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近期推出新展!由馆内策展人萧琳蓁策划,展出全女性艺术家 28 位,选件近112组作品及文献。其中包含近三年 40 余组的新进典藏品,首度于北美馆展出。展出艺术家年龄层跨度极广,可一次看见不同时代女性生命经验与创作珍贵的多样面貌。
北美馆自开馆来,长期研究并丰富典藏脉络的深度与广度,所藏作品迄今已近6000件,逐年透过展览、出版及相关教育推广活动,回望台湾艺术史并回应当代艺术发展。近年获得艺术家和家属为数不少的捐赠,得以补足北美馆女性典藏的研究轨迹,让弥足珍贵的作品及文献成为市民共有的文化资产。
这次展览以此为开端,将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情感与观点转化为,聚焦在1950年代末开始崭露头角,或于70至90年代接受国际艺术思潮洗礼,以及X世代后的女性艺术家典藏作品,突显典藏新库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展,更承载当代艺术多元的内在情状与创作历程。
独立于外围环境,属于自己的
展览名称(enclave)来自人文地理概念,意指:一个国家境内,存在不受其主权管辖的土地。拉丁语由字首en(在……之内)与 clave(钥匙)组成,可直译为。藉此描述创作者独立于外部环境,在混乱的现实中保持自己的内在意识空间。无论外在多纷扰,都可以回到创作的自主状态。
不只是女性,写下一部部独特生命的
当性别差异已是事实,这一档女性艺术家策展,不希望是单一性别意识的框限,而是透过历史长期上相对弱势的女性视角,看待受社会结构宰制的群体及个体。作品可探讨不同层面的空间:心理空间、个人空间与生存空间。呈现你我之间的差异,每个人自有独特之处。人们以多样形式扩展自由度及心灵向度,造就能够无惧寻得自己的,方能尊重每一个人存在的真实。
展览灵感来自英国知名女性作家维吉尼亚.吴尔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的散文集《自己的房间》,指出在女性多重身分之中,附属角色经常优先于自我,藉此呼吁女性应从争取属于自己的空间开始,独立思考,自由创作。同时凸显社会中相对弱势者在文化脉络中的处境,及其超越困境的能力。

李锦绣经常描绘居家物件与日常空间,《容合.相待.彩虹曲》(2002)以柔和笔法呈现舒适的起居空间,同时展出新进典藏素描本。
王淑铃巨幅《吟唱的河流》(2009-2011)展现对自然与生命的重新审视,描绘的不是英国泰晤士河,而是故乡大甲溪,连结艺术家对母亲与家乡的思念,此为北美馆首次蒐购艺术家之作。
谢鸿钧则长期研究并关切女性生命经验,作品《游》(2002)呈现两个平行交叠的绿色蛹状生命体,无数的直线犹如牵引着母体与胎儿间连动的。

