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泛滥”的三大运动品牌现状,从烂大街到掉价,你还执着于穿它们吗?

我们来探讨一下你提到的这个现象。
“假货比真货多”的三大运动品牌(通常指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优衣库Uniqlo,有时也包括安踏Anta等)如今在市场上确实面临一些挑战,其产品变得“烂大街”甚至价格有所下降,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品牌饱和与过度曝光 (Brand Saturation & Overexposure):" "市场饱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Nike、Adidas等品牌的核心产品线(如Air Jordan系列、Yeezy系列、Classic三叶草、卫衣、运动鞋等)已经深入人心,覆盖了广泛的消费群体。在许多细分市场,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这些经典款式的辨识度已经很高,新推出的产品不一定能带来惊喜。 "社交媒体与KOL影响:"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意见领袖(KOL)的推广,使得这些品牌的联名款、限量款等信息传播极快,极大地推高了产品的热度和讨论度,但也加速了其普及化。一旦某款产品成为“网红款”,短时间内大量人群追逐,自然就“烂大街”了。
2. "假货泛滥 (Proliferation of Counterfeits):" "品牌价值与需求:" 这些顶级运动品牌拥有巨大的品牌价值和庞大的市场需求,这自然成为制假售假者的目标。

相关内容:

“假货比真货多”的三大运动品牌,如今烂大街又掉价,你还在穿吗

昨天刷微博,看到“国产运动品牌营收首次干翻耐克阿迪”的热搜,我第一反应是:真的假的?点进去一看,2024年安踏、李宁、特步、361°四家加起来卖了1230亿,比耐克阿迪在中国区加起来还多出快500亿。心里咯噔一下:以后买鞋,是不是再也找不到“外国月亮圆”的借口了?

我翻了翻鞋柜,三双李宁、两双安踏,还有一双特步160X。突然发现,不知不觉,国产已经占了我运动装备的大半江山。不是情怀作祟,是真香。李宁的赤兔6,499块,踩屎感不输UB;安踏的C202,马拉松群里一水儿好评;特步的160X,更是跑友口中的“国货碳板之光”。以前买鞋先看钩子三条杠,现在先看中底科技,再看价格,最后才瞄一眼logo。

可热闹背后,几家也各有各的头疼。安踏现金流167亿,富得流油,但FILA增速放缓,主品牌安踏又陷“中年危机”,门店越开越大,客流却不见涨。李宁现金流52亿,看似稳,实则电商折扣越打越低,线下奥莱店常年五折,品牌溢价被一点点啃掉。特步最惨,账期126天,钱都在经销商手里打转,现金流只剩12亿,跑鞋卖得飞起,账上却紧巴巴。361°刚破百亿,高兴没几天,就被吐槽“除了便宜,记不住别的”。

我上周去武汉光谷李宁YOUNG店,给侄子买双篮球鞋。店里全是小学生,家长一边刷手机一边等孩子试穿,嘴里念叨“国产现在做得不错”。导购小姑娘悄悄说,现在小孩只认李宁和安踏,觉得耐克“太俗”。我愣住,十年前我们抢AJ,十年后小孩嫌AJ土,时代真是翻书一样快。

可翻书也有夹缝。特步账期长,经销商压货严重,跑鞋再火,钱回不来。安踏多品牌矩阵看着热闹,DESCENTE、KOLON、FILA、安踏儿童……内部资源掐架,品牌之间互相抢人。李宁想高端,又想年轻化,结果高端没上去,年轻人嫌贵,中年人嫌花。361°百亿之后,下一步怎么走?没人说得清。

最逗的是,朋友圈开始晒“国潮OOTD”。以前中年大叔穿耐克阿迪,现在清一色安踏冠军、李宁中国李宁,配文“支持国货”。我调侃他们“跟风”,他们回我“便宜好穿,干嘛不买?”想想也是,一双飞电3C三百多,性能对标next%一半价,谁跟钱过不去?

说到底,国产这次翻身仗,靠的不是喊口号,是把产品做扎实了。中底科技、碳板、鞋楦、面料,一样样追上来,价格还亲民。但接下来,才是真考验。耐克阿迪不会坐以待毙,国产品牌要面对的是:增长放缓、库存压力、品牌老化、消费者喜新厌旧。谁能先把现金流健康度拉回来,谁先把品牌故事讲出新意,谁才能留在牌桌上。

我最后看了一眼鞋柜,决定下一双还买国产。不是爱国,是算账:同样预算,国产给得更多。但我也偷偷许愿,希望下次买单时,不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非它不可”。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