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lk|如果时光不曾遗弃我们,路易丝・布尔乔亚 Louise Bourgeois:

路易丝・布尔乔亚跨度98岁的人生中,历经过世界大战阴霾,也走过家庭作为生命支柱的巨大矛盾与痛苦。公然出轨且专断的父亲,久病且隐忍的母亲,交织童年的不解与伤痛。儘管后来与美国艺术史学者丈夫及三个孩子组建新归属,也无法阻止死亡与别离的到来。对路易丝来说,艺术是他应对世界的方法,如同一场又一场驱魔仪式,释放感受并维持精神的理智。陪伴在旁担任艺术家助理长达30年的 Jerry Gorovoy,也通过亲身相处,分享他眼中的路易丝。

《蜘蛛》(Spider),钢与大理石,52.1 x 44.5 x 53.3 cm,2000。 © 伊斯顿基金会,经纽约 ARS VAGA 授权,摄影/Christopher Burke

他知道,当这些衣服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就不会被丢弃,而被保存下来。

延伸阅读:

策展人专访抢先看:巨型蜘蛛雕塑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 Louise Bourgeois 三月重磅登台!亮点先看细数艺术大师Louise Bourgeois的6则短故事|用一生弥补童年伤口,以蜘蛛作为母爱化身娇兰百年传奇香氛与艺术家LOUISE BOURGEOIS相遇,用香气记忆爱的故事


1980年,您与时年68岁的路易丝・布尔乔亚相遇,展开合作并伴随他度过余生。这位传奇艺术家年过七旬才真正受到广泛关注。作为见证者,可以分享其艺术生涯是如何被发掘并看重吗?

路易丝从艺术学校毕业时,在地下艺术圈已小有名气,然而他的创作经常变化,观众往往难以将他的作品联繫起来。198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为路易丝举办回顾展,展出大量作品,让人们了解他自 1940 年代以来的创作,是非常好的开端。

我刚认识他时,他在家中从事创作。后来我们一起搬到了布鲁克林的工作室,路易丝有空间尝试不同形式,并能够有更大规模的创作。对于雕塑而言,这样的空间尤为重要。路易丝之所以一直不为人知,部分原因与他的心理状态有关。他某种程度上带有自毁倾向,也不太愿意轻信他人。我想,当我进入他的生活后,他可以更专心创作,因为他知道有人可以帮他处理其他的事情。我负责与博物馆合作、出版书籍与作品的安装展示。

《牢笼(眼与镜)》(Cell (Eyes and Mirrors)),大理石、镜子、钢与玻璃,236.2 x 210.8 x 218.4 cm,1989–1993。伦敦泰德现代美术馆典藏。 © 伊斯顿基金会,经纽约 ARS VAGA 授权,摄影/Marcus Leith


您认为路易丝的艺术核心是什么?可以分享他创作的驱动力与过程吗?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与公开展出?

路易丝能够将自身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式,最终成为艺术品。他常说,创作时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这是一段没有明确目的地之旅程。所以他只是持续创作,几乎像是进入恍惚的状态,将全副身心的感受转移至材料上,投入创作的过程。

当他完成一件作品时,他知道自己真实表达了内在感受。路易丝的艺术可以强烈冲击人们内心。我曾亲眼见过一些观众,对着作品忽然开始流泪。路易丝曾说过,如果作品足够有说服力,每位观者的体验都将不同──观众的理解可能与他本人的意图不同,但能感受他所传递的情绪与氛围。如果别人喜欢他的作品,他很开心,但对他更重要的是,作品是基于而存在。


您曾提及:可以描述您们相处的日常吗?

我们的生活有与──有些日子一切都很好,我们工作顺利,心情愉悦;但也有些日子,他非常忧郁。我会试着去理解,为什么情绪会突然转变?是什么导致他的焦虑?为什么对某个人表现出攻击性?对我来说,这些是待解的谜题。我遇到最理想的,但这并不代表我真的是心理治疗师或他是病人。虽然我能去理解他的情绪变化,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一起生活,像普通人一样,去看电影、参观展览、与朋友聚会等。我们的日常其实很平凡。每週工作六天,非常专注且有条理。

《粉红日与忧郁日》(Pink Days and Blue Days),钢、布料、骨头、木头、玻璃、橡胶与複合媒材,297.2 x 221 x 221 cm,1997。 © 伊斯顿基金会,经纽约 ARS VAGA 授权,摄影/Peter Bellamy


可以与我们聊聊《歇斯底里之拱》(The Arch of Hysteria)这件作品吗?

精神分析的起点,最早就是从研究与开始的。当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与沙可(Jean-Martin Charcot)在巴黎从事神经学等相关研究,试图找出病患们看似健康,却出现特殊行为模式的心理根源。

路易丝对身体如何反映心理状态深感着迷。《歇斯底里之拱》源自当时患者有时会后仰成弓状、甚至颤抖的姿态。弗洛伊德的理论不断变化,起初他认为女性患者遭受过性虐待,后来又推翻这一说法,认为是幻想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儘管也有男性患者,当时大多将歇斯底里症与女性联繫在一起。路易丝选择以男性来呈现这件作品,某种程度带有女性主义的意识。此外,我们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处于痛苦,还是愉悦的状态。路易丝认为佔据人们生活很大部分,这也是他作品探讨的重点之一。

这件雕塑的模特儿是您,对吧?

