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也反映了当前服装零售行业,尤其是传统男装品牌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转型困境。
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和可能的解读:
1. "品牌背景":虽然原文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个具体的丹麦男装品牌,但提到“老牌”,可能指的是像 "Bestseller"(旗下拥有 Massimo Dutti, Zara Home, Bershka, Pull & Bear, Stradivarius 等多个品牌)这样的大型服装集团,或者像 "Gucci Group"(旗下拥有 Gucci, Bottega Veneta, Alessandro Michele 等)曾经的男装业务,甚至是更传统的品牌。需要确认具体是哪个品牌才能更准确地分析。但假设是指 Bestseller 这样的大型集团,其规模和影响力确实巨大。
2. "核心问题:转型失败":
"数字化冲击":线上购物(电商)的蓬勃发展是最大的冲击。消费者习惯了线上比价、便捷下单和快速配送。
"体验缺失":线下门店提供的体验(试穿、服务、即时拥有)对于某些品类依然重要,但传统男装门店的体验往往未能跟上时代,未能提供足够的吸引力和粘性。
"库存和成本压力":实体店需要承担高昂的租金、人力和管理成本,同时面临库存积压的风险。如果转型策略(如线上线下融合、数字化转型)执行不力,这些压力会急剧放大
相关内容:
该份在供应链商内部流传的告知函显示,这个创立于1997年的丹麦品牌在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在过去十四年中已经开出了1300家门店。思莱德公司的母公司绫致集团决定将在7年31日前关闭思莱德在中国所有的线下零售店铺。
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公司方面的确认。记者从思莱德电商的一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确已收到公司方面的通知,品牌的线下零售业务将运营至2022年7月31日,之后将会关闭,但其线上的电商业务会继续运营。
公开资料显示,绫致集团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服装市场的老牌外资服饰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后,绫致集团共引入了四个品牌,其中,ONLY、Vero Moda和Jack&Jones均在中国设有超过2000家的门店数量,思莱德是绫致集团引进的第四个品牌。
在前述告知函中,绫致集团透露了关店的部分原因:2020年以来的后疫情时代带来了消费者习惯的巨大改变,和许多其他品牌一样,线下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的客流量大幅减少给品牌销售复苏带来了挑战,同时存在的高额的店铺成本亦让经营变得不可持续。疫情的持续高发、线下消费市场的疲软和难以下调的租金等成本费用,使得思莱德应对消费市场转型成功的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认为,疫情反复加剧让一些品牌对于线下实体业务投入更加谨慎。在市场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类似绫致这样的多品牌集团正在调整策略,保留有盈利、有发展空间的品牌,同时剥离那些亏损、需继续投入无发展的品牌。
思莱德的关店也折射出了目前国内服饰行业销售的整体疲软。
东方证券分析师施红梅称,今年三四月后,疫情对服装行业的影响进一步加剧。首先,线下零售受到直接冲击,考虑到疫情发生的地点,预计高线城市受到的影响大于低线城市,国际品牌受到的冲击比国内品牌更大,其次,在2020年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电商,受制于当下物流时效性,线上电商的销售成交与购物体验均有一定影响。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尽管有疫情不确定性等因素,但国内头部品牌对2022年的销售预期仍偏谨慎乐观,预计仍强于其他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