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实验室揭秘,如何挑选“能打”的太阳镜?科学实验揭示选购秘籍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主题!“真相实验室”聚焦于“能‘打’的太阳镜怎么选”,通过科学实验来揭秘,这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以下是一个基于这个主题的“真相实验室”脚本框架或内容要点,旨在揭示如何科学地选择能提供良好防护又不失时尚感的太阳镜:
---
"节目名称:" 真相实验室丨能“打”的太阳镜怎么选?科学实验为你揭秘
"节目目标:" 通过科学实验,揭示太阳镜选择的关键要素(紫外线防护、镜片颜色/材质、防刮/抗冲击性能),帮助观众辨别和选择真正“能打”的太阳镜。
"核心科学概念:" 紫外线(UVA/UVB)防护、可见光透过率、镜片材质(偏光/染色)、耐磨性、抗冲击性。
"实验设计思路:"
"引言 (Introduction)"
"痛点引入:" 夏日阳光刺眼,出门总想戴太阳镜。但市面上的太阳镜五花八门,价格从几十到几千不等,到底哪款才能真正保护眼睛,并且耐用(“能打”)?是不是越贵越好? "提出疑问:" 太阳镜的“防护力”和“耐用性”究竟体现在哪里?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评判? "介绍节目内容:" 本期“真相实验室”,我们将

相关内容:

潮新闻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吕翔

炎炎夏日,出门必备的除了防晒霜,就是一副能“打”的太阳镜。但市面上太阳镜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颜色、功能也各不相同,到底怎么才能挑到合适又性价比“拉满”的太阳镜?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眼镜检验中心用科学实验告诉你答案。

太阳镜按用途和功能主要分为3类:遮阳镜(2类、3类)、浅色太阳镜(0类、1类)和特殊用途太阳镜(4类)。

‌‌遮阳镜:主要用于户外活动时防止强光和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透光率较低,适合阳光强烈的环境使用。

浅色太阳镜:透光率较高,适合光线较弱的天气或日常装饰搭配,颜色多样但防护能力较弱。‌‌

特殊用途太阳镜:专为滑雪、登山、海滩等强光环境设计,透光率极低(3%-8%),具备更强的紫外线防护和防眩光功能。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是3类太阳镜,因此本次实验分别从线上、线下采购15批次不同品牌的3类太阳镜样品,依据GB 39552.1-2020《太阳镜和太阳镜片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39552.2-2020《太阳镜和太阳镜片 第2部分:试验方法》规定,围绕价格、镜片颜色和镜片类型(偏振)三个方面,对其可见光谱及光透射比均匀性进行检测。

GB 39552.1-2020规定,太阳镜的光透射比均匀性应不大于15%,3类太阳镜的可见光谱透射比应在8.0%到18.0%之间。在符合标准的范围内,光透射比均匀性数值越低表示太阳镜在镜片不同区域光透射比差异越小,意味着能够最大程度保持物体原始色彩和相对亮度关系。同样,可见光谱透射比数值越低表示可见光阻隔效果越好。

实验一:价格越贵,太阳镜遮光性能一定越好?

实验人员选取价格从19.9元到2200元的10批次3类太阳镜样品进行可见光谱、光透射比均匀性检测。

从实验结果来看,太阳镜的价格与其基础遮光性能(可见光谱透射比、光透射比均匀性)不存在必然的正比关系。除线上购买的一款19.9元样品以外,其余样品无论价格高低均符合国家标准对遮光性能的要求。

实验二:镜片颜色会影响视觉清晰度?

镜片颜色是选购太阳镜时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人员选取6批次不同镜片颜色的3类太阳镜样品进行可见光谱、光透射比均匀性检测。

从实验结果来看,黑、灰色系镜片能均匀减少光线强度,不改变物体原本的颜色和对比度,适合日常佩戴、驾驶、户外活动等多种场景。而黄、红色镜片可见光阻隔能力较弱,强光下可能会让眼睛感觉不适,不推荐日常遮阳使用。

实验三:相对价高的偏振镜是否值得购买?

市面上标称“偏振镜”的太阳镜售价通常高于普通太阳镜,那它是否真的有优势呢?实验人员选取7批次偏振和非偏振太阳镜样品进行可见光谱检测。

从实验结果来看,偏振太阳镜的可见光阻隔效果普遍优于非偏振太阳镜。由于偏振镜片内部有一层偏振膜,通过特定的光学设计,偏振膜可以过滤水面、道路和其他平面反射的刺眼光线,显著减少蓝光散射引起的眩光和光雾,使得黄、橙、红色物体在背景中更加突出,提升镜片对比度,助力视觉效果更加清晰。对于经常处于强反射光环境(如驾车、水上/雪上运动)的使用者,偏振镜能改善视觉体验、提升安全性。

相比之下,非偏振太阳镜无法有效过滤特定方向的眩光。然而需注意的是,偏振镜在观看液晶屏幕,如手机、导航仪时,可能出现屏幕变暗或者产生花纹的现象。

小贴士: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太阳镜呢?实验人员建议:

1、“查”关键标识:确认产品标注清晰,包含名称、类别(日常遮阳选2、3类;4类特殊用途太阳镜开车禁用)、执行标准、生产者信息及明确的紫外线防护标识(“100% UV防护”为佳)。请勿购买无标识或信息不全的产品。

2、“看”是否清晰:佩戴后观察远处直线物体(如门框),移动眼镜,确保线条无扭曲、波浪变形;观察红、绿、黄等鲜艳物体,比较佩戴前后颜色是否明显失真,避免干扰交通信号识别。

3、“选”适宜场景:日常通用选灰、黑色太阳镜;驾驶或户外运动优选茶色或灰色偏振太阳镜;蓝色能营造清新视觉体验,适用于海滨、沙滩等场所。强反射环境(如水边、雪地)推荐偏振太阳镜,而在普通城市环境或无明显眩光干扰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非偏振太阳镜已能满足基础的遮阳防护需求。

4、“明”使用规范:仅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佩戴太阳镜,阴天、室内、黄昏或观看电子屏幕时佩戴会加重眼睛负担,导致视疲劳。婴幼儿及儿童视觉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必要不佩戴。定期检查镜片,出现明显划痕、磨损或老化等影响清晰度及防护效果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

5、“量”预算而行:理性评估太阳镜是否满足自身核心需求及附加价值是否值得溢价,不必盲目追求高价。高价太阳镜的溢价主要源于品牌价值、设计感、材质工艺、佩戴舒适度及光学设计等附加属性。但对于极端低价产品,考虑其质量风险可能较高,购买时仍需谨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