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像是一条关于泡泡玛特(POPOP)拓展其业务范围或产品线的新闻信息。
不过,需要澄清几点:
1. "泡泡玛特的核心业务":泡泡玛特(POPOP)最初是以潮流玩具、盲盒设计闻名,其品牌核心是“设计师玩具”和“潮流文化”。虽然他们有时会推出联名或与珠宝设计师合作的产品,但这"并非"泡泡玛特的主营业务,也不是一个名为“泡泡玛特珠宝”的独立品牌。
2. "“珠宝品牌”的说法":将泡泡玛特称为“珠宝品牌”可能存在误解。他们可能推出了包含贵金属、宝石元素的"高端联名产品"或"设计饰品",但通常这些产品会被归类为“设计师联名款饰品”或“潮流珠宝”,而不是一个全新的“珠宝品牌”。
3. "北京首店":泡泡玛特在北京开设了多家门店,通常是零售店或快闪店,用于销售其核心的潮流玩具和文创产品。如果他们开设了所谓的“珠宝店”,这将是其业务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并且需要更具体的官方信息来确认。目前,泡泡玛特在北京的主要门店类型还是围绕玩具和潮流文化的。
4. "最贵单品19800元":这个价格对于泡泡玛特的核心玩具产品来说非常罕见。19800元可能是一些极其限量、使用了特殊材质(如贵金属、宝石)的"
相关内容:
6月14日,北京国贸商城迎来泡泡玛特旗下独立珠宝品牌POPOP的首家北京门店。这是继6月13日POPOP全球首店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后,该品牌在国内布局的第二家正式门店。
“我们一直希望通过不同的品类拓展更多的可能性,珠宝是我们一直在尝试的非常重要的品类。”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前一天的上海首店剪彩仪式上如此宣告品牌的战略方向。
在北京国贸商城店内,记者观察到,POPOP产品线覆盖了Hirono、MOLLY、SKULL PANDA、Crybaby、LABUBU、星星人等众多泡泡玛特热门IP,产品涵盖耳饰、戒指、项链等多个品类,风格在轻奢与个性表达之间取得平衡。店内一条项链的价格大约在1000至2699元,手链的售价多位于500元至1000元区间,戒指则有399元、499元、699元等价位,主要采用S925银、晶石、贝珠等材质,结合冷珐琅、锆石镶嵌等工艺,将泡泡玛特丰富的IP资源转化为可佩戴的珠宝饰品。其中,突破传统珠宝设计的“可玩性”成为最大亮点。记者现场体验发现,POPOP多款产品具备可拆分、可调节、可组合的创新设计。例如,小野Hirono的双层项链,外层航天器可打开露出内层形象,创造“开箱”惊喜并实现两种佩戴方式;SKULL PANDA耳球提供多种颜色组件供自由重组搭配;定价359元的SKULL PANDA组合戒指既能整体佩戴,也可轻松拆分为单只作为闺蜜款或情侣款。这些设计巧妙延续了泡泡玛特产品的互动基因。
作为泡泡玛特近年崛起的明星IP,LABUBU最近的讨论度和人们的狂热程度令人咋舌,其珠宝化产品也备受关注。但目前LABUBU系列仅有一款形象,分别搭配手链、手绳和项链出售。14日当天,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备货还充足,但LABUBU形象现在爆火,全国都卖得很好,今天可能还有量,过两天来也许就没有了,有断货的风险,喜欢的话建议尽早入手。”除了主打银饰的轻奢产品,POPOP北京国贸门店还推出了定位高端的18K金首饰系列,显著拉高了产品价格上限。记者在店内看到,一套花朵造型的18K金首饰定价为:手链10800元,项链19800元。店员介绍,目前只有这一套通体18K金的高端线产品。北京店内,一位正在试戴MOLLY戒指的年轻女性告诉记者:“平时收集盲盒,现在能把喜欢的IP戴在身上,感觉挺新鲜。”记者注意到,不到1小时,已有近10位顾客完成购买。在这些消费者的手中,泡泡玛特的IP正从收藏品逐渐变为可穿戴的日常艺术。POPOP能否成功复制盲盒的辉煌,用可玩性珠宝再造一个“宇宙”,市场将拭目以待。◆时评◆潮玩珠宝能走多远?6月14日,北京国贸商城人流涌动,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首店试营业,人气爆棚。IP+珠宝的组合令人眼前一亮,却也引来不少质疑。我们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首发当日实况,评论区“炸锅”式反应颇具看点,有人喊“智商税”,有人感慨“银子按金价卖”,也有人调侃“现象级IP捆绑黄金,是怕不保值?”这是一场由潮流IP跨界珠宝掀起的“低成本试水”。就产品本身而言,材质并不贵重,设计以卡通形象为主,面向大学生、小白领等年轻消费群体。正如一位网友犀利地指出:“用的是不值钱的材料,还能卖到两千多元。”也有珠宝从业者评论道:“卖的是品牌效应,不是黄金克价。”从潘多拉的经历到当下的POPOP,珠宝的“附加值营销”正在被一再放大。不过,在情绪化的评论背后,我们也看到一些冷静的声音:“这是低成本试水,卖得好,黄金玉石都会下场。”这句话并不夸张。在存量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品牌商试图用“内容+IP+时尚”的组合重塑消费热情,找回“珠宝年轻化”的话语权。但问题也正出在“快消化”的逻辑上。珠宝作为耐用品,其价值原本建立在稀缺性、贵重性与文化性的基础上。当“热度”成为第一推手、当“限量”“联名”成为主打标签,珠宝是否还能承载情感与审美,就变得模糊了。正如有人评论:“就跟买当季包一样,热点过去再戴就有点傻。”从黄金产业视角看,泡泡玛特此举值得关注。一方面,它为传统珠宝行业提供了一个“吸引年轻人”的样本路径;另一方面,它也提醒黄金珠宝行业必须一个根本性问题——价值由谁来定义?当设计附着在泡泡头上,当品牌溢价高过材料本身,是否意味着“黄金不香了”?显然不是。评论区不少声音依然“金声玉振”:“有这钱买黄金不香吗?”潮玩可以一时兴起,但黄金价值需要时间沉淀。在IP退潮、潮流更替之后,黄金珠宝应坚守长期价值,同时汲取营销创新的养分。如何在“好看”与“值钱”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未来珠宝行业真正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