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十张经典图片揭秘80年代风靡中国的日本品牌,科技与潮流新时代

以下是十张图片,带你开启80年代风靡中国的日本品牌:科技与潮流新时代:
"图片一:松下(Panasonic)磁带录音机"
"图片描述:" 80年代,松下的磁带录音机是学生和年轻人的标配。它小巧便携,操作简单,价格相对便宜,是记录歌声、学外语、听歌的好帮手。磁带也成为了那个时代重要的媒介,承载着无数青春记忆。 "品牌特点:" 技术领先,品质可靠,设计简洁实用。
"图片二:索尼(Sony)Walkman"
"图片描述:" 索尼的Walkman是80年代的传奇产品,它开创了个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时代。虽然价格昂贵,但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让音乐随时随地陪伴左右。Walkman也成为了时尚的象征,代表着年轻人的潮流品味。 "品牌特点:" 创新技术,引领潮流,品牌影响力强。
"图片三:夏普(Sharp)电子计算器"
"图片描述:" 80年代,电子计算器是学生和商务人士的必备工具。夏普的电子计算器以其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性能稳定而著称,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计算器品牌之一。 "品牌特点:" 功能强大,性能稳定,注重实用。
"图片四:东芝(Toshiba)

相关内容:

八十年代中国:电视、收录机和“日本货”风潮的那些年

每个人家里都有那么几样“宝贝”是不能动的。电视,冰箱,还有那台威风凛凛的收录机。有时候你会发现,看似普通的家电,却能搅动整个家的气氛,甚至邻里街坊的脸色。可是你想没想过,为啥有的家庭能率先用上“日本货”?那些舶来的松下、东芝、日立,怎么就成了八十年代中国人梦想和话题的焦点?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一场跟进口家电结下的情缘。

打开时间的抽屉,风还带着尘土味:1978年刚过,政策有了新风,街头巷尾开始流传着让人心头一热的新词——“改革开放”。谁不想抬头看看外面的天?那时候的中国,一切都刚刚开了个头,家里的家具还散着老木头味道,墙壁泛着岁月磨出来的灰。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品牌像是从另一头世界吹过来的一阵风,带着钢铁味的时尚,还有一层小得意——我要是能买到,那可真是“有面儿”!

家电店门外经常能见到排长队的人影,隔着玻璃眼巴巴地盯着柜台里的松下黑白电视机。话说回来,黑白电视最初摆进中国家庭,更多是“图个稀罕”。松下的机器,做工扎实,前面板一圈金属条,调台旋钮咔哒咔哒响,小孩不敢乱碰,怕弄坏了。晚上全家围一团,关灯之后屋子的一半全靠着十几寸的荧屏亮起来。那种母亲递瓜子、父亲眯缝着眼点评节目、兄妹抢位置的日子,想想还挺温馨。可别说,就算画面雪花点多点儿、大人还是爱夸一句:日本货,确实不一样。

时间很快挪到了80年代中后期,日立忽然有点“出风头”。人们还习惯于黑白电视的时候,彩色电视机开始在少数“先富起来”的人群中露头。谁家能提前摆上一台日立彩电,基本就等于给自己脸上贴了金。“听说这日立还有遥控器,不用离开沙发就能换频道”,小孩们边说边瞅着那”神秘小盒子”,恨不得偷偷捏一捏试试。大人可不得了了,开着窗户都要留心邻居有没有流露点羡慕的神情。咱们常说“彩电冰箱洗衣机”,其实那会儿的彩电,哪怕只多一个色彩,带来的炫耀也翻着倍。

说到音乐,绝少不了收录机。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最想要一台日立或者东芝的收录机扛在肩上。其实仔细想想,那些收录机价格真不便宜,一个月的工资也没准拿不下来,但人们还是会咬牙节衣缩食。哪个初中生头一次把磁带塞进收录机,摁下播放键时,心里的得意真是写在脸上。日子虽难,但音乐随身走。那一代人对《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小芳》这些歌的记忆,其实和收录机响起来的嗡嗡音色混在一起。