展场也有窗格的呈现。

█ 岁月流逝──变迁中觉察
在这一展区,展示身为具有艺术敏锐心灵的人,艺术家们的内在情感与省思。存有与消逝、伤痛与矛盾,捕捉生命中难以名状的瞬间。
虚拟与现实交替的时空中,王雅慧《日光下的静物》(2005)藉着数位手法使光线与空间的边界缓慢移动,拟造出时间流逝的静谧空间。
师从李仲生的黄润色,早期作品使用大量碎形图案与切面,沉稳地流露出艺术家对自我潜意识的探索,对比晚近作《作品Y》(1985)高反差的色彩与充满生命力线条,有如细胞增生繁殖或植物演化变形,映现成长蜕变的活力。
充满好玩童心的洪美玲,三件新进藏品《寻道》系列(1997-2003),将传统山水皴法改变为层叠的几何符号与流畅圆滑的线条,表现生命的乐章。
中生代艺术家洪艺真,自90年代发展出厚重颜料堆叠的单色抽象绘画,画面呈现几何形分割,北美馆于去年新增典藏作品,包括最早1994年的大学实验性作品,以及2011年生前最后完成之作。
█ 灯塔──象徵与追寻
最后的展区,众女性艺术家以其视角展现对环境及未来的关注,进而开启对集体创伤、权力关係、社会荒谬的观察与体悟。
此展区以吴玛悧影像装置《墓誌铭》(1997)作为开场。此为纪念二二八事件50週年製作,试图藉由事件受害者女性家属的故事来探讨女人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相隔10多年后再次呈现。
走入挑高的展厅,视线望向萧丽虹《老梯子》(1991),为90年代「台北现代美术双年展」获选得奖并纳入典藏之作,一群捏塑的泥人奋力争先恐后地攀上长梯,但爬上顶端才惊觉空无一物。
侯淑姿《青春编织曲(三)》(1997)及侯怡亭《历史刺绣人》系列(2015)诉说女性在不同年代的身体劳动史,探寻女性身体政治与社会经济结构间的错综关係。
《历史刺绣人》精緻多彩的刺绣结合历史黑白照片,着重突出过去历史女子学艺的琴棋书画,视觉意象鲜明且引人深思。
此区新进的馆典藏品,同时呈现对身体、身分与文化意义的追索。如颜妤庭《无数个昨日-3》(2020)将新闻文本字句透过书写转化为皴法,以交缠又碎散的笔触,呈现当今社会的紧绷、断裂与伴随而生的荒谬状态。
萧珮宜《人间乐园》(2022-2023),以拟人化的动物演出人类社会中的虚妄情爱与权力争夺,反应当代社会心理的警世寓言。
走向展区出口,再现蕾琴娜.希维拉委託製作的大型限地装置《入侵系列:冒险故事》(2006/2024现地製作版),将黑色密集的脚印从展场内向外部空间蔓延,与追寻意象相互呼应,象徵着探索将不懈延续。
飞地:一部自传的诞生
展期|2024.10.05-12.15
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 1A、1B展览室
参展艺术家(姓氏笔画序)|尹锡男 YUN Suknam(韩国)、王淑铃 Suling WANG、王雅慧 WANG Ya-Hui、吴玛悧 Mali WU、李芳枝 Lifang (LI Fang-Chih)、蕾琴娜.希维拉 Regina SILVEIRA(巴西)、李锦绣 LII Jiin-Shiow、林燕 Swallow Y. LIN、弗兰妮.侯伯格 Virlani HALLBERG(瑞典)、侯怡亭 HOU I-Ting、侯淑姿 Lulu Shur-Tzy HOU、洪美玲 HONG Mei-Ling、洪艺真 Yi-Chen HUNG、张相宜 CHANG Sang-Eui (韩国)、张婷雅 CHANG Ting-Ya、陈幸婉 CHEN Hsing-Wan、陈慧峤 CHEN Hui-Chiao、陈滢如 Yin-Ju CHEN、黄海欣 Hai-Hsin HUANG、黄润色 June HUANG、杨世芝 Emily S. C. YANG、郑琼娟 CHENG Chung-Chuan、萧珮宜 HSIAO Pei-I、萧丽虹 Margaret SHIU、薄茵萍 PO Ying Ping、薛保瑕 Ava HSUEH、谢鸿均 Juin SHIEH、颜妤庭 YEN Yu-Ting
相关活动
01. 策展人导览11月2日(六) 下午14:00-15:30 | 萧琳蓁02. 书房计画朗读x对谈
11月9日(六)下午14:00-15:30|主持人:萧琳蓁|对谈人:郭俞平(艺术家)、翁智琦(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03. 展览漫游 《热线:建立飞地的方式》
11月23日(六)上午4场、下午4场,每场8分钟|末路小花04. 《现代美术》专题讲座
座谈,11月30日(暂定)
北美馆近期出刊《现代美术》期刊第 212期,专题以李芳枝、薄茵萍、洪艺真、王雅慧,四位不同世代且各有移居、留学或驻村国外经验的艺术家作品及其文献为研究对象,透过专论、访谈、大事记等形式,书写她们的创作历程。也展出这四位艺术家作品。
更多资讯请见北美馆官网。
延伸阅读:
True Colors 生命是一场艺术|专访萧郁书,能量的色彩鉴定师True Colors 生命是一场艺术|专访艺术家洪郁雯,编织真实与梦境True Colors 生命是一场艺术|专访酥酥,陶艺少女的逃逸路线True Colors 生命是一场艺术|专访插画家蓉生,为亲爱的身体重绘意象专访艺术家 Lauren Tsai:新锐女性艺术家,刘玗:【女性艺术家】许尹龄 偏执的疗癒绘画者