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路威酩轩集团(LVMH)及其创始人伯纳德·阿尔诺(Bernard Arnault)的“暗黑发家史”与“最强奢侈品帝国”的崛起之路。这确实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争议,同时也极具商业启发性的故事。
"“暗黑发家史”:从木材商到奢侈品巨擘的起点"
1. "并非天生贵族:" 伯纳德·阿尔诺1944年出生于法国一个相对普通的木材商家庭。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型木材公司,家境不算富裕,甚至有些拮据。这与他后来建立的庞大奢华帝国形成鲜明对比,也塑造了他务实、坚韧的性格。
2. "动荡的早年与教育背景:" 年轻时的阿尔诺经历了法国战后重建的艰难时期。他的学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度因精神问题休学。但他并未放弃,最终考入巴黎政治学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和高等商业研究学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Commerciales, HEC),接受了良好的精英教育,这为他日后的商业布局打下了基础。
3. "“拾荒者”般的早期投资:" 毕业后,阿尔诺进入法国国家信贷银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工作。但他的真正商业天赋开始显现是在离开银行后,自己创办投资公司。他
相关内容:
你肯定听说过LV,但也许不清楚,像迪奥、芬迪、宝格丽这些大牌,它们和LV都是一家人,都属于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大佬LVMH集团。

背后的大佬伯纳德·阿尔诺,大家叫他“”。为啥这么叫呢?你看他,在大家面前总是文质彬彬,穿着笔挺的西装,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不过,你要是以为他是个温和的欧洲老先生,那就大错特错了——等你听完他的奋斗故事,保证你会拍大腿叫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的“”。

阿尔诺原本和奢侈品界不沾边,他是个来自建筑工程世家的小少爷。他先试着说服老爸转行,但老爸不买账。于是他又去鼓动公司里的大老板们,最后成功把公司的建筑活儿以四千万法郎出手,这样,他就从搞建筑的变成了搞地产的(这事儿成了他后来做事的一个典型例子)。
1978年,阿尔诺才三十岁出头,就从还没退休的老爸那里接手了公司。从那以后,他虽然去了美国开了分公司,但心里一直有个念头,那就是想干奢侈品这行。
没想到,让阿尔诺产生这个念头的,竟然是一位平平常常的出租车大哥。听说有次在美国打车,阿尔诺和司机聊起了法国,他问了司机关于法国的事儿,司机就答上了。奇怪的是,这位美国司机虽然对法国总统不感兴趣,但却对法国的奢侈品牌迪奥了如指掌,这让阿尔诺对迪奥牌子记得特别牢。
阿尔诺不光做事果断,而且眼光独到。他很快就发现了当时的社会新动向:大家手里钱多了,中产阶级队伍壮大了,顾客们开始讲究品味,那些经济自主的单身女士也乐意花大价钱买奢侈品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他估计以后全球对奢侈品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会不断上涨,因为只有奢侈品才能赚大钱,还显得特别稀有。
那时候,阿尔诺的公司还很小,不起眼,但他相信“好运”总会降临。到了1984年,35岁的阿尔诺刚从美国回到法国,就碰到了一个机会——迪奥的母公司博萨克要破产了。
博萨克拥有好多产业,但最值钱的还是法国的迪奥,它在欧洲也是顶尖的高级定制时装品牌。换了三个设计师,迪奥还是赚大钱,真是个宝贝。不过得说清楚,迪奥的高定服装是招牌,真正赚钱的是香水和化妆品。只是在1968年,博萨克就已经把迪奥的香水生意卖给了酩悦,就是后来LVMH里的那个部分。

虽然博萨克仓库里积压了很多卖不动的衣服,三万员工老是闹罢工,账上还背着30亿法郎的债务,但有迪奥这个大牌子撑着,它还是块香饽饽。法国政府一放出要收购的风声,阿尔诺就豁出去了,决定把家底都押上。说来也巧,阿尔诺的老婆和博萨克的老板是亲戚,这让他有了先买权。