是的。路易丝用石膏为我製作模具。我当时剃光全身的毛髮,然后他让我后仰,将我的身体塑造成拱形,并用石膏固定这个形状;一週后,我回到工作室,他继续製作我的正面模具。其实这件作品并非完全按照我的身体比例来製作。路易丝在后期加工时,特意拉长变形,使作品更显夸张与戏剧化。

《歇斯底里之拱》(Arch of Hysteria),铜、抛光铜绿,83.8 x 101.6 x 58.4 cm,1993。 © 伊斯顿基金会,经纽约 ARS VAGA 授权,摄影/Christopher Burke


我们知道路易丝以象徵。童年家里经营古代挂毯的修复与买卖,后来他也用布料创造出许多让人惊艳的作品。能否请您为读者们说明,他是如何将种种生命经验转化为艺术?

关于他的布料作品,大约是在 1990 年代中期开始的。我认为,这与他年龄渐长后,内在情感的无意识转变有关。或许是因为他渴望某种母亲的形象,一名能够照顾、保护他的存在。他开始吟唱摇篮曲。使用布料创作,也与童年时母亲修补挂毯的记忆有关。

早期他的作品主要围绕着与父亲之间的对立关係,更强调与。到了 1990 年代中期,他对母亲的认同逐渐加深,开始将事物、在一起。这是完全相反的创作方法。他喜欢缝纫,那是奇特的可逆过程,因为线允许,而不会破坏材料。相较之下,石材一旦切割就无法复原。此外,对年迈的艺术家来说,布料也更容易操作。

《好母亲》(The Good Mother)(局部),布料、缝线、不鏽钢,109.2 x 45.7 x 38.1 cm,2003。伊斯顿基金会典藏。 © 伊斯顿基金会,经纽约 ARS VAGA 授权,摄影/Christopher Burke

人们经常谈论他作品中的髮丝,其实他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在作品中运用头髮,而是从自己的衣服开始的。这些衣服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幅幅记忆的画面,记录着他生命中的不同时刻。1940 年代的衣服、1960 年代的衣服、1980 年代的衣服等,他一直保存着这些衣物。意识到自己正在变老,路易丝开始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去世了,会发生什么事?别人会把我的衣服全部丢掉吗?他不希望这些衣物与记忆就此消失。因此,他将衣物拆解并融入创作中。他知道,当这些衣服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就不会被丢弃,而被保存下来。

这是个非常複杂的过程。他的作品与创作媒材之间的转变,从单纯保存衣服的记忆,到使用布料进行创作,再到与母亲与孩子的关係产生联繫。这些都是无意识的转变。一件作品自然而然引导出下一件作品,就像日记一样。

《他消失于全然的沉默中》(He Disappeared Into Complete Silence),包含九幅蚀刻版画与文字的书册,第七版画,25.4 x 35.6 cm,1947。 © 伊斯顿基金会,经纽约 ARS VAGA 授权,摄影/Christopher Burke


在您的记忆中,路易丝是一名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兴趣?他的个性与艺术创作,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路易丝既聪明又充满好奇心。他可以是充满魅力的女性,知道如何展现自己的风采,也很会调侃别人,甚至带有冷酷的讽刺意味。不喜欢跟风,不盲目追随潮流。性格中带有某种少女般的纯真,但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控制欲,不喜欢别人对他发号施令。在艺术创作上,他无所畏惧,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就像一只躲在暖气后的小老鼠,内心脆弱而敏感。

随着路易丝愈来愈有名,很多人都想来拜访他,但他对此感到厌倦。他不想谈论自己,更想了解别人。每当有人来访,我的工作就是让对方喝点酒,对方就会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路易丝就会觉得很有趣。

认同路易丝创作的年轻艺术家也想来见他,然而路易丝从不认为艺术家处于社会高位。基金会保存着他从13岁以来撰写的日记。他曾说:视觉对他来说是一种稀有的语言,并非所有人都能读懂。而艺术作品不需要话语来辩护,它本身就能自我解释。

手稿(LB-0464),27.9 x 21.6 cm,约1959。© 伊斯顿基金会,经纽约 ARS VAGA 授权


您担任他的助手 30 年,目前仍致力于推广路易丝的艺术遗产。这么多年来,支撑您的动力是什么?未来有哪些规划吗?

路易丝是位让人惊叹的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很幸运能与他共度人生。希望大家能够直接感受他的作品,并与作品产生个人化的连结与体验。除了教育推广,最近我们也计划拍摄一部电影,讲述路易丝的人生故事。这不会是一部纪录片,而是根据路易丝生平改编的电影。

1993年,路易丝与 Jerry Gorovoy 正离开布鲁克林工作室。 © 经纽约 ARS VAGA、苏黎世 ProLitteris 授权,摄影/Vera Isler-Leiner


Art Talk|路易丝・布尔乔亚 Louise Bourgeois

法裔美国艺术家(1911–2010)。早期专注绘画、版画,1940年代后期转向雕塑。曾因沉浸于精神分析有一段创作空白期,而后发展出形状有机的雕塑。随着艺术界思潮改变,他渐渐受到注目。1982年,路易丝成为首位于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举办回顾展的女性艺术家。终其一生,他不断探索孤独、嫉妒、愤怒与恐惧等主题,在不同形式、媒材与规模间交替,具象与抽象间转换,以巨大的蜘蛛、牢笼及一系列旧衣服製作的织物等作品闻名于世。

路易丝・布尔乔亚,1993年拍摄于布鲁克林工作室。 © 伊斯顿基金会,摄影/Philipp Hugues Bonan

延伸阅读:

Art Talk|鲁凯族艺术家安圣惠:Art Talk|北美馆《黑潮:赖纯纯回顾展》专访:Art Talk|知性与童心之间,霍刚的形色奏鸣曲: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