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美馆展览一次看 | 2档重量级国际大展、6档跨世代台湾艺术家个展与压轴台北双年展

2024年,台北市立美术馆各式展览带来多样纷呈的艺术风貌。其中、名列《艺术家》票选年度十大公办好展,后者更获国际艺术媒体《ArtAsiaPacific》选为年度展览之一。

 迎接 2025 新年,来看看北美馆有哪些精采的展览吧!

北美馆 2025 展览时间主题一次看

重新理解世界的路径,2 档重量级国际艺术家大展从自然色彩到记忆灵媒,6 档跨世代台湾艺术家个展2 档国际策划展:当代影像展,与年底压轴台北双年展4 档经典研究与新型态线上计画/放映计画

延伸阅读:

神话与AI时代的对话!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幕后揭密威廉.肯特里奇全台首次大型个展,三件大型影像装置首度在台亮相


重新理解世界的路径,两档重量级国际艺术家大展

托玛斯.德曼:历史的结舌|2025.01.18-05.11|北美馆一楼1A、1B展览室
奥拉弗.埃利亚松:你的好奇旅程|2025.06.21-09.21|北美馆一楼1A、1B展览室

1|【托玛斯.德曼:历史的结舌】──等比例巨大纸模型,历史现场重建摄影

德国艺术家托玛斯.德曼(Thomas Demand)1964 年出生于慕尼黑,以大尺幅的摄影作品闻名。摄影原本是他纪录雕塑作品的工具,1993 年起转变为呈现创作的主要媒材。他关注作为影像与记忆的载体,脆弱的质地如何承载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沉重的历史。

为了试图重述所谓的真相,多取材自知名历史或社会事件的报导影像,先用纸建立真实比例的模型,鉅细靡遗地重建影像中的场景,最后透过镜头的角度与构图,忠于原貌地複刻这些历史画面,再将模型全数摧毁、只留下模型的摄影。展览集结约 70 件作品,汇集艺术家四个重要创作系列,可以完整看到德曼如何处理摄影影像与真实世界之间互为表里的对位关係,以及他对当代社会中影像文化惯性与认知悖论的提问。

延伸阅读:

将世界变成一座模型!融合纸雕与摄影 北美馆 展览5大看点

托玛斯.德曼,《实验室》,2000,C-Print/水晶裱,180 × 268 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托玛斯.德曼,《文件夹》,2017,C-Print/水晶裱,125 × 195 公分。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2|【奥拉弗.埃利亚松:你的好奇旅程】──充满好奇心与互动的艺术体验

历经丰富的创作旅程,来到此地与观众相遇。冰岛-丹麦艺术家奥拉弗.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东南亚巡迴展即将抵达台北,呈现艺术家过去 30 年来的艺术实践,涵盖装置、绘画、雕塑、摄影、录像等多种形态的作品。

埃利亚松擅长在空间中创造群体的共感体验,与展出现场条件相互作用,作品的完成,同时了融合艺术家意图、观众参与与环境脉络。当你来到展览与作品互动时,将进一步拓展作品的意义;有些作品更取决于观众的感知与行动,透过视觉、诠释或操作,赋予艺术生命。展览也引导观众们重新审视日常中的无形之物,透过空气的流动、地球磁场或灯光颜色的改换等,敏锐地挑动身体和感官的经验。希望邀请大家带着好奇,展开感官与思维的探索旅程,重新审视对自身、美术馆与世界的感知,也反思人类造就的环境及其关係。

延伸阅读:

北美馆重量级国际巡展《奥拉弗・埃利亚松:你的好奇旅程》亮点先看!

奥拉弗.埃利亚松 ,《美》,1993。 摄影:Joseph Nair,Memphis West Pictures|新加坡美术馆。图像由艺术家、neugerriemschneider画廊(柏林)、Tanya Bonakdar画廊(纽约/洛杉矶)提供。

奥拉弗.埃利亚松,《冰河的最后七天》,2024。 摄影:Joseph Nair,Memphis West Pictures|新加坡美术馆。图像由艺术家、neugerriemschneider画廊(柏林)、Tanya Bonakdar画廊(纽约/洛杉矶)提供。


从自然色彩到记忆灵媒,六档跨世代台湾艺术家个展

黑潮:赖纯纯回顾展|2025.03.01-05.25|北美馆二楼2A、2B展览室;102雕塑中庭
2022台北美术奖首奖黄丽音个展:Lili Deli 丽丽食品|2025.03.29-06.22|北美馆地下楼E展览室
TFAM年度个展:李紫彤、柯良志、徐瑞谦、彭弘智|2025.08.09-11.02 |北美馆三楼3A、3B展览室

