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信息,2025年全球价值足球品牌榜单的排名如下:
1. 皇家马德里(皇马)
2. 巴塞罗那
3. 曼城
7. 曼联
这个榜单显示了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和曼城在全球足球品牌价值中的领先地位,而曼联相比前一年排名下滑至第7位。
相关内容:
8月15日讯报,Brand Finance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最具价值足球品牌榜单,再次印证了欧洲足坛的“传统豪强”与“新兴势力”之间的微妙平衡。皇马以19.21亿欧元蝉联榜首,巴萨紧随其后,而曼城、曼联的排名下滑则折射出足球商业世界的复杂生态。

皇马:银河战舰的品牌护城河
皇马的品牌价值连续两年刷新纪录,核心在于其竞技成绩与商业运营的完美共振。作为欧冠改制后夺冠次数最多的俱乐部,皇马近两个赛季虽未捧起大耳朵杯,但欧冠八强的稳定表现仍为其带来超过40%的收入。更关键的是,俱乐部通过“巨星战略”持续制造全球话题,姆巴佩与维尼修斯的“顶薪之争”虽引发更衣室震荡,却意外成为品牌曝光的“免费广告”。两人合计1.45亿美元的年收入(姆巴佩9000万,维尼修斯5500万) ,不仅是竞技实力的象征,更直接拉动球衣销量和赞助溢价。
商业层面,皇马的“非比赛日收入”占比高达35%,新伯纳乌球场的VIP包厢和博物馆每年贡献3000万欧元。这种“内容+体验”的商业模式,使其在Brand Finance的“利益相关方资产”维度获得满分。

巴萨:财务困局下的品牌韧性
巴萨以17.13亿欧元位列第二,但其品牌价值的“含金量”面临考验。尽管2024-25赛季收入达9.5亿欧元,但每年需向美国基金支付4000万欧元转播权分成,叠加诺坎普改造的14.5亿欧元贷款利息,实际可支配资金捉襟见肘。一线队薪资占西甲工资帽的98%,特尔施特根(周薪72.7万欧元)、德容(周薪131.3万欧元)等高薪合同如同定时炸弹。
不过,巴萨的品牌根基依然稳固:拉玛西亚青训体系的全球影响力、加泰罗尼亚文化认同,以及亚马尔等新星的崛起,使其在“品牌强度”评分中仅落后皇马0.1分。德科主导的“薪资革命”正在重塑财务结构,通过清洗福特、佩尼亚等冗员,巴萨有望在8月15日前释放1800万欧元薪资空间,为霍安·加西亚等新援注册铺平道路 。这种“断臂求生”的策略,短期内可能冲击品牌稳定性,但长期看是必要的止损。

曼城:资本红利后的品牌瓶颈
曼城以14.38亿欧元跌至第三,终结了2023年超越皇马的短暂辉煌。尽管与彪马签订的10年10亿英镑合同创足坛纪录,但其品牌价值增长陷入停滞。核心问题在于过度依赖资本注入的商业模式难以持续:中东资本的注资虽帮助曼城实现欧冠三连冠,但欧足联的财务公平审查(FFP)始终悬顶,115项财务违规指控的判决结果仍未出炉。
此外,英超内部竞争加剧稀释了曼城的品牌溢价。利物浦凭借英超冠军和安菲尔德扩建带来的收入增长,品牌价值同比提升12%至14.03亿欧元 ,直接挤压曼城的市场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曼城的“金元足球”策略在年轻球迷群体中引发争议,其社交媒体互动率(1.2%)低于皇马(2.8%)和巴萨(2.5%),反映出品牌情感联结的不足。

曼联:商业的转型阵痛
曼联以12.46亿欧元跌至第七,创近十年最低排名,暴露出竞技成绩与商业开发的严重脱节。尽管与可口可乐达成新赞助协议,并通过转会市场豪掷2.24亿欧元引援,但连续缺席欧冠导致转播收入锐减42%,2025财年第二季度亏损达1130万英镑。更致命的是,球队场上表现与商业野心形成鲜明对比:新帅阿莫林的战术体系尚未成型,季前赛胜率不足30%,球迷信任度跌至历史低点。
不过,曼联的品牌“底盘”依然厚重:全球6.5亿粉丝的庞大基数、老特拉福德球场的历史底蕴,以及与高通等科技品牌的合作,使其商业收入逆势增长18.5%。若能在新赛季重返欧冠并兑现“不进前四就破产”的破釜沉舟之志,曼联仍有可能重现“商业帝国”的荣光。

品牌价值的底层逻辑
1. 竞技成绩是第一生产力:欧冠参赛资格可带来至少1500万欧元的保底收入,晋级四强则突破6000万,直接影响品牌估值。
2. 联赛生态决定天花板:英超的转播分成机制(垫底球队也能获得1.3亿欧元)支撑了整体商业价值,但内部竞争导致头部俱乐部排名波动。
3. 年轻化与本土化并重:皇马的维尼修斯(24岁)、巴萨的亚马尔(17岁)等新星成为品牌年轻化的关键,而曼城需在中东资本与欧洲足球文化间找到平衡点。
4. 财务健康度决定可持续性:巴萨的薪资清洗、曼联的转会豪赌,本质上都是在FFP框架下的生存博弈。

结语:足球品牌价值的竞争,本质上是资本、文化、竞技、商业的四维战争。皇马的稳健、巴萨的挣扎、曼城的瓶颈、曼联的迷茫,共同勾勒出欧洲足坛的商业图谱。未来,随着沙特联赛的崛起和美国资本的持续渗透,这场博弈将更加激烈,唯有平衡好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才能在品牌的马拉松中笑到最后。
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撰稿人 / 编辑:薇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