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品牌梦”这个提法,将宏大的国家发展愿景与个体、行业的价值追求紧密联系起来。对于品牌人而言,其使命在这种语境下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成功,更包含了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责任与担当。
以下是品牌人可以肩负的几项关键使命:
1. "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 (Shaping and Communicating National Image):"
品牌是国家和民族形象的重要载体。品牌人通过精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讲述中国品牌故事,传递中国价值(如创新、品质、匠心、包容、责任等),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Driv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品牌人致力于打造知名品牌、强势品牌,鼓励创新,提升品质,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Meeting the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中国梦”的核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牌人通过创造更优质、更安全、更便捷、更具情感连接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关注用户需求,引领消费升级,是品牌人服务
相关内容:
一个国家的品牌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其国家经济实力的高低。2013年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前七位的apple、google、coca-cola、ibm、microsoft、ge和mcdonald’s均来自美国,而中国品牌无一入围百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涵义,但毫无疑问,要实现经济强国的“中国梦”,就一定要抓住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品牌强国。
实现“中国梦,品牌梦”是中国企业、品牌营销人共同的责任,也是最值得自豪的光荣使命。当然,这绝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品牌要学会独立思考
在图书市场上,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找到许多中国品牌专家的著作,但我们却很少能够找到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品。直言不讳地说,当前市场上多数的品牌营销类书籍只能称得上是案例集锦,编故事、抄案例、偷换概念、避重就轻。中国的营销人、品牌人、广告人、策划人,实在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我们需要去重新定义的事情太多了。在品牌和营销这个事情上面,我们可以去借鉴、吸收、消化,但我们要学会去重新定义,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如果仅仅是模仿和抄袭,试问又如何做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呢?
长远眼光做品牌
晨鸣纸业、中华牙膏、小护士、大宝、南孚、乐百氏、金丝猴、重庆啤酒、美即面膜、小肥羊、丁家宜……这些近年来被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名单让人触目惊心。
品牌有战略、营销有战术,但再好的战略战术,也不能保证品牌一直能够日进千里,企业家除了做业绩之外,还需要有一份推动民族品牌发展的责任感在里边,需要一种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感在里边。虽然看起来像是大话,但缺少了这些,就绝对成不了伟大的企业家,企业也成就不了百年品牌。
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与诱惑,企业的领导者只有坚定长远做品牌的信念,怀抱长远心去思考问题和评判问题,才不至急于求成,落入“高速增长”陷阱之中。
中国文化是制胜关键
美国有自由的文化、有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向往,但中国几千年所沉淀下来的智慧更是令人神往;美国人总结了各式各样的商战招式,但需知中国才是战争兵法的鼻祖。不管从品牌战略
层面,还是营销战术层面,依托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中国应当有足够的底气。
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用中国文化来唤起中国消费者的意识,在本土把品牌做起来、做大、做强;其次要做的就是以品牌为载体,将中国文化传递出去,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甚至是主动传播中国文化。
不要仅仅把中国文化停留在概念层面上,或者仅仅是做成给别人看的面子工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把中国文化融入到品牌战略中、融入到经营管理中、融入到市场营销中,把中国文化真正做成品牌的差异性、区隔力、核心竞争力。
打造中国品牌自己的“道法术器”
林友清坚信,当除去浮躁、功利之心,沉下心来做品牌、做文化沉淀,那么中国品牌距离属于自己的时代就不远了。当然,振兴中国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事情,而是整个产业链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需要企业的眼光要更长远更坚定,我们需要咨询公司更专业更独立,我们需要政府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力度,我们要号召消费者支持民族品牌,从而为中国品牌建立一个优质的成长和竞争环境,在竞争和锤炼中打造属于中国品牌自己的“道法术器”,让中国引领下一个世纪的品牌新思潮,实现“中国梦,品牌梦”!
(编辑:万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