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极人质量不好都是‘贴牌’惹的祸”的说法,以及公司高管对此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贴牌”是南极人的核心模式:"
南极人(Antarctic Person)品牌本身确实以生产自有品牌羽绒服起家,但很快转型为一家以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和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为主的企业。
这意味着南极人主要为其他品牌设计和生产服装,包括一些知名品牌和众多不知名品牌。这确实是其业务模式的核心,也是其快速扩张、成本可控的关键。
"然而,将所有质量问题都归咎于“贴牌”过于简单化。"
2. "贴牌不等于质量必然差:"
一个制造商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其生产标准、技术、供应链管理、品控体系以及为特定品牌所做的投入。
即使是大型代工厂,也可能根据客户(品牌方)的要求和支付的价格,提供不同档次和标准的产品。为高端品牌代工和为低端品牌代工,其质量标准自然不同。
南极人作为ODM/OEM龙头,理论上拥有较强的设计和技术能力,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品牌提供不同质量的产品。问题在于,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贴牌南极人产品的质量不佳现象。
3. "公司高管的可能立场和说法:"
相关内容:
![]()
rong>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朱梦秋)“双11”期间,不少消费者在线购置了保暖内衣、围巾等防寒用品,其中必定绕不开一个品牌——南极人。南极人的覆盖范围不仅是内衣、围巾等服饰,还跨界到了食品、床单等生活用品。然而这些产品并非南极人自身生产,而是由上市公司南极电商授权其他厂家和商家生产销售。由于采取“贴标”的生产经营模式,品控成为了令南极电商最头疼的问题。近日,有投资者在开放平台向南极电商董秘的提问中提到,目前市面上南极人产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南极电商董秘对此回应道,品控是公司发展重中之重,后续将从多个方面提升公司产品的质量。一是从组织管理结构上调整,将品控的最终责任下放到事业部,事业部将成为各品类的品控第一责任人,对整个内部品控的抽查、管理,包括整个前期供应商选择准入,都成为对事业部的考核。二是提高工厂和新客户的准入门槛以及品控的违规门槛。其董秘透露,未来将与第三方不断地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公司会跟一些国内较大、较知名的第三方机构成立品控质检实验中心。三是加强消费者评价管理,公司会将消费者评价作为工具,将400热线扩大到整个传播服务中,让消费者直接对公司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也可以直接跟对应的工厂、店铺提出服务要求,穿透到C端评估的一个消费者端管理。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南极电商旗下不仅拥有南极人这一贴标品牌,还有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三个品牌定位清晰,南极人定位为家庭生活品牌,卡帝乐鳄鱼定位为国际潮流品牌,精典泰迪则定位为母婴和品牌联名等国际品牌。即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南极电商的产品依旧畅销。南极电商公开的数据显示,其以家庭为应用场景,向阿里巴巴、京东、社交电商、唯品会等各电商渠道上投放了约10万个南极人的产品链接。仅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授权的店铺在各电商平台的成交总额就高达143.78亿元。南极电商在阿里巴巴平台店铺的支付商品件数近1.6亿件,支付人次超过1.3亿人次;南极人内衣类目在阿里巴巴平台的月均访客数近5030万人,月均客单价为47.2元,月均转换率为19.73%。“公司顺应电商渠道流量规则,继续推行大店策略,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南极电商在财报这样表示。根据南极电商发布的三季报,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7.72亿元,同比增长4.73%;净利润为7.22亿元,同比增长19.9%。作为老品牌,没有在网购时代被层出不穷的新品牌取代,而是通过经营品牌成功立足电商圈,其经验值得其他品牌借鉴,但是盲目授权、贴标泛滥使得南极人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负面口碑的反馈最终会影响产品形象,后续如何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维护产品形象将是南极人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