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低门槛,趣味性强:"
"“小物”是关键:" 相比传统钓鱼需要较大的场地、渔具和一定的技巧,“小物钓”通常使用简易的鱼竿(有时甚至用树枝、矿泉水瓶自制)、小鱼钩、小线组和特制的小鱼饵(如面包屑、小虫、甚至彩色泡沫),钓起的也是小鱼、小虾、蝌蚪或其他小生物。这使得参与门槛大大降低,操作简单,容易上手。
"过程有趣:" 撒网、垂钓、观察、上鱼、小心翼翼地取出“战利品”,整个过程充满未知和惊喜,对大人和孩子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2. "互动性强,适合亲子活动:"
"共同参与:" “小物钓”不需要高超的技巧,更注重过程的体验和互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鱼竿、准备鱼饵,一起等待、观察、分享钓鱼的乐趣,是增进亲子关系的绝佳方式。
"寓教于乐:" 孩子可以在活动中认识不同的小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学习耐心和细心,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喜悦,
相关内容:
来源:【厦门日报】
不等大鱼,专攻小鱼,一种名为“小物钓”的垂钓方式逐渐走红。在某社交平台上,“小物钓”话题已有1.8亿次浏览,145.1万次讨论,“厦门小物钓”话题也达到6.3万次浏览量。
在厦门,有一批户外博主在网上热心分享小物钓成果、地点、钓具,集美、同安等线下也有钓场专门推出小物钓体验,相当火爆,一竿难求,吸引不少女性、亲子家庭、大学生等群体加入钓友行列。
这一钓圈新潮流是如何形成的?

“小物钓”用具简单、上手快,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垂钓方式。 采访对象供图
钓场
凳子都要靠抢 50根鱼竿几乎全部租出
“周末和节假日,我们这里几乎成了托儿所。”郑家伟的钓场位于集美后溪的一条溪流边,今年春季以来,钓场的生意相当火爆,店内存放的50根鱼竿几乎全部租出,凳子都要靠抢。“去年下半年,我们尝试在北上广年轻人中流行的‘小物钓’,当时在厦门还不常见,到今年春天,‘小物钓’越来越受到亲子家庭、年轻恋人的欢迎,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客人特别多。”郑家伟说,相比138元的路亚体验,“小物钓”仅30元一天,不限时,自带竿减免10元。
技巧简单、上鱼频次密集,“小物钓”在成为老手解闷方式的同时,还成了小孩、女性入门钓鱼的破冰神器。“我们是路亚钓场,一开始男钓友比较多,他们的伴侣往往很难参与进来,‘小物钓’很巧妙地打开了这个口子。”郑家伟说。
记者在钓场看到,路亚玩家熊先生给女朋友买了387元一盒搞定所有的“小物钓”钓具后,当天两个人便开始结伴垂钓。
“还有,对于亲子家庭而言,‘小物钓’就是一个最有性价比的带娃方式,小孩子可以自己坐在那搓饵钓鱼,钓一整天也不累,还觉得很有意思。”郑家伟说,在他的钓场,从岛内过来体验“小物钓”的亲子家庭不在少数,女性玩家更是达到80%,其中还有不少晋升为路亚玩家,开始对钓鱼真正感兴趣。

“小物钓”的目标常常是10厘米左右的小鱼。
钓具
本土品牌崛起 设计师转行做细分市场
“小物钓”兴起钓具也相应更新。产品设计师阿梁和好友小高都是钓友,两人发现,传统垂钓方式辐射的人群较为有限,而“小物钓”这种适合都市年轻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垂钓的玩法较为新颖。2022年,这两个来自漳州的青年,转行设计“小物钓”钓具,在厦门创建了小树家品牌,试图在钓具红海市场中开拓出一条新赛道。
“‘小物钓’一开始非常受一线城市年轻人欢迎,他们不会花一整天时间去等一条大鱼,他们倾向于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里,直接到公园、水边开钓。”小高说。
阿梁认为,“小物钓”要想得到年轻人的青睐,首先鱼竿要好看。于是两人对鱼竿把手进行改良,蒲公英系列产品还融入了在地文化,主推色是“古厝红”,取材自闽南。其次是轻量化,以套盒形式囊括钓鱼需要的所有用具。
有报道称,全新的“小物钓”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去年已达17亿元左右,是目前垂钓产业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以小树家为例,2023年,该品牌仅“小物钓”钓竿就卖出了七八百套,2024年开发出3大套系和分支产品后,该品牌一年能卖出2000余套,增速近185%。
好看、自带流量的鱼竿,引发消费者拍照传播。“有用户反馈,红色款特别适合拍照,带到厦门老街区一拍,氛围感拉满,这也帮我们吸引了不少新客户。”小高说,本土资源的支持也让小树家不断成长壮大。例如,在岩岛钓场,购买小树家的钓具可以成为SVIP,每次来钓鱼可享受9.9元一天不限时的优惠。
“福建这边有山有水,鱼群资源丰富,像罗非鱼在北方比较少见,漳州鳑鲏与泉州鳑鲏都不一样,同安的同一条溪流上下游鱼群也不相同,非常适合‘小物钓’。”对“小物钓”的发展前景,小高和小梁都充满信心。
钓圈
随身携带随时开钓 钓具轻量化成趋势
记者走访了厦门部分钓具店,虽然没有见到专门的“小物钓竿”,但发现钓具套组轻量化、随身携带随时开钓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五缘湾迪卡侬门店,钓具有中国手竿钓和路亚两种,“钓竿、线、钩、假饵”一包备齐的路亚钓具,大小与通勤包相仿。新入门的钓友小陈说,他虽然很想通过台钓来深入了解钓鱼知识,但苦于时间不足,还是选择路亚这种单次作钓时间短的垂钓方式比较方便。
岩岛通过“小物钓”孵化了不少钓鱼玩家,还形成了一定的社交圈,“我们有个‘小物钓’群,因为玩路亚的人身边不一定都是玩路亚的,可能有玩台钓的,他们会在群里聊在我们这边的鱼获,或者分享最近买的装备。”岩岛负责人说,由“小物钓”辐射出去,开启路亚、海钓、溪流钓等进阶玩法,一群人解锁出钓鱼的多重快感。
从周末户外到下班随钓,从中年男性的江河湖海到都市青年的随手一竿,垂钓已从专业运动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渗入到各个年龄层中。
科普一下
小物钓
拥有6年钓龄的熊先生介绍,按类型来看,小物钓其实属于传统台钓的一个分支,流程都是上饵—看浮漂—等鱼来,区别于路亚(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钓鱼方法)等垂钓方式。小物钓能自成一派的核心在于:装备轻量化,钓具收纳后仅铅笔盒大小;目标小,通常钓的是鳑鲏、马口、罗非、虾虎鱼等体长<10厘米的小型鱼类,注重解锁鱼种图鉴的乐趣;场景活,城市河道、公园水渠、溪流等“碎片化水域”均可垂钓。
小物钓用的是细线和小钩,钓小鱼基本不放空。由于小鱼总是比大鱼多,无需特意养殖,一般的水域就可以达到“不愁钓”的密度。常玩路亚、台钓的老手有时候也会玩个几竿,切换一下频率节奏。
(文/程可欣 吴佳)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