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少年《业力大脑》、出版社/时报出版
你是否常常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明明工作得很辛苦,但一开始休息却感到内疚,有罪恶感?每天在过劳疲惫的状态下,找不到生活前进的动力。身为老师,我想告诉这样的你,提升生产力的关键不是靠努力,而是保持平静。
内心真正强大的人都具备3大特质!随时保持平静安定、不把情绪带到明天简单却有惊人成果!不只能转换心情、缓解放鬆,还能找回平静、改善睡眠品质情绪就像云,而你是天空!当压力大到你喘不过气,请深吸一口气、退后一步,待云雾散去后便会回归平静。简少年,新创科技界的国师、专业命理看相风水师,在他的新书《业力大脑》里提到一个重要观点。在强调努力与成就的环境中,大家普遍对于的观念有很深的认同。但实际上,这正是让我们陷入过劳与低效的原因之一。这种思维方式就像是在马拉松中不敢停下来喝水一样,最终只会导致我们精疲力竭,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平静提升效率,焦虑拉低表现
那么,该如何做到保持平静,让生产力达到最好的状态呢?在开始讨论前,先来理解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主要指的是我们投入时间所获得的工作产出,例如每天工作8 小时内,你能完成多少事,多少工作,或者取得多少绩效,这就是我们的生产力。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若能保持最佳运行状态,自然能提高效率。
加拿大的生产力大师克里斯.贝利(Chris Bailey)透过一年的研究,发现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他自高中时期阅读《搞定!》一书后便对生产力产生浓厚兴趣,毕业后展开了一系列实验,试图优化工作效率。过程中,克里斯察觉到焦虑不仅影响他的情绪,更大幅降低了生产力。他的研究显示,焦虑会使工作效率下降16.5%。
焦虑让你加班,平静才能準时下班
假设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虽然在韩国、日本等地,甚至台湾的人们可能会觉得:,但就先暂且假设为8小时。假如你因为焦虑而生产力下降了16.5%,那么用这8小时的工时换算,就必须花费9小时19分钟才能完成原本的工作量。换句话说,假设每天固定工作8小时,一旦陷入焦虑模式,就必须加班1小时19分钟,但产出是不变的,仍是原本8小时的量。
克里斯.贝利的研究发现,焦虑对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的下降。焦虑并非只是手抖或脑袋空白断片,而是指所有认知事物的能力效率下降。例如,你在发想一个案子或思考一个点子时,因为焦虑而更不容易想到;与人沟通时,因为急躁而无法好好交流;做决策时,因为焦虑而缺乏耐心,无法全面理解事情。这些种种因焦虑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就是前面提到的效率下降16.5%,使我们每天需要多工作1个小时才能达到原先的工作成果。因此,如果希望在每天工作的8小时内完成份内工作,不需要额外增加时间的话,我们就更应该保持平静。
忙着塞满时间,反而焦虑上身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实际上在保持平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现象。许多人为了从焦虑状态转换到平静,反而会产生一种特别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源自于我们对工作的既定想法。例如:、
我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一定曾有这种感觉。例如,现在要等一件东西,需要花30分钟,不知道为什么你就是会试图将这30分钟塞满。有时候甚至只是短短等待10分钟,我们也拿出手机拚命滑,或者打电话或处理其他事情,无非是希望这每分每秒都被充分利用到。
然而,你却忽略了,将每件事情都塞满,往往是最容易产生焦虑感的。因为你会更有意识地去在意时间,例如:,或是:陷入不断产生的焦虑感中。
平静不是休息,它是一种心态,让你在忙碌中保持效率
所以,要解决罪恶感的关键方法,就是试着在平静的状态下完成手边该做的工作,你就能省下不必要的1小时又19分钟的时间。事实上,你所谓的浪费了这10分钟,浪费了那2分钟,可能加加减减算下来,你省了一个小时,或最少也省下19分钟。
因此,练习让自己保持平静地去做好下一件事情的準备,并不是一个浪费时间的行为。我们可以把这时间称做。平静时间是每件事情和事情之间的碎片时间,无论是10分钟还是30分钟,你可以什么事都不做,因为保持平静才能让我们在工作上提早完成更多。
要知道,不仅焦虑会让认知能力下滑,疲倦和忙碌也可能影响到你的认知能力。所以请不要觉得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每个碎片时间,或是没有把碎片时间塞满,而对自己或自己的时间管理感到很大的挫折,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时间花在让自己平静,例如深呼吸、活动一下身体,或是走出去看一看,这都是让自己平静的方法。即使只有短短5分钟,它带来的平静对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
延伸阅读:
MBTI解惑之书,认识标籤、拥抱自我—紫微斗数命理师 简少年,在有限制的人生里找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