1|【黑潮:赖纯纯回顾展】──纯粹色彩与自然嚮往

1953 年出生于台北,台湾艺术家赖纯纯,大学时受到日治时期前辈画家廖继春启发,领会色彩即为表现主体的可能,随后赴日本求学,建立日后空间创作的基础观念。1980 年代,赖纯纯以纯粹色彩的抽象性排列,探讨绘画形式的可能,作品接连在等重要竞赛展获奖,并成立推展前卫艺术。1990 年代她重新体认东方美学,取材自然并回归内在感性;也行遍全台,投入公共艺术创作。2007年后,赖纯纯的生活与创作重心转向东部海岸,此时期作品重回色彩独立表现,反映东部长住经验,对自然更为深层的嚮往。

这次展览本展以为名,象徵赖纯纯创作纯然而深邃的特质。由艺评家张晴文担任客座策展人,透过四个子题梳理赖纯纯1970年代至今的创作脉络,展出油画、压克力绘画、複合媒材绘画、雕塑、装置、手稿、影片与文献等近百件作品。

延伸阅读:

北美馆《黑潮:赖纯纯回顾展》专访抢先看:北美馆《黑潮:赖纯纯回顾展》三大看点!走入光与色彩的美好精神世界

赖纯纯,《向林寿宇致敬》,1984-2013,压克力颜料、沙、木板,243 × 234 × 184 cm,艺术家自藏;展览现场,2013,台北市立美术馆。图像由北美馆提供。

赖纯纯,《海葵4》,2023,压克力颜料、环氧树脂、画布,145 × 110 cm。艺术家自藏。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2|【Lili Deli 丽丽食品】──拟仿商店形式在美术馆地下室开张

将于一年之春在美术馆地下室开张。商品既不便利也不便宜,不含熟悉的食品添加物和化学调味料,店内充斥易鏽的低碳钢、易氧化的铜、易碎且已碎的玻璃,剩料回收、难保存的二手包装纸材和要价不菲的艺术品。小吃店负担着的压力,体现结构性的剥削,却又反映常民追求高性价比的期盼。

2022台北美术奖首奖黄丽音推出的个展,拟仿商店形式,透过多媒材的展现,拆解日常饮食和消费习惯,探讨当代资本主义对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展览结合在地民情和摊贩文化,店名怀旧具年代感,呈现和陈列却又极度当代,打造熟悉却又荒谬的时代切面。

延伸阅读:

北美馆开张!2022台北奖首奖黄丽音 堆叠日常饮食消费微景观

黄丽音,《深夜加油站》,2024,口吹玻璃、低碳钢,50 × 25 × 25 cm。摄影:Marc Doradzillo;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黄丽音,《休息中》,2023,低碳钢铁罐、印刷铁片、纸,64 × 192.5 × 17 cm。图像由艺术家、Public Gallery与北美馆提供。

3|【TFAM年度个展:李紫彤、柯良志、徐瑞谦、彭弘智】──创伤/书写/丈量/灵媒

北美馆每年推出四位风格殊异的年轻艺术家,各自以擅长的媒材与创作思路,开展对切身命题的探索。

李紫彤探讨艺术家自身在拍摄实验纪录片历程中,试图作为创伤代言者却难以如实传达的拉扯。

李紫彤,《#迎灵者》,2022。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柯良志将打造拟仿工地围篱的场域,由艺术家现场临写商业招牌专书中的字体,表现既人工又机械化的矛盾性,同时探索的当代意涵。

柯良志,《今不同璧》,2022。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徐瑞谦探索材料、物件的潜力,呈现各种未被明确定义用途的物料,邀请观者以身体丈量并细察自身与物件的关係。

徐瑞谦,《静物-1》,2022。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彭弘智 以单屏幕电影录像和大型机械装置,探究台湾剧场界三位早逝开拓者的影响。

彭弘智,《开光的吊灯》,2024。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两档国际策划:当代影像展,与年底压轴台北双年展

时代剧场:当代影像的複数演绎|2025.03.29-07.13|北美馆三楼3A、3B展览室
2025第14届台北双年展|2025.11.01-2026.03.29|北美馆地下楼、一楼、二楼

