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找找宜家(IKEA)新旧Logo之间的不同之处:
"旧Logo (1995-2018):"
1. "字体 (Font):" 使用的是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无衬线字体 (Sans-serif font)",字体边缘比较硬朗、简洁,字母(尤其是 "I" 和 "K")的形状比较固定和几何化。
2. "颜色 (Color):" 主要使用 "蓝色 (Blue)"。这个蓝色是比较深邃、饱和度较高的那种蓝色,给人稳定、专业的感觉。
3. "整体感觉 (Overall Impression):" 较为 "传统、严肃、商务化 (Traditional, serious, corporate)"。虽然简洁,但可能显得有些过时,不够现代和友好。
"新Logo (2018至今):"
1. "字体 (Font):" 改为了 "更具现代感、更圆润的无衬线字体 (A more modern, rounded sans-serif font)"。字母的线条更加柔和、流畅,整体感觉更友好、更具亲和力。特别是字母 "I" 的顶部和 "A" 的形状,变化比较明显。
2. "颜色 (Color):" 保留了 "蓝色",但这个蓝色 "更浅、更明亮 (Lighter and brighter)",有时被称为 "空气蓝" (Air Blue),显得更轻盈、更具活力。
3. ""IKEA" 的写法
相关内容:
记者 |
编辑 |
记者| 刘雨静
宜家悄悄换了新logo,不仔细看你也许很难发觉。

宜家logo的细微变化最早由Brand New等媒体发现:新logo的比例从矮长变得方正、字体间隙也更大;logo的配色饱和度更低。字体也有些许变化,新logo的字体取消了边角折线,变得更符合数字化时代的扁平化趋势。
该logo由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创意机构Seventy Agency设计,据其对Fast Company的回复,宜家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逐步开始使用新logo,在未来的6到12个月会陆续替换完毕。
这是宜家27年来首次改动logo。在此之前,宜家logo的转变都相当明显——最早宜家的logo是猩红色圆底的字体,后来又变成不规则形状。从1967年起宜家的logo开始使用长方形做底,不过经历了黑色、红色等配色,到了1983年才变成经典的蓝黄配色,此后又有数次改动。

而这次的logo转变是史上最小的一次。从实际体验看,如果消费者将logo缩小到一定尺寸——比如在手机上看logo小图,的确是可以感觉出宜家的logo有些不一样。在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上,新的logo看起来边缘更明晰也更好辨认。
“一个重要的改动是——品牌名字的可视化大小,”Seventy Agency负责人Jerring说,“我们把字母大小增加了15%,在同样的媒介面积下品牌展示的更清楚。”
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宜家数字化转型的举措之一。宜家希望在手机等迷你屏幕上也能让消费者一眼认出来这是宜家——才能保证他们在数字化时代也足够突出。而宜家也不想丢掉他们经典的可辨识度,因此蓝黄配色、logo字体的整体风格并没有改变。

宜家从2015年便开始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品牌上线了可以AR选家具的手机应用Ikea Place,此外还收购了科技公司TaskRabbit——在这家公司建立的平台上,人们可以找到一些小众特别的临时工作、也可以发布自己的需求。有了这个平台,宜家的消费者未来便可能在平台上寻找帮自己装家具的人了。宜家旗下的创新科学实验室Space 10也在探索人造肉、自循环绿植屋、无人驾驶汽车等项目……换一个更符合时代特征的logo,也是宜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