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阿嬷发现,已经三十几岁的孙女,这辈子好像不打算结婚了。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出于自身的想法与关心,阿嬷对孙女说,这样会变成孤魂野鬼喔。
孤魂野鬼,没有家。基于汉人父系社会习俗,台湾传统民间信仰流传这样的说法。没有结婚的女子,等于没有后代子孙的香火。相应地,却还有神祕的,因为不同缘由,供奉这些早夭或单身的女子神灵。
在前述场景中身为孙女的李屏瑶,出版有小说《向光植物》、散文《台北家族.违章女生》、剧本《无眠》及《死亡是个小会客室》,并主持 Podcast 节目《违章女生lalaland》。总是勇敢跟随内在动能,活成非典型女生状态的她,因此诞生的初心:
这次在两厅院为期两年(2023-2024)的驻馆艺术家计划支持下,酝酿多年的灵感得以有力气落实更全面的田野调查,并邀请剧场天后徐堰铃担任导演,通过众位迷人演员,与石佩玉充满生命力与象徵意义的偶,将在舞台上呈现三代母女关係之间失语与传达的可能。
李屏瑶描述这齣戏与大众的关係,
通灵作为寻回声音的媒介,很台的女系家族故事
故事最初命名,其实叫作《地狱娃娃车》。从到,李屏瑶试图用相对容易聆听的口吻,去谈现实中残忍的议题。《仙女三重奏》故事中,与原生家庭有些状况,离家上大学的女儿,在学校里遭遇性侵害事件,回家后她就无法发出声音了。在菜市场开服饰店的妈妈束手无策,渐渐回到已逝阿嬷的剧情线。原来阿嬷具有通灵能力,以前开过姑娘庙,曾经是这一区最厉害的乩身。
而故事里,李屏瑶安排他们去找姑娘,不为外求,只是想让女儿重新说话。这也是三代女性寻回自己声音的过程。
妈妈在菜市场开店,来往的角色是气氛比较轻鬆的摊贩阿姨、逛街的家庭主妇,还有个我们日常中也会看到,大隐于市,类似私人宫庙的问事处。
在剧场的空间里,环绕姑娘与通灵的概念,安排相当多令人期待的虚实交错设计。例如演女儿的角色是需要学会操偶的,也有角色需要一人分饰多角。
《仙女三重奏》的母女三代,对于李屏瑶而言,有没有特别共感的女性角色呢?
幕启之前,与过去创作不同的两厅院驻馆时光
12月初的开放工作室,呈现李屏瑶这两年的阶段性成果,并迈向两厅院驻馆计画的尾声。回顾第一次跟台湾大型场馆合作,李屏瑶尝试了许多事情。例如2023年底在同志大游行结束后,借用两厅院图书馆办了一个结合性别史料的 after party《没有名字的鳄鱼──老派趴踢之必要》。2024年上半年也办过接案者们的爱国东小聚场《创作者的日常普查:工作与生活真的可以平衡吗?》,一起画出自己一日生活的圆饼图。
李屏瑶幽默地分享。
彷彿许愿池,找道具、联繫合作者,只要提出想法,后续的行政都会有人协助完成。不像以前作为个体户,要绞尽脑汁做很多事情,很多折冲,很多妥协。也因此有专心酝酿的时间,非常畅快地买书、读书、写东西与田野调查,让《仙女三重奏》得以诞生。
对于李屏瑶来说,这次驻馆创作很不一样的,还有实验性的试错过程。以前的演出可能剧本都是定本。
来往两厅院开会的过程,李屏瑶都会经过后台。有一次刚好遇到《猫》(CATS)来巡演,把道具架放在服装间外面走廊上,一整排猫手手都在晾乾的超现实场景。她描述进来两厅院的空间,有一种离开现实的感觉。就像是剧场独有的魔幻状态,还有更多故事等待发生。
*李屏瑶作品《仙女三重奏》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登场。
延伸阅读:
郑嘉音×无独有偶《甜眼泪》,童话包裹的女性原欲|两厅院驻馆艺术家幕后揭密 ITrue Colors 生命是一场艺术|专访插画家蓉生,为亲爱的身体重绘意象专访《罪.爱》徐堰铃,一种属于表演者的纯粹:光影与偶戏的魔法师 石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