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青岛即墨市加强品牌建设的新闻标题或主题。它暗示了即墨市正在积极构建或扩大其现有的品牌组合,以提升区域形象、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等。
这个标题可以对应以下几种可能的新闻内容:
1. "新增品牌:" 即墨市宣布推出了新的区域品牌、产业品牌或城市名片,加入到原有的品牌矩阵中。
2. "品牌升级:" 现有品牌正在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3. "品牌整合:" 对现有的多个品牌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更清晰、更有力的品牌战略。
4. "品牌推广:" 加强对现有品牌矩阵中各个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扩容的具体内容:" 新增了哪些品牌?是哪个领域的品牌(如旅游、工业、食品等)?
"背景和目的:" 为什么要在此时扩容?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促进特定产业发展还是其他战略考量?
"预期效果:" 扩容后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背景信息或具体细节,我可以给出更精确的解读或相关的新闻报道。
相关内容:
从“即墨老酒”到酷特制造“即发”“青岛正大”“琴岛电器”……青岛市即墨区一系列地产品牌群英荟萃,位居青岛各区市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数量总榜第二位,成为青岛城市品牌软实力的强力输出。
近年来,即墨区把实施名牌战略、开发和培育优质名牌产品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品牌队伍不断壮大。即墨现已累计创建琴岛牌电热毯、北洋牌烤鱼片、即发牌印染布、红妮牌针织内衣等山东名牌97个;培育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成为即墨制造业的亮丽名片。

作为即墨传统针织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即发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员工2万余人,是全国大型纺织服装、发饰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12.29亿元,在“2020年山东省民营企业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位居第56位,品牌价值43.33亿元。“目前,我们正在致力于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的研发,建设了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小试和中试示范线,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即发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说,即发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技术中心,200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抓住“互联网+”机遇,在越南、柬埔寨建立了ERP、MES、物联网、机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实现了生产运营各环节实时监控与设备的信息交互,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供应链的协同水平,推动企业由传统的大批量、大规模制造向柔性生产、敏捷制造转型。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即墨区传统产业集群正加速科技创新,由产业链低端转向高端,集聚优势从低成本转向高创新,品牌企业向集群规模化、品牌化、高值化快速演进。

要增质,亦要提量。如何将现有地产品牌“矩阵”进行“扩容”,培育更多新品牌?即墨区以更开阔的品牌思维,基于品牌企业大力培育品牌产业,通过差异化打造,多元化构建,为即墨城市品牌注入新内涵。为此,即墨区基于唯一性原则,充分挖掘城市独特的要素禀赋,加速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即墨黄酒”申报,创建黄酒博物馆,给品牌发展注入多元化元素。强化即墨湍湾紫蒜、金口芹菜、白庙芋头、即墨地瓜“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培育宣传和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支持“三品一标”产品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展会,积极争取相关农产品奖补政策,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发展“三品一标”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深度培育质量奖梯队,调研摸底产值过亿的企业106家,形成包含“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青岛市卓越绩效标杆企业”4个层面的品牌建设梯队。今年一季度,即墨区商标申请量2538件,同比增长38.23%,居全省第4位,商标注册量1755件,居全省第7位;有效注册商标总量28846件,比2019年底增长6.16%,居全省第8位;上半年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达到5000件和3500件。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楠 通讯员 刘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