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场里服装品牌是否过多的这个问题,法国人的看法可能会比较复杂,并且因人而异,但可以从几个典型的法国视角来探讨:
1. "对“品牌爆炸”的些许无奈或批判:"
法国人通常对时尚有较高的审美要求,并且推崇一定的品质感。当面对商场里密密麻麻、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设计的快时尚品牌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泛滥”或“缺乏灵魂”。
他们可能更欣赏那些有独特设计理念、精湛工艺、代表法国时尚精神(如奢侈品牌、设计师品牌)或者具有特定风格(如Boules & Baroques, Marimekko在特定领域)的品牌。
过多的廉价、雷同的品牌,可能会稀释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品牌,也让人在选择时感到困惑和疲惫。
2. "对多样性和可及性的不同解读:"
从积极的一面看,更多的品牌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对于追求时尚潮流、喜欢尝试不同风格的年轻人来说,丰富的品牌选择是好事。
法国人也可能认为,服装是个人表达的一部分,多样化的品牌提供了更多自我塑造形象的可能性。只要这些品牌各有特色,而不是简单的重复,那么多样性就是受欢迎的。
3. "重视品质和“物有所值”:"
法国人普遍比较看重物品的品质和耐用性。在面对大量价格低廉、质量
相关内容:
法国服饰品牌Jennyfer的首席执行官Sébastien Bismuth希望商场不要过度拉品牌入驻,而应该把入驻品牌的店面范围扩大。他表示:“现在,各大商场里卖服装的铺面实在太多了,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商场里有70%的铺面都在卖衣服,那么我们品牌方势必会将大部分营业额都用在租赁铺面上,但对于顾客来说,看起来差不多的一件黑毛衣在哪儿买都一样……一些无法赢得国际市场的品牌充斥在(法国)国内市场里,在某种程度上,商场方占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它们不应该在商场里到处开设服装店面。”
服装品牌Gémo的总经理Hubert Aubry表示Gémo的服装销售额下降了40%,他表示:“我们的销售额之所以下降,是因为越来越少的顾客会去商场购物了,因为他们觉得商场里的品牌大多都是一样了,就没什么购物欲了。”
但开发商Apsys的推广总监Fabrice Bansay对此持不同的意见,他表示:“有些服装品牌入驻商场的条件就是商场里有其他的服装品牌。我们从Eden de Brie-Comte-Robert购物广场这个项目上吸取了教训,这个购物广场里50%的店铺都是提供娱乐和餐饮的。”
FREY地产的执行官Antoine FREY让各品牌大可不必如此担忧,“服装行业本来就变化很快,一种服装概念从诞生、流行到过时的变化十分迅速,比如,在同一个城区开了七家分店的品牌不知道在某一天就会被其他品牌取代。我觉得现在比较好的一个解决办法是把每一个店铺变成方圆几公里内的一个快递点。”
法国连锁超市Carmila副总裁Sébastien Vanhoove对上述想法表示支持:“现在讨论商场里服装店铺的分布情况也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总是有一些品牌希望‘遍地开花’。但是,一些商场由于占地面积不大,无法设立‘美食街’、‘游乐场’等,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方和商场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经营效率。”
Hubert Aubry对此表示质疑:“我们也想分享我们的数据,但是在我们还无法良好运用自身数据的情况下,如何能够用好所在商场的数据呢?”
Sébastien Vanhoove表示:“我们将在商场内设立服务厅,方便品牌方和开发商进行交流。”同时,Sébastien Vanhoove、Fabrice Bansay呼吁各大品牌下放地区负责人的权力,允许他们和开发商合作,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引流客户。Antoine Frey补充道:“每个品牌应该多招募一些店员而不是店铺经理。”
最后,法国国家购物委员会主席Jaques Ehrmann表示,今后将减少商场内服装品牌的入驻,增设餐饮服务和娱乐服务。
来源:中国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