同一个街巷,总有几个“消息灵通”的家庭,早早就弄来“录像机”。CCTV上的日立录像机广告一播出,谁不嘬牙花子感叹一句“鬼子工业还是厉害”!那会儿录像机绝对是奢侈品,据说还有专门的小买卖,一盘录像带能辗转几十户人家。晚上借来放,好几个邻居搬着板凳来“蹭”,就好像整个院子的人都想体验下“世界另一头”的生活。录像机遥控器上的按钮多得杀人,不会用,反倒成了家里的小孩炫耀的资本。

东芝是另一番风景。冰箱这玩意儿,在北方尤其是夏天,简直就是救命的产品。东芝冰箱的广告歌一上线,电视里女孩子跳着舞,歌词里“清新、先进”这些词成了家里孩子争着念的新词儿。大伙儿都说“肉放进去三天都不坏”,其实更让人焦虑的是“啥时候轮到咱家也能买上一台”。有了冰箱,左邻右舍谁生病了还都想着借来放点药。机器就是机器,可生活里的情分真是热乎乎的。

要说时髦,东芝收录机绝对能排前头。年轻人把它扛在肩头,走到哪儿都特自信。外壳闪闪发亮,按钮一排摁下去有节奏的“咔哒”声——握在手里就像整个世界都能为你响起一首歌。下课或周末,公园、露天广场,谁家收录机新、声大、音质好,谁就能吸引小伙伴围一圈。那种被围观的得意和新奇,是今日智能手机无论如何体会不了的。

夏普进中国的时间稍微晚一点,1984年以后吧。夏普的名字总和“科技感”这个词绑一块儿,广告色彩浓艳,连电视脚步都带点未来感。有人说夏普电视带有点艺术气息,摁遥控换频道时屏幕的切换速度,比别人家的彩电要干脆快捷。有人琢磨,这台机子哪怕看动画片都觉得屋里“高端”起来——咱们现在笑,彼时可真是这样地觉得。

索尼则像是见证者。别看那会儿还是黑白电视,人们夸它稳当、耐用。电视剧《便衣警察》、《渴望》,几乎每一家都坐在自家索尼电视机前等得眼巴巴。有些老人边织毛衣边看,孩子们则因为“电视时间有限制”而和父母讨价还价。那个年代的“看电视”,不仅仅是娱乐,有点像全家学习、团聚的必需课。人们从索尼电视里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听到“洋腔洋调”,小城市的孩子甚至从那黑白荧幕中憧憬过远方的人生。

三洋和彩电的故事,也许有一半要靠邻里传说。哪家能提前买到三洋14寸彩电,都会以此为傲。捧着彩电合影、非得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摆着,节日时亲戚朋友来串门,还要当着客人打开试一试。听说画面“比别家的彩色还真”,家里的孩子最幸福,因为有同学来做作业、实际上都是凑着来看彩电。

三菱,像一根温吞却扎实的老木桩。那时候流行的“第一台日本电视”,许多家的介绍总少不了三菱的名字。有的老人至今还会念叨“当年三菱机器结实的很,用了快二十年没坏”。其实更多人记得的,是一家老小围坐电视机前,那种带着邻居孩子的热闹,小小的荧幕,撑起一个大家庭的团圆夜。

当然,咱们如今看,那些日本品牌的家电,除了“贵、稀罕”,实际上带来的,是彼时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投影。你说今天的人还会守着电视机看完一场晚会吗?还会因为家里多一台冰箱而骄傲半个月?时代变了,心气也变了。可每当想起当年为买台彩电去托人、排队、攒票的日子,总觉那股劲儿是特殊的。

现在谁家都能用上各种“高科技”,却像是再也找不回那个全家人聚在电视机前、为了一台收录机争抢的感觉了。这是不是一种进步?还是某种无可奈何的失落?说实话,谁心里还没点怀念呢?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日本品牌在中国曾经掀起的涟漪,就那么留在了每家每户的生活记忆里。风头过去了,那台陪着咱们渡过烟火岁月的老电视机、老收录机,不知道现在还躺在哪个柜子的角落。

你呢?你还记得家里第一台“日本货”带来的兴奋和骄傲吗?有没有哪首老歌、一段老广告,会在突然听到时让你鼻子一酸?有时候就是这样,家电不是冷冰冰的螺丝和板件,而是那个温暖的晚上,家里亮着的一方光——和未曾忘却的亲情。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