不过麻烦来了:把家族企业抵押后,只筹到了1.5亿法郎,这点钱连10%的股份都买不到。阿尔诺先是找法国拉扎德银行贷了点小钱,拉扎德又帮他联系了两家石油公司和英国汇丰银行,总共筹了4亿法郎,但还是不够。这时,他想了个办法——跟法国政府描绘美好未来,保证收购后能维持公司运营,不裁员。
法国政府正被罢工和债务问题搅得焦头烂额,一看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就爽快答应了帮忙:给了7.5亿法郎的补助,还免掉了博萨克银行的债务。结果,阿尔诺只用了十分之一的资金,通过借钱的方式就买下了公司。可他一接手公司,马上就变脸了:说话不算数,把集团里亏钱的纺织尿布业务都卖了,只留下赚钱的迪奥和一家百货公司;对员工也是一点情面都不留,一下子就裁掉了1.6万人。
到现在为止,阿尔诺已经“捞”到了好几亿美金,不过他买下的迪奥只有服装这块业务,香水业务还在LVMH集团那里攥着呢。LVMH集团是1987年那会儿,由法国的两个大佬路易威登(LV)和酩悦·轩尼诗(MH,就是那个有300年历史的皇室香槟酩悦,加上干邑界的大腕轩尼诗)联手创建的。
那时候,LV每年的收入有38亿法郎,赚了快7亿法郎的利润,在法国奢侈品界排第二。而MH呢,因为被人恶意收购,急着找帮手。两家都是家族生意,LV想往酒业发展,MH需要个大树靠着,所以它们就合并了。合并后,两家加起来有51%的投票权,理论上说,只要它们团结一致,公司就由他们说了算。但因为MH规模更大,所以让MH的头儿阿兰当了董事长,LV的头儿阿亨当了副董事长,结果两家还是各管各的。

两个有主见的法国人因为小事起了争执:阿亨给公司定做文具时,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阿兰上面,阿兰一看,气得立马把所有文具都给扔了。从那以后,他俩就经常在媒体上互相指责对方。到了1988年,LVMH的股票交易量突然大增,有人猜测可能有人在背后偷偷收购。MH就提出,不如和烈酒大佬保乐力加联手,买下3.5%的股份,好让咱们的话语权更大一些。
不过,保乐力加想增加股份到20%,LV觉得这是在挑战他们,于是决定在时尚圈找个帮手。拉扎德银行给LV介绍了阿尔诺。LV看中了阿尔诺的几个优点:他是法国人,管理着迪奥,年轻有活力,而且之前LV在阿尔诺收购博萨克时还帮他牵线搭桥找了投行。LV打算让阿尔诺拥有LVMH 25%的股份,这比保乐力加还要多5%。
阿尔诺心里暗暗高兴——他早就对LV眼馋很久了,而且迪奥的香水业务还在LVMH集团手里攥着呢。拉扎德银行这个角色挺有意思:它不光是阿尔诺背后的支持者,还是LV和MH的重要投资银行。这次拉扎德选择和阿尔诺合作,经过一番琢磨后出主意说:保乐力加比LV有钱多了,硬碰硬肯定吃亏,得找个更厉害的后台才行。
在拉扎德悄悄策划下,阿尔诺、MH和保乐力加晚上在办公室碰头,商量着一起搞个合资公司来搅浑水。MH和保乐力加互相猜疑,都觉得阿尔诺比较好拿捏,最后商量好保乐力加占四成,阿尔诺占六成,实际上是阿尔诺在掌舵这个新公司。表面上,阿尔诺还是LV那边的人,一副忠心的样子,但暗地里他却和MH联手,悄悄增加LVMH的股份。