1|【第14届台北双年展】──以感性建构与世界的关係

两年一度的来到第14届,将由山姆.巴塔维尔(Sam Bardaouil)和提尔.法尔拉特(Till Fellrath)双人组担任策展人,二人现为柏林汉堡车站当代美术馆(Hamburger Bahnhof – National Gallery of Contemporary Art)双馆长,他们具备艺术史、剧场、经济和政治等多重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擅长以不同视角思考展览与城市的紧密关係,探索地方历史与国际对话的潜力,并藉由开创性公众活动与当地社群建立连结。第14届台北双年展将从台湾层层交叠的历史切入,以展览、表演、现地製作、论坛等各种公众计画为基础,试图捕捉流淌在个人记忆和集体意识中难以言喻的连结,以感性的思维重新建构我们与世界的关係。

延伸阅读:

你心内也在思慕谁吗?2025台北双年展公布主题将展出陈澄波、陈进等画作


2|【时代剧场:当代影像的複数演绎】──不再决定性的瞬间

由馆内策展人余思颖策划,展览关注从类比至数位时代的影像生产,反思拍摄者、影像内涵与生成过程所产生的变化。进入数位影像时代,当代摄影家基本上採取一种反报导(anti-reportage)的创作方式,改变或放慢先前报导摄影的拍摄节奏,不再那么重视决定性瞬间与冲突时刻,或藉由使用中/大片幅相机,试图以设想周全的沈着态度,以风格化的手法呈现其主观世界。展览以、、等子题,展出17位台湾与国际艺术家的当代纪实影像,包含与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借件之杉本博司、西野壮平作品,呈现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实践、文化行动的关怀与观点。

延伸阅读:

北美馆摄影展集结杉本博司、森山大道、石内都等作 看见当代影像的可能性

杉本博司,《剧院: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1978,42 × 54 公分。东京写真美术馆收藏。图像由北美馆提供。

谢三泰,《火烧岛:流麻沟15号》,2021。图像由艺术家与北美馆提供。


经典的研究,与更多的可能

开放式结局:TFAM放映计画|2025.01.01-09.28|北美馆地下楼F展览室
倪蒋怀纪念展|2025.06.26-09.28|北美馆二楼2A、2B展览室
TFAM Net.Open 北美馆开放网络计画(实体)|沉没的声音(暂名)|2025.07.26-10.05|北美馆地下楼E展览室
TFAM Net.Open 北美馆开放网络计画(线上)|消失的反动(暂名)|2025.09.19-2026.08.31|网站

2024 年北美馆获艺术家家属及藏家捐赠作品共 120 件,包括水墨、油彩、素描、摄影等,其中包含何德来、倪蒋怀、洪美玲、邱紫媛、洪东禄等之作,增添艺术家创作历程之不同阶段藏品。北美馆持续投入典藏研究,将于明年推出台湾第一代水彩画家倪蒋怀(1894-1943)纪念展。倪氏为台湾近代西洋美术启蒙者石川钦一郎(1871-1945)的首位台籍门生,作品师承石川英式水彩风格,笔法氤氲、色彩清雅,曾连三度入选。后来他经营煤矿事业之余,仍创作不辍,同时亦资助画会活动、创办台湾绘画研究所,竭诚推动台湾美术发展。展览将以倪蒋怀家族近年捐赠的大量重要作品和文献资料为基础,更包含多件未曾公开展出的作品。

倪蒋怀,《猴硐矿区》,1928,水彩、纸,49 × 66 公分。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倪蒋怀,《基隆驿头》,1926,水彩、纸,35 × 52 公分。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迈入新的一年,北美馆的典藏管理体系也愈加完备。预计于2025下半年正式启用的新建典藏库房,以渐进式分区分级控管,维持空间的温溼度平衡稳定,提供各媒材藏品更妥适的环境控制条件,并具备修复室、前置工作区、审议区等各典藏业务所需的专业空间。

除了典藏研究与硬体升级,北美馆也持续探索新型态艺术展演。2024年启动的,因应当代不断变革的前沿科技在艺术创作或机构系统的应用而生,邀请策展人及艺术家挑战线上平台虚拟作品的可能型态,也举办虚实整合的活动,创造线上与现场共时的互动与讨论。2024 年北美馆亦首次尝试打造艺术放映空间,并推出,以的型态精选多部难能一见的电影与单频道影片作品,含括录像艺术、短片、纪录片、动画、艺术电影及实验电影等多元创作形式,期待以开放的姿态扩展当代艺术影像的叙事疆界。此计画将持续至 2025 年九月,后续播映片单与时程表将陆续公布。


延伸阅读:

是女性,也不只是女性|北美馆新展北美馆挖掘四位艺术家的创作与探问2026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公布!回应AI应用 数位艺术家李亦凡将代表参展2023年压轴展览揭幕!关于《台北双年展》以及艺术迷必须知道的特蒐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