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瓦房店,奋进正当时,钢圈上的年轮,轴承之都的产业脉动纪实

## 潮涌瓦房店 奋进正当时|钢圈上的年轮:轴承之都的产业脉动
瓦房店,这座位于辽宁大连市西郊的小城,拥有着“轴承之都”的美誉。小小的轴承,承载着巨大的能量,也承载着瓦房店这座城市的辉煌与梦想。从上世纪初的萌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瓦房店的轴承产业经历了百年风雨,书写了一部属于自己的“钢圈上的年轮”史。
"一、百年积淀,轴承之城的崛起"
瓦房店轴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上世纪初,瓦房店就出现了手工制造轴承的作坊。1938年,日本“满洲轴承株式会社”在瓦房店设立分厂,标志着瓦房店轴承产业的正式起步。
新中国成立后,瓦房店轴承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51年,东北机器制造厂在瓦房店设立分厂,生产军用水泵和轴承。1958年,瓦房店轴承厂正式成立,开启了瓦房店轴承产业的新篇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瓦房店轴承产业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轴承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瓦房店轴承以其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信赖,成为我国轴承产业的排头兵。
"二、创新驱动,产业脉动加速"
近年来,瓦房店轴承产业积极拥抱创新

相关内容:

瓦房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初夏


我身后的这座广场,不仅是瓦房店的城市地标,更是“中国轴承之都”的象征。曾经,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就在这里诞生;如今,从轴承钢冶炼、精密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瓦房店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轴承产业集群。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转动”城市命运的产业引擎。

当城市还在沉睡,瓦房店的轴承产线已奏响苏醒的晨曲。成立于2009年的大连瑞丰中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年产值突破9000万元,从技术跟跑到自主创新,完成了专精特新的蜕变。

瑞丰中轴董事长 董仁周:我们在六七年前,投资工厂的时候就做了向高端精密方向发展的准备。没有精密的加工基础,后期的精密产品是出不来的。从头到尾严格地执行工艺路径和工艺目标,才能生产出精密产品。

技术员指尖的每一次微调,都在定义着中国制造的精度极限。

瑞丰中轴董事长 董仁周:这个产品的精度在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以内,看这表的跳动,都在一个微米以内。这是企业几年来研发出这个产品的最终精度,得到了客户非常好的评价,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同时,这个产品分度精度很高,应用也比较广泛,像立车立磨、加工中心的壁轴,还有磨床、立磨和平面磨、端面磨都要用到它。瑞丰中轴不断完善产品的标准化,推动企业的主流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

占地2.16万平方米的远东轴承厂区里,300多名工匠与智能产线并肩作业。从直径60毫米的微型轴承,到2.5米的巨型轴承,4000余种规格产品在这里诞生。淬火时的温度控制、磨削时的精度把控,正是“ZHJ”品牌成为行业标杆的底气。

远东轴承总经理 李硕:远东轴承依托瓦房店雄厚的轴承产业基础,实现了成品的全流程自主生产。在车削、热处理、磨削、保持器还有检测等关键工序上,我们严格对标国际标准,确保每一套轴承都具备国际竞争力。我们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更在工艺创新上持续突破。例如,采用智能化热处理技术提升材料性能,应用高精度磨削设备保证轴承的稳定运转。正是这些扎实的制造功底,让远东轴承成为国内外客户信赖的品牌。

远东轴承50人的研发团队,手握3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数控排刀硬车技术的突破,终结?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如今,这些“中国造”轴承已走进航天装备、万吨巨轮、石油钻机等核心领域。

远东轴承总经理 李硕:我们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高端轴承国产化进程,同时带动本地产业链升级,为瓦房店打造世界级轴承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钢圈上的“年轮”,记录着从制造?智造的跨越。瓦房店人以“单点突破+全链协同”的坚守,让中国轴承在高端领域扎下深根。这旋转的钢环,正承载着制造强国的梦想,在时代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来源:瓦房店市委宣传部

记者 初夏 李萌 孙欣悦 陈立伟 赵子懿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