1987年10月,华尔街突然崩溃,法国股市也跟着大幅度下跌,LVMH的股票价格像坐滑梯一样直线下滑。这时,一家合资公司瞅准时机,买进了24%的股份。LV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阿尔诺一直在暗中策划!于是,LV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们动用了家族的资金大肆购买股票,目标直指超过33%的股份(因为在法国的公司法律里,持有33%的股份就能有话语权,可以阻止董事会的决定)。
不过就像拉扎德预想的那样,LV的钱袋子比不上保乐力加。与此同时,阿尔诺和保乐力加联手的公司也在疯狂抢购股票,短短3天时间,他们手里的股份就涨到了37.5%,这样一来,阿尔诺就成了LVMH的头号股东。
面对强敌,LV和MH只能再次携手,想保住自己的主导权。他们琢磨着把LV和MH分开,但这得阿尔诺点头才行,显然没门儿。接着,他们又提出把迪奥的香水生意送给阿尔诺,想用好处来换安宁。可阿尔诺表面上应付着,背地里却在两天内不停买买买,把手里的股份提到了43.5%。
没多久,他靠着给管理层和股东们好处,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短短几个月就从外人变成了LVMH的头儿。一当上老大,阿尔诺立马动手改了集团的架构和人事安排,把老臣子们踢出局,换上自己的人,这才算是真正把LVMH给掌控住了。
从那以后,他就走上了“买买买”的路子——从1987年到2013年,他总共买了63家公司,手里还握着74家公司的股份,同时也卖掉了48家。他靠这种方式建起了自己的商业王国:90年代时买了丝芙兰,2000年拿下尚美,2010年宝格丽也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后来还有2016年的24S,2019年的蒂芙尼。他的生意涉及到了时装、包包、香水、化妆品、酒水、珠宝、手表、零售、传媒等多个行业。
其实并不是每次收购都能顺利,你看古驰和爱马仕,它们就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挡住了被收购的命运。并购这事儿吧,听起来好像能用小钱赚大钱,但往往也让很多创业者的美梦泡汤。阿尔诺这个人啊,做起事来可不含糊,他买了迪奥之后,说好的事儿都反悔了,大裁员搞得人心惶惶;收购思琳也是一样,没过几个月,就把人家创始人一家给赶了出去。
他是不是真的有那个“东西”呢?可能得看看他的五个孩子才知道——他对孩子们管得很严,从小就让他们学艺术、体育,还灌输商业知识。吃饭时候只聊工作,放假就带着他们去参观奢侈品店,法国人都拿他开玩笑呢。

听说二少爷亚历山大降生的时候,14岁的大哥安托万写了封信说:“这可能说明了为啥给他取名叫‘亚历山大’吧。”
阿尔诺和前妻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跟现在的妻子又有三个儿子。这五个孩子表面上看挺团结,但实际上因为不是一个妈生的,平时很少一起玩,社交媒体上也几乎看不到他们互动。说到家产怎么分,那简直就像TVB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复杂。阿尔诺呢,从来不说更喜欢谁,这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位置不稳,得使劲浑身解数来表现自己。
大女儿德尔菲娜读完商学院后,开始管理丝芙兰,她请来了维吉尔·阿布洛帮LV赚了大钱,还签下了蕾哈娜让她当彩妆网红,推出了FentyBeauty品牌。大儿子安托万最近运气不太好,把LoroPiana交给了三弟弗雷德里克。三弟呢,他从泰格豪雅的CEO升为了集团管手表的老大,在董事会里说话也越来越有分量了。
大儿子的领导地位不稳了,可阿尔诺还是沉得住气,让孩子们自己暗暗较劲。但到底谁来接班还没个准儿,这让资本市场急眼了。去年LVMH的股票价格大跌了32%多,到了2025年4月,爱马仕凭借着2436亿欧元的市值,历史上头一回超过了LVMH,坐上了全球奢侈品集团的头把交椅。
76岁的阿尔诺急了,毕竟他当过好几次世界首富,所以他说要晚点退休,打算一直管到85岁。他的儿子们还得在老爸的绝对领导下,接受最后的磨练。LVMH这个商业大王国还能继续风光下去吗?要是阿尔诺不干了,这王国是会继续壮大还是会散伙?这都得看以后怎么发展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